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河南省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河南省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01月12日 14:19   来源:河南日报   
 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既是克服当前困难、应对挑战的应急之策,又是培育崛起新优势、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根本大计,必须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进。

    (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推行集约化发展模式,着力构建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现代农业、工业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相互支撑、互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在培育壮大战略支撑产业上取得实质性进展。着力提升工业主导产业。围绕推动装备制造、有色冶金、化工、食品、服装纺织等产业升级,完善洛阳动力谷、中原电气谷、郑州百万辆汽车、现代煤化工等产业基地发展规划,实施超高压输变电装备、高速铁路施工设备、汽车及零部件、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现代化工装置大型化、绿色食品产业链、精品钢等重大产业升级工程,抓好郑州日产第二工厂等700个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大型煤制烯烃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围绕发展壮大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等产业,以扩大规模、拓展链条为重点,在硅材料与光伏、生物及新医药、数字化装备、新型功能材料及制品、光电技术、生物能源、节能环保技术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高技术产业化专项,重点抓好中硅公司年产2000吨电子级多晶硅等160个重大项目;支持郑州、洛阳、南阳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打造晶圆芯片、硅材料光伏、光电等高技术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服务业。发挥引导资金作用,重点支持现代物流、旅游、文化、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着力扶持150户省重点服务业企业和30个特色服务业园区。高水平编制郑州国际物流中心规划,实施好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等重大项目,积极推进一批重点综合物流园区、重要冷链物流基地、粮食物流体系、出版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抓好精品旅游景区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和旅游服务网络,努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的旅游目的地。加强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鼓励支持境内外金融企业在河南设立机构;支持通过战略重组等方式建设跨区经营省级商业银行;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扩大交易品种,推动期货市场稳步发展。

    (二)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使其成为拉动内需、推动跨越、实现崛起的重要动力源,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科学修编并完成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设市城市和县域总体规划,逐步形成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地区性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居民点协调发展的城乡布局结构。同步完成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集聚区规划并与城镇规划协调衔接。统筹“郑汴新区”规划布局,推动“大郑东新区”和“汴西新区”加快发展,建设以航空运输、公路快运、铁路高速客运和集装箱转运为重点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大力推进管理体制创新,在区域内率先实现规划统筹、交通一体、产业链接、社会公共资源共享、生态和环境保护合作,逐步建设成为现代产业集聚区、城乡一体发展的现代复合型新城区、综合改革核心试验区、对外开放示范区、环境优美宜居区和为全省乃至中西部地区服务的区域服务中心。完善中原城市群规划,以“郑汴新区”为核心增长极;以郑州综合交通枢纽为中心,打造“半小时交通圈”和“一小时交通圈”;以郑汴一体化区域为核心层、“半小时交通圈”区域为紧密层、“一小时交通圈”内城市为辐射层,积极构建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向心发展、协调推进、共同繁荣的“一极两圈三层”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实施中原城市群城乡统筹改革发展试验区方案,以建设高速铁路、航空枢纽、城际快捷通道等现代交通体系为突破口,推动核心层、紧密层、辐射层交通、产业、服务相互对接;因地制宜,进行城乡一体化改革探索。近期加快推进高速铁路、机场空港、城际快捷通道建设,搞好郑州至重庆铁路客运专线前期工作。今年开工建设郑焦城际铁路,开通郑新、郑许等城际公交。继续支持黄淮4市及豫北、豫西豫西南5市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加快发展,形成与中原城市群核心层、紧密层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树立“精明增长”理念,建设“紧凑型”和“复合型”城市。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突出特色,提升品位,打造宜居城市。

    (三)加快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以企业为主体,以应用开发研究为重点,以重大科技专项为抓手,以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为基础,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切实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力争新增省级企业研发中心120家以上,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5家以上。实施企业创新能力培育科技工程,新培育20家创新型企业,争创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集成科技资源,力争核电站用核级电机、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等重大科技专项实现突破。重点培育5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3个知识产权优势区域。

    (四)大力发展产业集聚区。把产业集聚区作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集约化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以产业聚集程度决定城镇发展规模,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按照整合资源、提升功能、强化特色、增强竞争力的要求,加快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和结构调整项目建设,提升对城市产业、人口、环境的承载功能,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中、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良性循环,实现产业与城市发展相互推动,逐步形成集聚促进就业、就业创造消费、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良性发展机制。依托产业集聚区建设,完善县域公共基础设施,优化产业布局,确立并培育主导产业,促进县域产业集约集群发展,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

    (五)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把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努力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强力推进节能降耗。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建筑等关键领域节能工作。严把项目准入关,严控“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投资,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扩张。加强重点行业节能降耗,加快推进余热余压利用等重点节能工程建设,确保列入国家计划的178个项目建成投产;启动工业锅炉、电机系统节能改造专项计划,争取用两年时间改造一遍。推广绿色照明工程。加快淘汰钢铁、造纸、焦化、电石等行业落后产能,关闭100万千瓦燃煤小火电。大力推进污染减排和生态建设。支持省市县三级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建设,争取上半年完成全省城市污水处理厂化学需氧量和氨氮自动监控设备更新改造。加强对贾鲁河等重点流域、矾土冶炼和小铁合金等集中区域的环境综合整治。在四大流域及丹江口库区实施重点涉水工业点源深度治理,在冶金、化工等行业进行脱硫治理,在造纸、制药等行业实施废水深度治理。加快林业生态省建设,完成造林面积638万亩。积极推动土地、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认真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统筹安排各类用地,用好增量、盘活存量,优先保障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用地需求;继续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资源保障和接续能力。着力健全长效机制。积极推动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加快培育循环经济产业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和循环经济城市。适当提高排污费、污水和垃圾处理费征收标准,探索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鼓励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完善环保设施;严格执行环境法规和排放标准。推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使之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六、大力推动文化强省建设

    推动文化发展与繁荣,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为实现中原崛起提供强大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文化支撑。

    (一)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深入推进文化精品工程,重点抓好《客家人》等一批精品电视剧和舞台艺术作品创作。抓好“五个一工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快推进省广播电视发射塔、中国文字博物馆等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建设,推进全省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实施3354个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3000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改建60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50个达到国家标准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县级支中心、1.9万个村级基层点和4000个农家书屋。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开展“千场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加强重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全力推进嵩山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实施开封古城墙保护工程。

    (二)着力发展文化产业。全面落实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完善专项资金扶持方式。重点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演艺娱乐、文化旅游、武术杂技、文博会展、网络文化、工艺美术等文化产业。重点抓好100家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河南报业、中原出版传媒、河南文化影视、河南影视制作、河南有线电视网络等产业集团。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支持省文化产业投资公司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打造动漫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集群,推动镇平玉雕、开封汴绣、禹州钧瓷、汝州汝瓷、洛阳唐三彩、浚县石刻泥塑、民权画虎、宝丰魔术等特色文化产业区块发展。繁荣文化市场,为人民群众提供形式多样、文明健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加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建设与管理。

    (三)精心打造文化品牌。加快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努力将洛阳龙门石窟、嵩山少林寺、开封宋都古城、安阳殷墟、焦作陈家沟太极拳等塑造成具有世界吸引力的文化旅游品牌。继续整合优势演艺资源,抓好《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和《大宋?东京梦华》二期建设,打造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广泛传播力的演艺品牌。继续办好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洛阳牡丹花会、开封菊花花会等重要节会,办好中原文化澳洲行、中原文化港澳行等重大文化交流活动,筹备参加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形成一批有国际影响的品牌,扩大中原文化影响力。

    (四)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开展郑州、开封、洛阳、安阳、商丘5市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加快登封、淮阳等8个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鼓励其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文化产业等方面积极探索,逐步形成全省文化产业的聚集地、文化创新的示范区、文化强省建设的排头兵。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完善文艺院团“一团一策”改革实施办法。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拓宽文化产业融资渠道,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艺表演、文化娱乐等领域,培育优势民营文化企业。

    (五)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全社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愚公移山精神。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高干部群众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深入开展“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做好大学生和未成年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大力开展以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和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景区为主要内容的“三优三创”竞赛活动,大力开展以“清洁家园行动”为载体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继续推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提高城乡文明程度。

    七、强力推进改革开放

    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在困难中把握有利时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

    (一)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力求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新突破。深化国企改革和战略重组。加快一般竞争性企业改制退出步伐,完成省直厅局所属企业脱钩改制和省管企业主辅分离。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加强与国内外500强和大型央企的合作;深入推进煤炭、化工、钢铁、装备制造、有色冶金等行业骨干企业的战略重组,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创新国有资产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效能和运营效率。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落实相关配套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提升产品档次和企业素质。推进财税、投资、价格体制改革。加强公共资源、资产、资金、资本整合,增强政府调控能力。完善财政预算体系,实现公共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有机衔接。调整完善省以下财政分配关系,完善土地、矿产资源、环境保护等财政性专项资金使用政策。全面落实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方案,抓好资源税、统一内外资企业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等改革。加快推进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最大限度缩减政府核准范围,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建立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逐步推进趸售电价体制改革。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改革重组。加快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加强地方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奖诚罚怠”的激励约束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努力实现人民群众病有所医和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重点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继续推进科技、教育、社会管理等领域改革。

    (二)进一步提高开放水平。坚持把发挥自身优势与充分利用外部条件结合起来,大力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围绕培育壮大战略支撑产业、骨干优势企业、重大产业基地和产业集聚区,落实好招商引资专项资金和重大项目奖励政策,实施一批重大引资项目。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鼓励外资参与企业重组和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抓住机遇加大技术和人才引进力度。办好世界邮展大会、世界华商领袖峰会、香港河南经贸合作洽谈会、台湾河南经贸合作洽谈会等重大经贸活动。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承揽大型工程和项目,扩大对外劳务合作,优化外派劳务结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开发矿产资源、并购境外企业。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与中西部各省的合作交流,深化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合作。鼓励与沿海发达地区建立产业转移联盟,积极设立产业转移承接园区,推动电子、家电、服装、家具等产业向我省集群式和链式转移。

(责任编辑:袁霓)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