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阅更多2008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1月23日 栗战书)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本届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各项方针政策,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历史机遇,依靠和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和衷共济图振兴,千方百计促和谐,圆满完成了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确定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登上新台阶,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五年来,全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5%,2007年达到7077.2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比2002年增长72.5%,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07年地方财政收入实现579.2亿元,比上年增长20.8%,比2002年增长1.2倍,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440.2亿元,比上年增长13.9%,比2002年增长89.8%,是财政形势最好的时期。
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2007年粮食总产达到793亿斤,创历史新高。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2%。畜牧业规模、水平、效益及市场占有率提高,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超过40%,跻身于全国畜牧业大省行列。产业化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建成通乡通村公路4万多公里,解决了133万人的饮水安全,新建和改造农村住房19.4万户,15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快速发展,农业和农村面貌出现可喜变化。
工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明显增强。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实施了一批重大调整改造项目,促进了产业优化升级。装备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制造能力明显提升,实现了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火电机组、三峡水电机组、重型燃气轮机、中宽带钢冷热连轧机、重型数控机床等高端产品的国产化,部分核电设备产品达到国际水平。能源工业继续壮大,天然气勘探取得重要突破,电力装机容量突破1500万千瓦。石油化工产业加快发展,大庆120万吨乙烯并线改造工程开工,将成为国内最大的乙烯加工装置,煤化产业发展步伐加快。食品、医药、森工、冶金、建材等产业的调整改造取得积极成效。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871.9亿元,利税1774.3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1倍和1.8倍。全省工业呈现出速度与效益同步增长、质量与结构稳步改善的良好态势。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积极培育壮大旅游支柱产业,冬季冰雪游和夏季避暑游已成为靓丽的旅游品牌,2007年全省旅游总收入425亿元,比2002年增长1倍多。新兴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猛,服务外包基地初具规模。金融业加快发展,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支农金融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会展经济迅速发展,“哈洽会”已成为国际性的经贸盛会。新兴流通形式和经营业态不断扩展,有力地拉动了消费增长。2007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331.1亿元,比上年增长16.7%,比2002年增长95.9%。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发生重大转变,现代市场体系基本形成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了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国企改革目标如期实现。地方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盘活国有资产近200亿元,化解不良债务1000多亿元,183万职工实现“并轨”,发放经济补偿金134.3亿元。改制后的股份制企业普遍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国企改革使我省所有制结构和国有经济布局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的活力、影响力、带动力和国有企业竞争力增强。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态势良好。2007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808亿元,比2002年增长1.7倍,年均增长21.6%,高于同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0.1个百分点;缴纳税金240亿元,比2002年翻两番。非公有制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提升到39.6%;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62.3%;对外贸易额占全省外贸总额的76%。
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积极实施全方位开放战略、大经贸战略和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对外合作不断扩大。2007年对外贸易总额实现173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2.9倍,成为全国第十一个、中西部地区第一个进出口总额超百亿美元的省份。其中对俄进出口总额达107.3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62%,占全国对俄进出口总额的22.3%。已有77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我省投资,累计批准外资项目1250多项,实际利用外资75.1亿美元。
——经济发展方式不断转变,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入增加,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后劲进一步增强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五年累计获国家科技奖89项,其中一等奖7项。一批科技成果在“神舟六号”飞船、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嫦娥一号”卫星等国家重点工程中应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及国防工业快速发展,2007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000亿元,比2002年增长3倍。
固定资产投资合理较快增长。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2864.2亿元,比上年增长28.1%,比2002年增长1.7倍,是近十年的最高增幅。五年竣工各类项目1.3万个,其中亿元以上大项目2000多个。全省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产业实力更加雄厚。
经济发展布局进一步优化。哈大齐工业走廊启动面积达到76平方公里,开工项目520个,完成投资380亿元,260个项目建成投产。东部煤电化基地已被国家列为7个煤化工产业基地之一。沿边开放带对俄进出口产品加工园区、中俄边民互市贸易区建设进展顺利。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的生态恢复和经济转型步伐加快。县域经济蓬勃发展,其总量和财政收入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取得明显进展。扎实推进生态省建设,五年共完成造林88.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3.6%。野生动植物保护区、湿地保护区和森林资源保护区面积得以恢复和扩大。治理水土流失和草原“三化”的力度加大,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进展顺利。通过积极推进环保、节能、循环经济等项目建设,依法关闭小煤矿,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耗能企业,关停高耗能发电机组等强制措施,全省单位GDP综合能耗降低4%,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0.5%,全面完成了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坚持优先发展教育,2007年全省教育经费投入增加到223亿元,比2002年增加71.5%,教育条件全面改善。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两基”目标已经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迅速发展,普通高等院校发展到68所,比2002年增加20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相继建成省图书馆、省广电大厦、省科技馆、会展中心等一批具有较高水准的基础设施。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显著提升,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新闻出版事业进一步繁荣。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成了省、市、县三级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体育事业实现新跨越,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成功举办了全国第四届特奥会、全国第十一届冬季运动会,获得2009年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举办权。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统计咨询、审计监察、双拥优抚、防灾减灾、国防和边境安全、人口和计划生育、哲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工作也都取得新进步。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累计新增就业33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98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标准持续提高,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积极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全省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752个,比2002年增加583个,覆盖率提高到72%。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全面推开,农民参合率达到92.1%。切实解决困难家庭子女就学难问题,对全省城乡困难家庭学生实施了“两免一补”。有效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难问题,在全省范围建立了廉租房制度,共有 10万户家庭享受到廉租房保障,累计建设经济适用房1150万平方米,完成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6710万平方米,新增城市集中供热面积7600万平方米。针对物价上涨给群众生活带来的压力,2007年省财政安排资金分别对城市低保对象和省属高校贫困学生给予专项补助和临时性补贴。“平安龙江”建设成效显著,全省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趋向好转,各类事故和伤亡人数逐年下降。信访工作得到加强,信访总量大幅下降。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五年省本级财政预算累计用于民生方面的专项支出130亿元,年均增长48.5%。在全国率先取消了农业税和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五年累计减轻农民负担207.8亿元,人均减负1150元。在各项惠民政策的推动下,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32元,比2002年增长71.8%,年均增长1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245元,比2002年增长67.9%,年均增长10.9%。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科学民主决策和依法行政能力提高
坚持依法行政,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全面开展了行政许可清理工作,省直部门精简了64%的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出台了省政府重大事项决策规则,形成了征询公众意见、专家学者论证、依法进行审核、集体讨论决定的决策机制。建立和完善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努力打造“阳光政府”,扩大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建立和完善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机制,成功阻击了“非典”侵袭,有效防止了“禽流感”的发生,妥善处置了松花江水体污染等重大突发事件。
各位代表!五年来的成绩令人鼓舞。这是全省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关心和支持我省发展的港、澳、台同胞、广大侨胞及所有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年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发达地区相比,用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来衡量,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是:思想还不够解放,长期积累的体制性机制性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经济结构还不尽合理,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工业素质有待提高,现代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滞后;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及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协调;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居民住房、安全生产等涉及民生的领域仍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职能还需进一步转变,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的作风仍需进一步改进,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对此,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
回顾五年来的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好时期,归根结底是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结果。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审视省情,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一切从黑龙江实际出发,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结构调整,关注民生民计、加强社会建设,注重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才取得上述好的成绩。我们更深深地认识到,要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历史形成的矛盾和现实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全面深入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反映了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实践还有一定差距。我们一定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建立促进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保障机制,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责任编辑:龙巍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