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广东省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广东省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02月18日 15:03   来源:南方日报   
    
    五、积极扩大内需

    扩大消费需求。拓宽城乡居民收入渠道,实施最低工资新标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继续培育旅游、文化、体育、保健、信息服务等消费热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建立科学合理的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增加住房有效供给,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信心。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和国内市场。

    推动投资稳定增长。按照有保有压、突出重点的要求,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做好重点项目工作,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初步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188项,年度计划投资1280亿元。加大更新改造投资力度。引导资本投向重大项目、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能源交通、农村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拓宽投资资金渠道,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认真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负责制。严格控制出台政府提价项目。加强价格监测,做好粮食、肉类和食用油等重要商品的市场供应,保障有效供给。加快建立和完善重要商品物资储备制度。加强价格信息发布,稳定消费者心理预期。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资本、产权、土地、人力资源等要素市场。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加大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力度,完善科学化的市场监管体系,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走私贩私、商业欺诈、传销等违法行为,加强反不正当竞争工作。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六、提高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水平

    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促进进出口协调发展。大力发展一般贸易,重点扶持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资源性产品出口。积极开拓俄罗斯、东盟、中东、非洲和南美等市场,构建更加多元、稳定的国际贸易格局。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扩大进口资源能源,增加重要原材料、工业品和农产品进口。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和摩擦。

    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现有加工贸易企业增资扩产、扩大国内采购和深加工结转业务,创建自主品牌和设立研发机构。完善加工贸易准入管理,吸引跨国公司把技术含量和增值率高的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到我省,引导加工贸易企业逐步向园区和海关监管特殊区域集聚。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加工贸易,进入跨国公司产业链。积极稳妥推动加工贸易企业扩大内销。加快推进加工贸易联网监管。

    着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方针,抢抓新一轮国际产业调整机遇,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加快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鼓励跨国公司到我省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采购中心,促进外商投资产业链加快向研发设计、核心部件生产和物流配送等环节延伸。扩大服务业吸收外资,大力发展服务外包。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加强重点园区招商,促进东西两翼和山区扩大利用外资。继续推进“大通关”建设,不断改善投资营商环境。

    创新对外投资与合作方式。完善“走出去”的扶持政策和服务体系,支持和帮助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鼓励纺织服装、家电、建材、电子信息等优势企业建立海外生产基地、营销网络和研发中心,推动企业到东南亚、俄罗斯、非洲等国家合作开发能源资源。加强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扩大境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积极参与我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

    七、加大力度推进区域协调与合作发展

    做好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综合考虑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受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打破行政界限谋划区域发展。科学编制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区域主体功能,制定分类开发政策,促进产业相对集聚发展、人口相对集中居住,引导经济布局、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加快山区和东西两翼发展。继续实施和完善激励型财政政策。发挥县城、中心镇、专业镇的集聚辐射作用,大力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实施东西北振兴计划,重大项目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向东西北地区倾斜。继续办好产业转移工业园,引导和推动珠三角产业加快向山区及东西两翼转移、山区和东西两翼劳动力科学、有序向珠三角转移。办好第五届“山洽会”。充分发挥山区的资源、生态和后发优势,大力发展新型制造业、农产品生产加工业和旅游业。继续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扶持力度。发挥东西两翼民营经济和临海优势,加快沿海石化、能源和区域物流等支柱产业发展。

    加快产业升级和城市群建设,提升珠三角发展水平。认真落实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完善城际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网络,推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构建城市之间统一高效的发展平台。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整合珠三角文化、教育、卫生等资源,优化公共服务,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来珠三角创业发展。强化广州、深圳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推动经济特区发展再上新台阶。

    推进粤港澳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深入实施CEPA,加强粤港澳法律、会计等专业服务和物流、金融、会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合作,提升制造业合作水平。加快广深港高速铁路、港珠澳大桥等跨境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粤港澳社会民生领域合作。认真组织实施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规划纲要及专项规划。推进区域交通网络建设,深化与各省区在能源、产业、劳务等方面的合作。加强粤台经贸技术交流。

    八、继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发展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进一步向重要资源、基础产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增量资产奖股、股权置换等形式,加快对国有企业分类实施产权多元化改革。健全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交易行为。

    促进民营经济大提高大发展。实施《广东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和金融服务等行业。构建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平台和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民营企业创立品牌、创新技术、改革体制、规范管理。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加快完善信用担保和再担保体系,支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上市直接融资。办好第五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引导个体工商户升级为企业。

    完善地方公共财政体系。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深化地方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坚持依法治税,积极培育税源,加强税收征管。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减少对一般性和竞争性领域的直接投入,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就业、环保、公共安全等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投入。完善省市县财政体制,强化省级财政的再分配功能,提高县(乡)镇财政增长能力。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增强欠发达地区和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深入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财务核算集中监管等改革。

    加快金融市场和产业发展。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鼓励金融产品创新,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增强金融企业综合竞争力。加快打造广州、深圳区域金融中心,促进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建设,吸引境内外金融企业来粤设立总部、分支机构和服务基地。推动农村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发展。鼓励发展农村新型金融组织。积极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和企业债券市场。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优化信贷结构,防范金融风险。

    继续推进投融资体制等改革。落实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审批管理制度和投资效益评价制度,全面实施省属政府投资非经营性项目代建制。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创新人才聚集的体制机制。

    九、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巩固和谐广东建设的共同思想基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加强理论和实践创新,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新时期广东人精神。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现代公民教育,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科普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巩固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建立农村义务教育校舍维修长效机制,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从春季学期起免除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课本费,实现全省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扎实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高中阶段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扩大办学规模。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稳步扩大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继续实施本科高校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城乡教师交流,实行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退学费制度。依法促进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增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广东文化软实力。扶持民族传统和公益性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建设“农家书屋”。全面完成东西两翼文化建设工程。打造文化品牌、创作文化精品、培养文化名家。发展壮大文化产业,鼓励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扶持发展影视和动漫产业,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加强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扩大岭南文化影响。加强文化市场管理。

    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注重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从医,加强农村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控制药品价格,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和保障水平,提高财政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均补助标准,全省参合率达到90%以上。完善疾病防控体系。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和药品监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妇幼卫生事业。继续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完善城乡中医药服务体系。

    扎实做好体育、人口计生等工作。积极迎接北京奥运会,办好奥林匹克科学大会。推进2010年亚运会、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筹备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推进全民健身。加快体育产业发展和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加强人口计生新机制建设,突出做好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国防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提高全民国防观念,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建设,做好“双拥”和民兵预备役工作,促进军政军民团结,推动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能力。继续做好外事、侨务、统计、人防、气象、地震、档案、方志、参事、文史等工作。

    十、注重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

    促进社会充分就业。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2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0万人。建立健全积极就业和鼓励自主创业的政策体系,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就业援助制度,重点帮助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残疾人、农村贫困家庭、被征地农民和转产转业渔民就业。加快发展技工教育,实施智力扶贫、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和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及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计划,培养高技能人才。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加快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南海基地和各级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完善养老保险市级统筹,开展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工作,加快省级统筹步伐。积极探索养老保险省内转移办法。以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为重点,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全面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加快省工伤康复中心建设。继续解决社会保险历史遗留问题。调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加强保险基金监管,确保资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关爱困难群众,完善五保供养机制。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使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应保尽保。建立健全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加强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残疾人事业。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依法治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节,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引导并鼓励企业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依法保障公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促进机会公平。加强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认真实施《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法律法规,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切实维护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积极稳妥解决农民工劳动就业、权益保障、子女教育等问题。

    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管理网络,做好信访和社会稳定工作,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预警体系建设,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推进平安广东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健全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加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及时整治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和暴力恐怖活动,严厉查处“黄赌毒”。做好监狱劳教和社区矫正工作。坚决防范和打击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活动。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加强对互联网虚拟社会的管理。

    坚持安全发展。全面加强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深入开展质量兴省活动,强化对涉及人民健康和安全的食品、药品等重点产品的监管,构建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的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矿山、交通、消防、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依法严厉查处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预案应急预案和体制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人民期望殷切,政府责任重大。各级政府必须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忧患意识、树立世界眼光、坚持以人为本,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努力提高行政管理和服务水平,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开创政府工作的新局面。

    严格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把遵守宪法和法律作为施政的根本原则。认真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监督。主动加强同人民政协的联系并向其通报工作,支持政协委员发挥参政议政作用。提高议案、建议和提案办理质量。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支持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人民团体更好地发挥作用。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深入推进村(居)民自治。深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加强政府法制工作,完善政府规制。规范行政执法,强化执法责任,继续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加强行政复议。增强政府依法行政能力,提高各级政府的执行力、控制力和公信力。

    加快转变职能,建设服务政府。在加强和改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确保政府管理服务到位。综合运用规划、产业政策和财税、价格等手段,提高科学调控经济的能力,有效解决市场配置资源带来的盲目性。加强对房地产和市场价格运行及煤电油运的监测调节。采取积极的经济政策支持社会事业发展,确保当年新增财力的60%以上用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扩大政府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质量。创新和改进服务方式,在全省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探索社会组织承担政府转移或委托职能的实现形式,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公众服务。

    创新行政管理,建设高效政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机构设置,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继续精简和规范行政审批。强化行政成本效益观念,提高行政效率。拓宽政务公开渠道,扩大公众对政府工作的有序参与。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拓展网上受理、并联审批和一站式服务。建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严格落实责任制,将土地管理、耕地保护、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各项责任层层分解,做到权责分明。大力精简会议,压减文件数量和篇幅,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调查研究和抓督促落实上。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加快实行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和行政问责制度。

    树立优良政风,建设廉洁政府。广泛开展学习活动,让勤奋学习、真抓实干、艰苦创业、为政清廉在政府机关成为风尚。坚持新时期群众路线,强化群众观念,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勤俭办一切事业,严格规范公务消费,建设节约型机关。增强公仆意识,推进文明窗口服务,树立机关为民办事的亲和形象。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深化源头防腐,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规定,加强对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和制约,严防失职渎职、违法犯罪现象发生。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努力为基层和群众多办好事实事。强化行政监督,开展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公务员教育培训和管理,努力建设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各位代表!展望未来,广东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和美好。我们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同心同德,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共同谱写科学发展的新篇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龙巍洋)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