民间资本个别领域投资难:玻璃门如何打破?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民间资本个别领域投资难:玻璃门如何打破?

2012年02月22日 16:56   来源:新华网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民间投资已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中央先后出台了“非公经济36条”和“民间投资36条”,提出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领域。然而,民间投资在个别领域发展并非尽如人意,有时会陷入某种尴尬境地。记者就此问题进行了调查采访。

    利好不断――鼓励民间投资政策导向日趋明显

    继全国人大常委会2002年颁布《中小企业促进法》后,国务院2005年出台《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2009年出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年又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促进民间投资和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框架已基本形成。

    2011年7月,国家发改委颁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加快清理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领域的准入条件,制定和完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等相关管理办法。除必须达到节能环保要求和按法律法规取得相关资质外,不得针对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在注册资金、投资金额、投资强度、产能规模、土地供应、采购投标等方面设置门槛。”

    今年2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

    一些地区已先行一步。2011年12月,辽宁省人民政府下发文件,公布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的十余个投资领域,诸如交通运输建设、水利、林业、电信、医疗、教育、金融服务、商贸流通等。

    记者调查发现,如今在许多传统的工、商、农、林和市政公用事业等领域,都活跃着大量民间投资者的身影。在老工业基地辽宁省,民营经济已占全省经济总量的六成以上。

    同时,一些地方的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也迅速兴起。以山东为例,截至2011年底,山东村镇银行数量达到47家,县域覆盖面达52%,而当年初山东全省村镇银行数量只有14家。

    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认为,总体来看,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是越来越多了。

    壁垒森严――部分鼓励政策“看得见,摸不着”

    记者调查发现,尽管民间投资的新领域不断增加,但其投资活动仍然面临着行业准入门槛高,或者看似门槛降低实际进入难等问题。

    齐齐哈尔市精铸良铸造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生产球墨铸铁等产品的民营企业,由于产品质量过硬,使用寿命长,公司生产的高铁机车配件已成为美国高铁的主打产品,但是迟迟不能进入国内高铁市场,国内入围企业只能从美国购回该产品以满足需求,公司负责人对此感到无奈。

    无独有偶,山东临沂鑫华加油站总经理牛庆丰最近为新开一家民营加油站颇费心思,他主要担心用地指标、行政审批手续和加油站今后的成品油供应问题。

(责任编辑:韩茜)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