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频道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辽宁省今年拟实行“阶梯电价” 阶梯电价分三档

2012年03月08日 11:48   来源:东北新闻网   陈婵婵 房延彦
    如果不出意外,今年我省可能会实行居民用电的“阶梯电价”。

    昨日,在辽宁团分组审议时,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东北电网有限公司董事燕福龙表示,电力部门正与省物价局进行相关测算。

    正测算阶梯电价起步线

    去年热议的居民“阶梯电价”,今年在我省可能会实行。这意味着,居民用电量越多,其电费价格就越高。“应该确定为多少度?这个‘线儿’省物价局正在进行测算。”燕福龙说,近五年来,我省的电价调整过三四次,但居民电价始终没有调整过。

    燕福龙所说的“线儿”相当于阶梯电价的“起步线”,即在某一个电量的范围内,居民电价不变,而超过这个范围,电价将上浮。而公众对阶梯电价方案最为关注的焦点,也大多聚集在第一档居民基本用电量标准的划分上,这个“起步线”划在多少。

    去年12月1日,国家发改委出台调控煤炭和电力价格综合措施,同步出台《关于居民生活用电试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根据指导意见,城乡居民每月用电量分为满足基本用电需求、正常合理用电需求和较高生活质量用电需求三档,电价实行分档递增。

    燕福龙介绍,实行阶梯电价不等于变相涨价,主要是从节能的角度考虑的,“以前是用电越多,给用户的优惠越大。而实施阶梯电价后,用户肯定会主动节约用电。”

    八成家庭月用电超200kWh

    那么,实行阶梯电价会使多少家庭面临“多掏电费”的情况呢?

    燕福龙表示,“大约85%的(用户),(实行阶梯电价后)电价不会动。”

    此外,在我省欲实施的居民阶梯电价中,还将特别考虑到困难群体、五保户等。燕福龙表示:“企业将会每个月给困难户补贴15千瓦时电,也就是说,白用15千瓦时电。”

    昨日,记者对50户家庭进行调查,其中将近80%的家庭平均每个月的用电量在200千瓦时以上。其中,年轻人组成的家庭用电量偏高,而只有老两口在家的,用电量最少。在采访中,市民都不同程度地担心阶梯电价是不是变相涨价。

    正调研分时段定价用电

    燕福龙表示,现在正在跟省物价局调研“峰谷电价”实施的可行性。

    所谓“峰谷分时电价”是指根据电网的负荷变化情况,将每天24小时划分为高峰、平段、低谷等多个时段,对各时段分别制定不同的电价水平,以鼓励用电客户合理安排用电时间,削峰填谷,提高电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燕福龙表示:“先把居民阶梯电价做好,接下来再考虑‘峰谷用电’。”

    未来5年,沈阳市供电公司360万的用户将全部安装“智能电表”。目前沈阳市已经在铁西区滑翔试点“智能电表”了,并且是免费更换。

    阶梯电价分三档

    超出第二档的电量;起步阶段电价提价标准每千瓦时0.3元左右

    按照覆盖本区域内95%居民用户的月均用电量确定(即覆盖率80%~95%之间的电量);起步阶段电价提价标准每千瓦时不低于5分钱

    原则按照覆盖本区域内80%居民用户的月均用电量确定;起步阶段电价维持较低水平,三年之内保持基本稳定

    数字据《关于居民生活用电试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

(责任编辑:尹彦宏)

鍒嗕韩鍒帮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