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10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10年是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我们面临非常光荣而又十分艰巨的任务。当前,世界经济出现了积极变化,逐步走出衰退,但全球经济复苏仍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国内经济总体企稳向好,但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仍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上海经济进入平稳回升的轨道,正处于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上海发展寄予厚望,上海必须要在“四个率先”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新的一年,面对办好世博会的重大考验,面对率先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考验,面对解决新形势下民生和社会管理复杂难题的重大考验,面对公开透明、信息化、法治化条件下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的重大考验,我们既要看到复杂形势下的有利条件,增强必胜信心,善于抓住机遇、用好机遇;也要充分估计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增强忧患意识,善于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
做好2010年政府工作,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按照中央五个“更加注重”的要求,认真落实九届市委十次全会和市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确保世博会成功举办,确保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进展,确保民生持续改善,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十一五”规划目标全面实现和高质量谋划好“十二五”发展,努力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力争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
综合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国家价格调控目标保持衔接,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2.8%以上,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进一步下降、完成“十一五”期间下降20%左右的目标,环保投入相当于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三、全力办好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个世界盛会,这既是中国的机遇,也是世界的机遇。世博会是人类文明成果荟萃的伟大盛会,每一届世博会都是见证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驿站。办好上海世博会,对于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和文明进步形象、促进世界各国各地区交流合作和共同发展,对于上海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品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举办世博会是今年的头等大事,全市各方面工作都必须围绕办好世博盛会、抓住世博契机来展开。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坚持科学办博、勤俭办博、廉洁办博、安全办博,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深入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确保办成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
(一)坚持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并举,认真做好世博园区各项筹备工作
全面完成世博园区建设和布展任务,以创新、创意、创造为世博赢得精彩。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确保外国自建馆、租赁馆、联合馆、企业馆、园区基础设施和各项配套设施全面如期建成。深化细化展示方案,完成中国馆、主题馆布展任务。积极推进参展各国和国际组织、各省区市、港澳台地区和企业完成布展工作。建成城市最佳实践区,配合参展城市做好案例展示工作。完成网上世博会系统和内容建设。
实现世博会筹备向举办工作的转换。做好世博园区试运营工作,策划并组织好开闭幕庆典、国家馆日、特别日、高峰论坛、主题论坛、省区市活动周和文化演艺等一系列重大活动,加强举办活动的组织演练,及时发现、解决存在的问题,完善各项运营服务保障工作,确保园区有序运行。
(二)精心做好安全和服务保障工作,确保世博会期间城市安全有序
安全是世博会成功的根本前提。要在上海世博会安全保卫工作协调小组的领导下,坚持群防群治,市区联手、园区内外联动,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全面落实世博安保总体方案,明确各项安保责任,分解落实各项具体任务。立足世博园区与周边区域实际,注重实用,完善世博安保各类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实战综合演练,有效预防和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确保万无一失。
全力保障城市安全稳定。深入持久开展全市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加强各类人员密集场所的定期安全检查,加大安全生产管理监督和源头治理力度,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主副食品供应链管理,健全食品药品可追溯系统和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机制,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强化产品质量监管。做好世博能源安全保障。加强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健全以居住地为主的属地化维护稳定工作体制,逐级落实安全稳定责任制。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加强社会面的管控,有效预防、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城市和谐稳定。
全面做好交通组织、外事安排、旅游接待、志愿者服务等工作。完善世博交通保障方案,科学组织、合理实施交通管理措施,重点保障公共交通服务,提高交通智能化水平,强化交通安全,力求实现服务世博交通与城市日常交通和谐运转。合理分工,统筹协调,精心组织安排好各项外事、内事重大活动,热情周到地做好国内外参展者的服务保障工作和参观者的旅游接待工作。充分发挥社区和社会组织在筹办世博会中的作用。全面加强世博志愿者招募、培训、管理和服务站点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把志愿者队伍建成上海世博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继续推进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世博会提供良好的设施支持
全面完成服务世博的基础设施建设。安全优质地完成世博园区以及周边地区市政公用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成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及其配套快速路,确保虹桥国际机场扩建工程按期投入运营。继续加快轨道交通网建设,全面开工建设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二期和南段、12号线、13号线一期,建成并投入运营轨道交通2号线延伸段、10号线,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达到430公里左右。建成龙耀路隧道、闵浦二桥,推进军工路、长江西路、虹梅南路—金海路等越江工程建设。建成沪宁城际铁路、沪杭客运专线上海段,加快建设京沪高速铁路上海段、铁路金山支线,启动建设沪通铁路上海段。加快G40上海段等一批骨干道路建设。完成外滩地区综合交通改造和一批公共交通枢纽工程,用两年时间全部打通区与区之间的对接道路,进一步完善市域路网系统。
继续完善城市重大基础设施体系。建成外高桥港区六期工程,推进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工程的前期工作,启动大芦线二期工程,开展苏申内港线项目前期工作,完成大芦线一期和赵家沟航道整治工程,加快完善综合集疏运体系,促进水水中转发展。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升级,进一步完善城市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天然气主干管网二期、电网和漕泾、吴泾、临港燃机等一批电源项目建设,建成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和一批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工程。将黄浦江两岸地区规划、土地、岸线控制范围从徐浦大桥向上游延伸,积极有序推进重点地区开发。
(四)巩固和扩大迎世博600天行动成果,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城市管理水平
广泛深入进行社会动员。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宣传推介的广度和深度,多层面、多形式做好世博会期间新闻舆论宣传,扩大上海城市和上海世博会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以每月的窗口服务日、环境清洁日、公共秩序日等为重点,深入开展“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完善城市文明指数测评工作。积极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文明观博”培训,普及文明礼仪,倡导文明风尚,革除不文明陋习,弘扬城市精神,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
着力改善窗口服务质量。把提高窗口服务质量和水平与提升服务技能、便民利民、树立品牌相结合。完善窗口服务设施,建立健全窗口服务信息问讯系统,加强标识标牌、外语标示、无障碍设施、刷卡消费等服务设施建设与日常维护。强化窗口服务行业管理,畅通投诉渠道,开展服务满意度测评,加强监督检查,促进窗口服务行业服务水平整体提高。
切实加强城市管理。按照整洁、有序的要求,持续加大市容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深入开展“清洁城市、整治脏乱”和“百镇千村清洁保洁”行动,全面完成高架道路、江河沿岸、交通干线、重要地点、世博园周边等区域环境整治任务,优化城市景观布置。完善城市网格化管理运行机制,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标本兼治、疏堵结合,综合治理乱设摊、乱搭建、乱张贴等城市管理顽症。创新城市管理方式方法,建立健全城市市容环境保洁、管理顽症治理的常态长效管理机制,推进市政道路等城市公共设施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建设、利用和管理。强化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建设,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充分利用世博会东道主的有利条件,学习借鉴先进的城市发展理念和管理经验,努力提升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各位代表,办好世博会,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既要增强责任感和自豪感,人人当好东道主,在参与世博中乐于奉献,在参与世博中共享成就,充分展示热情好客、友善待人的风度和遵守规则、文明礼貌的形象,为办好世博会增光添彩;又要放眼长远,持续利用好世博契机,推动上海的科学发展。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建设更美的城市、共同创造更好的生活、共同缔结更深的情谊!
四、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上海经济当前和长远发展一项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在发展中转变方式、在扩大开放中转变方式、在发挥优势中转变方式、在逐渐改善民生中转变方式、在改革创新中转变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努力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走在全国前列。
(一)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举措。着眼于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积极配合国家金融管理部门,以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为核心,以金融创新先行先试、优化金融发展环境为重点,加快推进金融中心建设各项工作,继续扩大金融发展创新成果,提升陆家嘴、外滩等重要金融集聚区的服务功能,做大做强金融业,进一步发挥金融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作用。着眼于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探索建立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加快发展航运集疏运体系和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北外滩等航运服务集聚区功能,支持航运金融、航运保险、现代物流等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重视航空服务业发展。着眼于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提高市场开放度和贸易便利化程度,加快建设市场体系和完善商贸环境,积极推进虹桥商务区规划建设,促进内外贸联动,推动电子商务建设,发展新型商贸业态和会展业。加快发展会计、审计、法律、咨询、评估、设计等各类专业服务业和中介服务业。大力发展以软件、互联网服务、电信服务为重点的信息服务业。推动数字出版、新兴媒体、动漫游戏等文化产业加快发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做好中国世博旅游年相关工作,完善旅游业产业链,推动商旅文体结合。推进上海迪士尼项目、国际邮轮母港建设。继续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推动消费结构升级。优化完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和创意产业集聚区规划布局。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加快临港装备产业基地建设,力争在核电、轨道交通装备等项目上取得新突破。加快长兴岛造船基地建设,推动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培育壮大航空、航天等产业,促进大型客机总装基地、商用飞机发动机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继续推进微电子产业基地建设,推动实施12英寸集成电路芯片等项目,扩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应用,引进中央企业参与电子信息产业资源重组。推进国际汽车城建设,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和自主品牌汽车。推动精品钢材基地和上海化工区提升能级,优化发展钢铁和石油化工产业。建立健全重大产业项目推进落实机制,积极促进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发展。继续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推进产业布局结构优化调整,严格控制规划工业区外的工业项目,推动先进制造业向重大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集聚。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坚决淘汰高污染、高能耗、高危险的落后产能。
(二)紧紧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化,继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上海迈向创新驱动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继续围绕新能源等九个重点领域,推进碳纤维、高效太阳能电池、车用永磁电机等一批项目加快开工,推进钠硫电池、3.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3000米深海半潜式钻井平台、大型关键铸锻件等一批项目取得突破,推进混合动力轿车、先进超高强钢产业化、动物疫苗等一批项目形成产能。优化项目推进机制,加强横向集成和纵向整合,落实支持政策,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打造一批自主品牌产品,提升产业技术创新和应用水平。继续积极承接和实施国家重大专项任务,及时推进阶段性创新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关注智能电网、物联网、云计算等创新热点,发展壮大电子标签、半导体照明等创新集群,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世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
鼓励企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发挥主体作用。全面落实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技术研发费用150%加计扣除等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鼓励企业购买科技研发成果。实施企业加速创新计划。大力发展“天使投资”、创业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鼓励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加快健全科技投融资体制。
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环境。完善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管理体制,促进创新资源集聚和整合,强化园区在创新创业和产业化中的载体作用。推动建立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共同参与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深化转制院所改革,加强行业共性技术研究。进一步提升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功能,重点推进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围绕抢占科技制高点、培育经济增长点和服务民生关注点,在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加强科技前瞻布局,强化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围绕世博会筹办、国家重大专项实施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工作。深化国家科普能力建设试点。
加快培养和集聚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类优秀人才。围绕建设“四个中心”和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引进一批紧缺急需的领军人才和研发团队。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完善选拔培养机制,加大创新资助力度。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完善职业培训机制,实施首席技师培养计划。全面落实人才引进、奖励、安居和医疗等政策,着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三)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进节能降耗,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严格实施强制性能耗标准和能效标识制度,严把高耗能建设项目和高耗能产品市场准入关。完善节能市场机制,促进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积极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和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改造和管理。统筹协调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和执法。健全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和节约集约用地机制,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加强水源地规划和保护,加快青草沙原水系统工程建设,推进二次供水改造。倡导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积极开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试点。
加强污染减排和防治,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强化污染减排目标管理责任制,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在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间分别削减26%和15%目标的基础上,力争进一步下降。实施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大气环境治理和保护,有效控制扬尘、机动车尾气等大气污染,积极推进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治理。完成越江桥隧、高速公路噪声治理工程,加强机动车鸣号、工地施工等的噪声污染控制。加强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加快建设白龙港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等一批污水厂网工程和白龙港、竹园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程,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坚持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老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基本完成吴泾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以金山卫化工集中区和宝山大场地区为重点,加快工业污染防治。建成辰山植物园和一批大型公共绿地,继续推进外环生态专项工程等生态绿化建设。深入推进本市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四)以郊区新城建设为重要抓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继续以空间布局优化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郊区新城建设和能级提升。突出重点,集中资源,全面推进嘉定新城、奉贤南桥新城、青浦新城加快建设,继续推动松江新城完善功能,抓紧做好浦东南汇新城、金山新城的规划调整修编。全面提升闵行、宝山城市化水平。严格落实崇明现代化生态岛建设纲要。全市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和优质社会事业资源配置要向新城倾斜,加快建设连接新城与中心城的快速通道,推进“5+3+1”三级医院建设和一批优质学校建设。完善新城开发建设机制,抓紧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在土地、资金、产业发展、人口集聚等方面加大对重点新城的支持力度。深化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建设具有较强产业支撑和承载能力的新市镇,发挥其对新城建设的支撑作用和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
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各级政府投入,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的投入保障机制。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和危桥改造,完成100个村庄改造和2500户低收入农户危旧房改造。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力度,促进化肥、农药使用减量化,实行秸秆综合利用,推广绿肥种植。建成一批郊区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收集管网,完成4万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改造、143公里黑臭河道和1000公里村沟宅河综合整治,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适应郊区人口导入需求,新建一批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提高郊区农村师资水平,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郊区农村基层卫生网络,加强乡村医生培养。继续推进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等工程,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新建设施粮田1000公顷、设施菜田1667公顷、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和水产养殖场各55家,逐步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利用率。进一步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帮助合作社实现标准化生产、拓宽营销渠道。积极发展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主体。启动水稻等农产品的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多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区县统筹,逐步实现在村卫生室看病费用实时报销。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培训,新增非农就业岗位10万个。积极拓展农业功能,加快发展农业旅游、林下经济,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创新。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确保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发放到户,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和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机制。深化落实对基本农田、水源地、公益林等的生态补偿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民宅基地置换试点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在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继续促进村镇银行发展。
(五)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失时机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依靠体制机制创新增活力、强动力。继续深化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在浦东新区大力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积极探索适应大区域特点、体现扁平化特征的新型行政管理体制。推进金融、航运等领域重大改革举措在浦东新区先行先试,争取设立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船舶融资优惠等一批改革事项取得突破。充分发挥张江创新资源集聚的优势,着力推动科技投融资体制改革与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强外高桥、浦东机场、洋山深水港等港区和园区的资源整合和联动发展。强化城乡公共资源统筹配置,加快原浦东和南汇地区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政策等的对接。
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加快综合性国资流动平台建设,成立专司股权管理的资本管理中心,发挥资本配置功能,盘活国资存量,促进国有股权流动,确保国资保值增值。大力推进国资国企开放性、市场化重组联合,鼓励和支持本市国有企业与中央企业、外地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促进国有企业主业与辅业分离、辅业转型,加快推动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着力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率。分类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推进经营者市场化、职业化。完善国资监管制度,增强国资监管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在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的企业推行信息公开试点。加强和改进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
进一步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积极作用。破除各种壁垒,创新服务方式,加大扶持力度,切实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准入、资金融通、自主创新、人才引进、项目审批等突出问题。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加强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培育工作,推动中小企业特别是创新、创业型企业加快发展。
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扩大市场准入范围,降低准入门槛。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通过招投标、委托服务、管理承包、特许经营等市场化手段,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城市运营等公共服务。继续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理顺水、电、燃气价格体系。
(六)继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坚持以开放促转型,深刻把握国际经济环境的新变化,全力做好对外经贸工作。继续优化外贸结构,全力巩固传统市场,稳步开拓新兴市场,积极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具有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扩大服务贸易规模,促进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协调发展。积极应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发挥口岸优势和保税港区政策效应,发展离岸金融和离岸贸易,继续优化口岸环境,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优化吸收外资结构,抓住世博会外商云集的机会,创新引资方式,大力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营运中心、研发中心和结算中心,引导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离岸服务外包。鼓励有条件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走出去”,加快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加强风险防范。进一步做好外事工作,围绕世博会筹办,充分发挥地方外事工作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继续扩大与港澳台地区的经贸往来合作。
更好地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围绕共同办博和推进区域一体化,深入开展交通、科技、环保、能源、旅游等重点专题合作,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继续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力争在沿江港口合作、物流服务平台建设和产权交易服务等方面取得进展。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地区崛起,加快落实与兄弟省区市政府的合作协议。对西藏、新疆、云南、青海和三峡库区有关的9个对口支援地区,加大支援力度,提高工作成效。大力推进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恢复重建的项目建设和软件援助工作,深化产业合作,继续强化资金监管,确保按照中央“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要求全面完成援建任务,确保每个项目都建成优质工程,使援建成果体现在当地群众得实惠上。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