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浙江省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浙江省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01月28日 13:52   来源:浙江日报   

(点击查阅更多2010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1月26日 吕祖善)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主要工作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浙江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浙江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人民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迅速扭转了经济增速过快下滑的势头,经济回升向好,社会和谐稳定,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和为民办实事十个方面任务全面完成。

    全省生产总值22832亿元,比上年增长8.9%;地方财政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7.2%;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1.7%;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6%,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4.6%,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1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007元,实际增长9.7%和9.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1.5%;城镇新增就业8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6%;人口自然增长率4.63%。。    

    一年来,省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大力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坚持标本兼治、保稳促调,坚持民生为本、企业为基,坚持改革创新、克难攻坚,狠抓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统筹做好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的各项工作。

    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坚持抓早、抓实、抓主动,针对一季度经济增速快速下滑的严峻形势,及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先后两次召开有万人参加的经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动员全省人民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打好“保稳促调”攻坚战,着力稳定一产、主攻二产、提升三产,着力增强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着力支持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和政府主导性重大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推进机制。沪杭客专、嘉绍通道和三门核电一期等177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甬台温铁路、温福铁路、舟山跨海大桥、北仑电厂三期扩建等项目相继建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2%。完善和落实促进消费的政策,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众收入,拨付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财政补贴资金9.98亿元,实现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销售106万台和20万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9%。完善落实拓展市场、稳定出口的政策措施,安排3.5亿元外贸发展财政专项资金,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商务对接活动,实施“万企电子商务推进工程”,开展浙商营销网络和营销中心建设试点,鼓励企业到省外开设浙江名特优产品展示中心,引导企业通过参与扩大内需项目拓展市场,外贸出口降幅由上半年的19.6%收窄到全年的13.8%。积极争取国家各类专项资金和政策支持,加强重大建设项目资本金筹措和融资对接,引导推动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和结构调整力度,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新增9597亿元,是上年的2倍,小型企业新增贷款1859亿元,占企业新增贷款比重34.3%。加强项目建设用地保障的综合协调,完成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科学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和滩涂资源,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整治,盘活存量建设用地5.2万亩,新增耕地24万亩。

    毫不动摇地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三大产业带建设。大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省财政设立5亿元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编制实施11个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规划,积极发展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举行重点产业转型升级系列专家报告会,开展21个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试点并派遣专家服务组,重点培育146家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限额以上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8.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从一季度下降20%回升到全年增长34.4%,新产品产值率提高1.7个百分点。大力推动服务业发展,完善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规划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动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积极推进现代物流、金融、信息服务、旅游、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产业发展,支持面向块状经济的研发设计、营销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大力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深化海洋经济发展带规划建设工作,临港产业发展和港航强省建设取得新成效,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5.77亿吨,增长10.9%。大力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完善落实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设立5亿元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加快推进33个重大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引进132个科技创新载体,组织实施536个重大科技项目,推进省科研创新基地规划建设。全省财政科技投入增长16.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长6.3%,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47.4%,引进各类人才3.6万人。大力实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加快推进,节能降耗十大工程深入实施,组织实施省重点节能改造项目264个,淘汰一批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拆除改造工业锅炉1770台,关停小火电机组容量80万千瓦。深入开展“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重点区域、流域、行业和企业污染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否决1490个“两高一资”和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城镇污水和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分别增加74万吨和2000吨,新建县以上城市污水管网1218公里,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每亩提高到17元。全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八大水系、运河和主要湖库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67.3%,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均超过292天。

    大力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城乡区域协调。把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作为扩大内需、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在全省推开,计划到2012年改造建设农村住房100万户,已启动31.8万户。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各级财政投入“三农”资金762亿元,增长21.7%。大力培育十大农业主导产业,扎实推进粮食功能区建设,开展1500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普查工作,启动50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试点,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实现“三增”。农产品品质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机化和设施农业加快发展,土地规模经营稳步推进,新增土地流转面积87.5万亩。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修编和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中心镇培育工作力度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向农村延伸覆盖。等级公路通村率达到99%,农村公路养护体系基本建立,城镇集中供水覆盖的农村人口新增144万,解决231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完成3185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积极支持欠发达地区和海岛地区发展,省财政转移支付252亿元,增长14.5%,扶贫开发和新一轮“山海协作”工程取得新成效,对景宁县和重点民族乡镇的支持力度加大,山区、海岛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

    扎实做好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工作。积极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低收入群众增收和公民权益依法保障行动计划,全省财政支出增量的72.8%用于民生。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工作,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帮助37.8万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基本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和重点库区困难群众帮扶致富工作扎实推进,高山远山区、地质灾害危险区、重点库区等欠发达地区和海岛困难群众异地搬迁7.6万人。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本实现省级统筹,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发放标准提高到1445元,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与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水平继续提高,所有市县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均达140元以上,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新增138万、120万、118万和53万、69万、60万,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大学生人数达63万,新增机构养老床位1.5万张,新增廉租住房保障家庭1.5万户,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336.2万平方米,城镇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中小学校舍安全排查鉴定工作全面完成,初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标准分别提高到550元和350元,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加强,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全面实施,高等院校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强。扎实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浙江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自然博物馆、革命历史纪念馆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建成开放,举办首届浙江文化艺术节,送1.9万场演出、25万场电影、166万册图书到农村,免除城乡低保家庭有线电视入网费和视听维护费。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我省运动员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上取得好成绩。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率和孕前优生检测率分别提高到40%和71%,低生育水平继续稳定。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事业取得新进步。全面推进“强塘固房”工程,完成加固病险水库240座、海塘75公里、堤防197公里,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旧房改造3万户。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10.1%、6.4%和6.2%。进一步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推动农村“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提供法律援助2.9万件,增长35%;办理各级行政复议案件4222件,案结事了率86.4%,一批信访积案得到化解。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平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继续加强,刑事案件立案起数下降1.4%。国防建设、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和双拥优抚安置工作进一步加强。

    深化体制改革和对内对外开放。全面落实省委关于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的决定。在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等三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同时,从各地实际出发,在各设区市和义乌市开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率先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农民专业合作社,林权和农房抵押贷款工作有序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农村住房保险全面开展。积极推动地方金融创新发展,批准设立6家农村合作银行、5家村镇银行、4家农村资金互助社、51家小额贷款公司。全面启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阶梯式水价制度实施范围扩大。扎实推进省属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制定实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改革等工作扎实开展。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扩权强县改革全面推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部门全覆盖、服务一站式的省政府网上办事大厅建成运行,省级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努力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试点工作扎实开展,引进国内外优势企业工作取得新成果,利用外资质量提高,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核准境外投资企业和机构475家,中方投资额增长43.5%。长三角地区合作与交流取得积极成效,参与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工作深入推进,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进一步加强。四川青川灾后援建工作进展顺利,全面完成6.3万户农民住房和乡镇卫生院灾后重建任务,基本完成中小学校援建任务,全面开展城镇灾后重建工作,累计完成投资43.2亿元。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参事、档案和对港澳台事务等工作得到加强。

    加强政府服务和管理。继续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推进“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行动和“企业服务年”活动,对企业的解困扶持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通过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和取消、暂停、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措施,减轻企业负担666.2亿元。构建重点企业经营状况信息监测和服务体系,指导帮助企业有效处置债务风险。扎实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政府领导领办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和听取意见制度深入实施,科学民主决策制度进一步健全,政府立法和执法工作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不断强化。开展“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工作。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大力压缩行政开支,各级党政机关公用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用、出国经费分别减少5%、24%和20.5%。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扎实推进,政府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积累了在严峻复杂环境下推动科学发展的经验,为今后发展进一步夯实了基础,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浙江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人民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共同奋斗的结果。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和外来建设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浙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中央驻浙各单位,向关心和支持浙江发展的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广大侨胞和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十分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经济持续回升的基础仍不稳固,全年外贸出口仍然是负增长,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有待增强,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亟待加快。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城镇低收入群众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部分城市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就业、就学、就医等公共服务与群众的期望还有不小差距。政府工作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有待增强,一些部门的行政效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还比较突出。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责任编辑:石兰兰)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