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河北省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河北省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02月18日 12:40   来源:河北日报   
   
    总的看,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但机遇大于挑战。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的新期待,我们必须抓住用好难得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优化经济结构,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以实力、活力、竞争力为标志的沿海强省、人民生活实现全面小康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今后五年的中心任务是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我们要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再上一个大台阶。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发展方式实现重大转变,开放水平全面提高,优势产业支撑作用更加突出,综合竞争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大幅度改善。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万元(2005年价格),年均增长10%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确保翻一番,力争增长1000亿元。城市化率争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大台阶。城镇居民收入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已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基础上力争达到5500元。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力争2010年前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明显好转,确保"十一五"期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5%。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社会更加稳定和谐。

    支撑沿海强省建设的基础条件基本完备。建成现代综合交通体系骨架,沿海和冀中南地区形成环京津一小时快速铁路客运交通圈,以三大沿海港口为龙头的16条"西联"货运大通道基本完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成并发挥效益,水资源保障网络基本形成。资源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提高,能源和重要原材料供给保障能力增强。信息化建设保持国内先进水平。

    支撑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机制日益完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实现突破。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活力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更加突出,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更加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创新型河北建设步伐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法治建设取得新进展,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初步形成。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在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向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一大步,燕赵大地将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人民群众将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实现上述目标,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愿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朝着既定目标不懈奋斗,开拓进取。

    第一,坚持又好又快发展,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我省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好是快的前提,要好字优先,努力做到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发展与资源环境相适应,改革与发展稳定相协调。快是好的重要基础,要好中求快,继续积极而有作为地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国家鼓励的要加快发展,国家限制的要优化升级,国家禁止的要淘汰转型,做到增优与汰劣并举。调整转变是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要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第二,更加重视民生,努力促进社会和谐。富民才能强省,强省也是为了富民。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既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持久动力。在经济较快发展、财政收入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要拿出更多的财力物力,加强公益事业和社会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度重视发展成果的普惠性,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逐步提高城镇低收入者和广大农民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真正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落到实处。

    第三,加快改革开放,完善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开放是富民强省的必由之路。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深化改革,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为市场主体的发育和成长创造良好环境。推进改革从商品市场向要素市场拓展,大力发展资本、人才、技术市场;从竞争性领域向公用公共事业领域拓展,加快科技、文化、卫生、市政等领域的体制改革;从经济领域向行政管理领域拓展,深化机构改革,优化行政区划,改善行政管理。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思维扩大开放,围绕实现全省发展的战略目标,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有效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有针对性地加强战略合作,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寻找发展机遇,在加强交流与合作中扩大发展空间,全面提升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第四,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打造发展的新优势。增强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不能再依靠简单扩大生产规模,必须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资源资本推动向科技推动转变,粗放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经营产品向经营品牌转变。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内外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和技术储备,努力推进原始创新特别是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更加注重管理创新,学习和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向管理要效率要效益,发挥科学管理在协调社会生产生活中的核心作用。

    第五,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坚持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更加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强化农民基本生活、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三大保障,在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等方面加强城乡统筹。从我们的特殊省情出发,坚持把推进城镇化放在活跃全局的位置来抓,积极稳妥地加快城镇化进程。着力发展大中城市,完善城镇体系,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发展的新格局。统筹谋划、分类指导,调整生产力布局,倡导推进节约集约发展。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优化国土规划与开发利用。加快沿海经济隆起带建设,支持各地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分工合作、互利共赢的地区协调机制,引导和推动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

    各位代表!加快富民强省步伐,是六千九百万燕赵儿女的共同愿望。我们已经创造了一个较好的发展基础,我们也一定能够谱写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三、2008年的重点工作和主要措施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去年以来,我省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投资增速回落偏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实现利润增幅呈走低态势,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住房价格涨幅偏高,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在全国仍处高位。同时,就业、社保、医疗、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方面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5%,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别降低5.5%和6.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不超过6.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低于去年实际涨幅。

    按照省委七届三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贯彻中央关于今年经济工作"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精神,用好用足各种有利条件,积极而有作为地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

    努力保持合理投资规模。继续把重大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在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投资的同时,抓好一批对优化结构和增强后劲具有战略意义的大项目、好项目,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支撑经济平稳增长。力促华为、富士康北方产业基地等一批项目如期投产,保定"中国电谷"、京石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华药搬迁改造升级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加紧谋划一批后续项目,成熟一批、推进一批。调增重点建设用地指标,搞好存量挖潜和废弃地利用,优先保证重点产业支撑项目用地。继续实行重大项目责任制和重点项目"一卡通"制度,健全分级负责、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环节加大调节力度,努力增加中低收入特别是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提高社会购买力。加快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稳定消费预期,提高即期消费水平。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完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提高农村消费水平。引导住房、汽车合理消费,扩大通信、旅游、休闲、文化、健身等热点消费。

    增强出口拉动力。把扩大出口作为与投资、消费协同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实施出口品牌战略,培育出口龙头企业,扶持重点出口基地,推进外贸增长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优化商品出口结构,着力扩大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鼓励特色农产品出口,提高纺织服装、医药化工等传统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提高服务贸易比重。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资源性产品出口。

    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和市场监管。做好生产要素的组织协调工作,完善煤源油源供给和运力协调机制,加强电力供应调度,保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居民生产生活需要。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对大型粮油批发市场、超市和农副产品市场的监管。强化市场价格监测预警,严厉查处串通定价、合谋涨价、哄抬物价等各种扰乱市场价格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认真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障粮食、肉类、食用油等基本生活必需品供应。

    (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培育壮大产业龙头,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业配套,提升产品档次。

    加快发展服务业。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环节和战略举措。优先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综合运输、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旅游、文化、社区服务、托老保健等消费性服务业。加快"退二进三"步伐,城市黄金地段首先用于发展服务业。重点建设10大物流园区,培育10强商贸集团,改造10个大型农贸市场。把旅游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编制实施环京津地区休闲旅游产业带专项规划。抓住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有利时机,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着力打造旅游精品线路。

    促进重点产业优化升级。一是壮大战略支撑产业。加大钢铁工业产品升级、企业整合、布局调整和自主创新力度,稳定规模、提高水平,确保曹妃甸精品钢铁基地、邯钢结构优化升级项目部分投产,承德钒钛制品基地开工,启动石钢等搬迁改造前期工作。强力推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突出抓好龙头企业和整机产品,加快建设新能源、交通运输、专用通用工程设备和通讯设备等产业基地,培育零部件、标准件、模具铸造等特色园区。加速壮大石油和化学工业,加快曹妃甸大型炼化一体化基地前期工作,重点抓好华北石化、石家庄炼化等质量升级改造,推进煤化工、盐化工发展,促进"三化"循环链接。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建材建筑、纺织服装等产业的改组改造、技术升级和集约循环发展,引导支持企业"退市进园"、"退城转县"。推进食品产业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培育大龙头、大品牌,使之在支撑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三是培育发展后续支撑产业。依托廊坊、秦皇岛、石家庄信息产业基地和保定"中国电谷"、宁晋单晶硅等园区,培育太阳能电池、通讯设备等六大产业链,逐步将电子信息制造业打造成战略支撑产业。着眼培育未来竞争优势,加快医药产业创新步伐,推进中药现代化,扶持发展生物产业,努力占据技术制高点。

    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高端、精品、专业化、深加工为方向,促进产品结构由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由低端向高端转变。实施钢铁深加工工程,推进化工、纺织、建材以及农副产品等行业延伸产品链条,开发一批高档次、高附加值、市场竞争力强的新产品,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产品,淘汰一批市场竞争力差的落后产品。加强知识产权和产品保护,支持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大力培育"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畅销产品"。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认真落实国家和我省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研发机构,积极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咨询等机构,研究制定以企业为主体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申报制度,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增加财政投入,继续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突破高性能钢铁材料等共性关键技术,推进高速动车组等重大技术集成创新,开发风力发电设备等高新技术产品,转化太阳能电池生产关键设备等重大科技成果。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建立与科技部、国防科工委等工作会商制度,联合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工程;积极开展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单位的合作,联合建设成果转化基地;以华药、石药为依托,组建国家抗生素、维生素技术创新联盟,以曹妃甸精品钢铁基地为载体,建立国家钢铁技术创新联盟。鼓励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在我省建立研发中心。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培养和引进领军人才,推行项目、人才、基地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资本、技术和人才的高效集成。

    (三)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今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一年,要坚持发展与治理相结合,务求取得明显成效。

    实行节约、集约、循环、生态保护并举。一是推进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和综合利用。强化对工业园区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指标控制,推动土地集约使用和节能减排设施共享。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的规划管理,全面实施探矿权、采矿权设置方案制度,严厉打击违法勘探和开采行为。制定有效措施,确保开采过程中防止污染,开采过后恢复植被。加快发展应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绿色能源。积极推进农业节水,有效调控城市用水。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煤炭、建材、电力等行业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在钢铁、石化等重点行业设立循环经济高技术产业化专项,搞好曹妃甸工业区等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全省试点单位从51个扩大到100个。三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着力解决重点区域流域的污染问题,列入"十一五"规划的89个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开工建设,所有设区市和县城3年内都要建成使用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实施烟气排放治理攻坚和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行动,完成25个电厂的脱硫改造任务。推进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推进生态省建设,继续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太行山绿化等重大生态工程,切实搞好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等资源保护。

    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县(市、区)的节能减排。落实钢铁、电力、建材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建立和完善退出机制。对726家重点排污企业实行五级环境信用管理制度,实现污染排放在线监控,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推进"双百"企业节能工程,对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进行能源审计。深入抓好燃煤工业锅炉改造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大力推进建筑、交通等领域的节能。对"双三十"重点县和重点企业实行省级直接考核,确保三年完成节能减排承诺目标。对新上项目加强节能环保评估审查,严格市场准入。

    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和法制保障。完善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办法,对未能完成任务的辖区政府实行问责制、试行一票否决制。研究制订促进节能减排的能效、环保准入和实施标准。组建子牙河、白洋淀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在子牙河流域率先实施跨界断面水质与财政挂钩的生态补偿机制。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改革,适当提高排放、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收费标准,加大差别电价、水价实施力度。健全地方节能环保法规,完善执法监察体系,加强节能、环保执法。深入开展环保系列创建活动和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增强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

    (四)继续加强"三农"工作。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增加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完善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增加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优化粮食生产布局,支持中低产田改造,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扶持大型商品粮基地,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标准农田,稳定粮食生产。坚持把畜牧业作为农业第一主导产业来抓,继续实行对养殖业的补贴政策,推进规模化养殖。鼓励优势区域发展棉花、油料生产,提高蔬菜、果品质量,增加市场供给。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治和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把发展现代农业与发展农产品加工结合起来,增加农业产出效益。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突出抓好"111行动计划"、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以及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建设。立足资源优势,着力搞好乳品、肉类、粮油、果品和蔬菜精深加工,大力发展餐桌经济。继续实施"一县一业一园"科技示范工程,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建设。财政支农资金、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和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的增量明显高于去年,引导各类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增加农田水利建设和水库除险加固的投入,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以水、路、电、气、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农村饮水安全。编制完善县域村镇空间布局规划,对不同类型村庄科学定位、分批推进。用城镇管理理念改善农村人居条件,加强对农村住宅建设的示范引导,广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村综合改革,抓好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历史债务的试点县工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扩大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试点,发展农村政策保险和农业商业保险。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组织。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继续实施阳光工程,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务工收入。大力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积极发展种养业专业农户,培育农产品流通组织和经纪人,造就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建设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责任编辑:龙巍洋)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