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今后五年及今年的工作 今后五年是我省振兴老工业基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省第十次党代会规划了今后五年的发展蓝图,提出了实现“五个突破”、推进“一个跨越”的奋斗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顺应全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望,把握一切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一届政府应为构建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的黑龙江,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认真履行职责,做出新的贡献!
未来五年,要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到2012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30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200美元,经济总量和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高。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发挥比较优势,突出自主创新,进一步壮大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基本形成特色经济体系。第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明显上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要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加快建设现代市场体系,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建立起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效。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保持较高的就业率,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进一步和谐稳定。要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突破。初步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一定规模,生态环境和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经过五年的奋斗,努力使我省成为新型工业化程度大幅提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省份;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更加良好的省份;成为人民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的省份;成为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社会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省份;成为对外更加开放,在国内外影响力显著提升的省份。
各位代表,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又是新一届政府的起步之年,还将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在新征途上,我们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将继续平稳增长,增长动力更趋多元,跨国投资并购活动更加活跃,双边多边合作进一步深化,这对我们利用国外资源、市场促进发展总体有利。从国内形势看,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战略部署,为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我省难得的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机遇,有利于我省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能源工业、现代农业等主导产业加快发展。从我省基础看,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经济增长的动力增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更趋合理,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增强;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发展方式开始转变,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增强;高度重视民生,推进社会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性增强;特别是开工、待开工和谋划的一批大项目,将会对今年和今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经济发展的后劲增强。只要全省上下振奋精神,同心同德,抢抓机遇,扎实苦干,就一定能够乘势而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的总体部署,今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服务业,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推动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强化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向实现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五个突破”、“一个跨越”的战略目标扎实迈进。
2008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外贸进出口额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2%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4%;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5%以上,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1.2%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略有下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5%左右。为此,我们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保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和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要求,紧密结合我省实际,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防止经济出现大起大落,特别是防止大落,确保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全面抓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全面抓好投资、消费、出口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全面抓好科技创新能力、劳动者素质、管理水平的提高。要利用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机遇,认真研究国家有保有压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在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基础产业、高技术产业、基础设施、生态及民生等领域给我省以更多的支持。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公共领域的投入,将财政性资金重点投向“三农”和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等公共领域,以公共消费引导和拉动社会消费。要努力保持物价平稳,搞好市场监管,依法打击各种价格违法违规和乱收费行为,完善和落实对低收入群众的补助政策,确保人民群众的生活稳步提高。
(二)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我省省情特点和解决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出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确立依靠科技进步,增强创新能力的发展方式。我省科技实力比较雄厚,科技创新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但由于科技体制综合改革不到位,各种科技资源整合不够,科技人才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科技是撬动经济发展的杠杆。我们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由主要依靠物质投入推动经济增长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要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围绕发挥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高等院校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支持100家企业建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鼓励大企业兼并或联合科研机构,增强企业技术开发实力;推进技术开发类院所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形成开放的研究开发体系,鼓励更多的科研人员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促进更多的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加快培育和搭建一批技术创新平台,继续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联合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品研发中心、重点试验室和中试基地,加快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信息网、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及多种类型的孵化器,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加快科技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依托佳木斯海绵钛生产加工项目建立钛合金研发基地,依托东轻、东安等集团公司建立哈尔滨铝镁合金科技产业基地,依托黑河俄电工业园区建立硅基新材料研发基地,依托哈电集团等建立核电装备研发基地,依托哈医大、中医药大学、中医研究院和哈药集团等建立新药研发基地,使这些基地产值在三年内分别达到30亿、100亿和300亿元以上。进一步加快哈大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使其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成长的“隆起地”。加快实施6大科技专项,重点推进现代医药、石油化工、电子信息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尤其要大力发展生物产业和新材料,加快建设哈尔滨松北区国家级生物产业园区,力争在全国率先把生物产业做大做强,努力提高新材料产业竞争实力。不断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继续办好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民营科技企业示范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6%以上。进一步确立资源精深加工与发展新兴产业并举的发展方式。我省是资源大省,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靠资源支持。一方面我们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直接出售资源多,资源初加工、粗加工多,资源加工的产业链条没有拉长;另一方面,过份依赖资源,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产业、产品发展不够。我们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充分发挥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和循环经济,努力延长产业链条,搞好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多层次增值;更要面向国内外市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积极发展各类新兴产业,以较少的资源消耗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进一步确立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式。我省是生态大省,多年来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经济发展中,不太重视生态保护和修复,过度地消耗了生态资源,造成了污染,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环境局部恶化。我们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尊重自然规律发展经济,按照“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持续利用”的原则,科学合理地保护生态,走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进一步确立强化科学管理,提高质量效益的发展方式。我省是农业大省和老工业基地,农业和工业的基础规模都比较大,但经营管理粗放,经营效益不高。我们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加强科学管理,推进管理创新,注重内涵挖潜,降低生产和商务成本,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要进一步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弦要始终紧绷,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终坚持。我省耕地总面积和人均占有量均居全国首位,田间综合机械作业率达82%,特别是垦区农业已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有数量居多、水平较高的农业科技人员,有很强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我们完全有基础、有潜力、有条件、有信心经过努力率先在全国建成现代农业基地。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认真落实各项惠农富民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突出抓好以农田水利为中心的农业基本建设,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扩大水田面积,发展节水灌溉,搞好旱区治理。今年新增高产稳产农田200万亩。“两江一湖”水稻基地建设和西部旱区节水灌溉工程要尽快启动。大力支持农机合作社和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新建农机合作社250个。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水利化、农机化和信息化水平。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加强农技服务体系和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进农业科研院校与各县(市、区)深入开展科技合作共建,加快科技入户,尽快实现农业生产全作物、全面积、全过程标准化,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要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通过产业链接实现农业增值,变数量农业为效益农业。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金融、保险等为农业、农民服务的现代服务业;调整优化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农业生物产业、优质粮食产业、绿色食品产业和农牧产品精深加工,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今年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再提高2个百分点,实现转移农村劳动力500万人,收入260亿元。要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现代产业经营形式,促进农业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和解决农村水、路、电、能、医、教、住、保为重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2万公里,解决1600个村屯、8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大力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启动11个农村水电电气化县、6个小水电替代燃料工程和一批沼气项目建设,搞好村屯绿化,改造农村草坯房,改善农村生产和人居环境。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重视现代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农垦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农垦要率先加快发展,走出一条农业现代化、农区工业化、场区城镇化的新型垦区发展之路。积极推进、深化县与垦区、林区、油区、矿区的合作共建。
(责任编辑:龙巍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