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主要任务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决战之年,也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做好政府各项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思想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按照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和区党委七届六次全委会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始终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近期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立足完成“十一五”任务,着眼谋划“十二五”发展,着力推进以“首要任务”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推进以扩大投资消费为重点的经济发展,着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推进以完善体制机制为重点的改革开放,着力推进以反分裂斗争为重点的长治久安,努力建设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生态西藏。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抓住首要任务,突出安居乐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打牢农牧业基础,转好特色农牧业、劳务输出两个轮子,搭建农牧区综合服务体系平台”的“三农”工作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核心,将工作精力、资金投入、项目安排全方位向“三农”倾斜,加大政策支持引导力度,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建立健全农牧民增收长效机制,全力推进以安居乐业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确保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巩固和完善农牧民增收长效机制,强化组织引导,积极培育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经纪人队伍,不断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继续发挥政策增收作用。抓住农牧业内部增收这个根本,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及其加工业,实现农牧业增效增收。坚持农外结合,多业并举,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培育劳务经济,积极促进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
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自治区安排资金34.9亿元,促进农牧区发展。进一步健全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不断扩大财政对农牧区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发挥政府投入带动效应。进一步完善补贴办法,加大补贴力度,安排29240万元,用于化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各类强农惠农补贴。
着力保护和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执行最严格的耕地草场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加快农田草场水利基本建设,加强农业综合开发,不断增强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扩大青稞种植面积,继续搞好青稞生产基地建设,提高青稞最低收购价,确保青稞安全;坚持立草为业、草业先行,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扩大饲草料种植面积,以农区畜牧业的大发展带动全区畜牧业上水平。切实优化畜群结构,加大牲畜出栏力度,发挥高原草地畜牧业优势,加快培育精品牦牛产业,保持好高原特色、有机特色;强化品牌宣传和市场营销,让牦牛产品进入高端消费市场。积极推进农牧业标准化建设。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重点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快农牧区防抗灾物资储备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防抗灾能力。加大农牧业商业保险力度,力争实现全覆盖。从人才、资金、项目、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大力加强以公共服务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科技服务为支撑的新型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力争完成“八个基本解决”。紧紧围绕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这一首要任务,整合资金,加大力度,加快推进“八个基本解决”。再经过一年的努力,提前实施并完成剩余20%的安居工程计划任务。再投入3亿元资金,提高新建安居工程抗震能力;对已建安居房,在拉萨、那曲开展抗震加固试点工作。安排2.6亿元“以奖促治”资金,积极开展500个行政村的村容村貌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创造整洁、卫生、文明的新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力争使所有乡镇通公路;加快农牧区邮政、通信建设,力争实现85%的乡镇通邮、88%的建制村通电话。加大碘盐推广力度,力争农牧区碘盐覆盖率达到 90%以上。着力加强农村电力、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再解决15万人的用电和25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大力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牧民。加大培训力度,把农牧民培训与农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以崇尚科学、追求文明为方向,以党的方针政策、思想道德、法律常识、实用技术、劳动技能等为重点,拓展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培养造就“有觉悟、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牧民,不断增强广大农牧民商品意识、竞争意识,强化和巩固农牧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二、抓住投资消费,突出合力拉动,促进经济更好更快更大发展
抓住有利机遇,努力扩大投资,刺激消费需求,着力做大经济总量,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巩固投资消费合力拉动经济增长的良好格局。
全面完成“十一五”投资计划。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合理安排资金投向,努力提高投资效益。加快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440亿元。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力争中央投资达到220亿元。进一步加强与援藏省市和中管企业的协调,做好第六批援藏项目的筛选、衔接和投资争取工作。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力争民间投资达到120亿元以上。
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完成“180项目”“十一五”期间的建设任务。积极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国防公路、口岸公路和通县油路建设。充分发挥青藏铁路的经济社会效益,力争青藏铁路延伸线拉萨至日喀则段开工建设。抓紧那曲机场项目选址工作,完成阿里昆莎机场建设和日喀则和平机场改造任务,争取拉萨贡嘎机场飞行区改造和配套工程开工建设。加快旁多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推进雅江江北灌区建设进度,完成满拉、墨达、雅砻三大灌区工程收尾和验收工作。争取开工建设青藏直流联网工程。继续做好老虎嘴电站、果多电站等续建项目建设,实现老虎嘴电站首台机组发电。开工建设5万千瓦光伏并网电站,力争完成2万千瓦的建设任务。加快实施农网建设和改造工程、藏中电网输电工程、七地市城网改造工程。加快开展雅鲁藏布江和藏东南“三江”流域水电资源开发规划和前期工作,积极推进“西电东送”接续能源基地建设。积极推进信息化,加快自治区、地、县三级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加强项目前期工作,让更多的项目具备开工条件,储备一批符合国家和自治区投资导向的重大项目。加强对重点项目的审计、监察和稽查工作,全面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和质量。抓好竣工项目验收,高度重视建成项目管理,切实发挥效益。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以中低收入群体为重点,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继续开展好“家电、家具、农机、汽车和摩托车下乡”、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活动,大力拓展农牧区消费市场。着力发展商贸餐饮、文化健身、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服务性消费。优化金融服务,鼓励个人信贷消费,不断扩大旅游、住房、汽车等消费热点。大力优化消费环境,整顿和规范消费市场。依法惩治虚假广告、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强买强卖等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认真做好价格监测预警和监管工作,切实加强商品和生活必需品的储备和供应,防止脱销断档,防止物价过快上涨。加快市场建设,进一步组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完成4个地市农产品批发市场、6个边贸市场和400家农家店的建设和改造,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0亿元以上。
做好财税金融工作。继续抓好国家和自治区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幅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大幅增加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投入,大幅增加对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大幅增加对维护稳定和基层政权建设的投入,积极支持产业发展。规范政府采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改革。积极推行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严格预算管理,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坚决反对铺张浪费。依法加强税收征管,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切实加强和改善对金融的指导、支持和服务,高度重视金融生态建设;认真落实中央赋予西藏的特殊优惠金融政策,加快制定符合西藏实际的信贷管理办法,放宽审贷条件,优化贷款程序,调整信贷结构,增加对“三农”、中小企业、产业发展的有效信贷投入。继续扩大商业保险覆盖面。
三、抓好产业建设,突出规模与优势,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坚持“注重特色与规模、注重引导扶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注重带动农牧民”的产业发展指导原则,积极创新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实行大区域谋划、大产业构建、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做大做强市场主体,加快培育战略支撑产业,以产业化推进城镇化,切实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精心组织,科学编制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结合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深入做好前期研究,加快制定出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和配套产业政策。规划编制要依托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找准产业和市场定位,注重生态保护,突出惠及民生,依靠企业主体,强化产业带动;依据地域条件、资源优势,合理调整产业布局,规划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形成不同区域、各具特色的产业群。必须做到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套实施办法,一套班子一抓到底。严格执行规划和配套政策,避免低水平投资和重复建设,确保规划权威性。
整合资源,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抓住青藏铁路那曲物流中心投入运营的重要契机,发挥青藏铁路的强大辐射带动作用,从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等实际情况出发,坚持扶优扶强,切实发挥产业发展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向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倾斜,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扩大产业规模。大力培育扶持市场主体,注重打造和保护高原特色品牌,着力发展一批具有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带动作用明显的特色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坚持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以产权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加快组建企业集团,推动企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等方式,积极推动藏药、旅游两大集团的组建。
突出重点,加快培育战略支撑产业。立足我区的资源特色和企业的自身特点,重点发展旅游业、藏医药业、优势矿产业、高原特色生物产业和绿色食(饮)品业、特色农牧业及加工业、建筑建材业、民族手工业和以水电为主的能源工业,加强产业建设与信息化的融合,以信息化促进产业建设,加快形成我区的战略支撑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优化接待服务,规范旅游市场,提升旅游形象;围绕自然、人文资源,深度开发具有吸引力的旅游景区景点;突出地域和文化特色,加快旅游纪念品创新和市场开发;鼓励扶持农牧民积极参与旅游业发展。大力发展藏医药业。保护和挖掘传统医药方,积极开发藏医药新品种;重视藏医药科技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工作,加快藏药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推进藏医药的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优势矿产业。继续按照抓大限小的要求,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做大做强优势矿产业。加快优势矿产资源勘查,实施好以青藏专项为重点的各类地质勘查项目。开发建设甲玛多金属矿、巨龙铜矿和玉龙铜矿二期及盐湖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继续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建立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群众的有效沟通和利益形成机制,营造矿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及加工业。着力抓好青稞、牦牛等特色农畜产品和优势产区的开发建设,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探索建立农牧户和龙头企业的利益联接机制。
四、抓好社会建设,突出改善民生,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乎和谐。切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投入力度,推动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巩固“两基”攻坚成果,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认真落实农牧民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三包”政策,加强经费管理。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推进小学规范化和初中标准化建设,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以农牧区为重点,加快幼儿园建设,启动学前两年“双语”教育工程。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提高入学率。继续办好内地西藏班,进一步提高办学层次,优化招生结构,逐步扩大办学规模。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做好内地西藏中职班招生工作。推进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关心支持特殊教育。以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为重点,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牢占领学校阵地。
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大力开展农牧民健康促进行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成20个县级卫生服务中心、50个乡镇卫生院的标准化建设任务。不断完善农牧区医疗制度,将农牧民免费医疗补助标准提高到180元。加强乡村医生培养,力争为每个行政村配备两名村医。加强学校和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推进学校医务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继续做好自治区藏医院改扩建、自治区疾控中心改造,新建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改扩建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加强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工作,认真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有效预防、及时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切实做好妇幼保健、优生优育工作,落实好农牧民孕产妇住院分娩医药费全免、奖励和生活救助政策,进一步降低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围绕特色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加强科技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引进、吸收、创新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在农牧业、新能源、高原生物、藏医药、生态环境、民族手工业等应用领域取得突破。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实现科技指导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今年再发展500名农牧民科技特派员。实施民生科技工程,推广适宜西藏民用的光热、光电等新产品和新技术,继续开展沼气与生物质能技术示范推广。进一步深化科技交流,积极推动跨区域重大科技项目合作。大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开工建设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强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文化、哲学社会科学等工作,努力构建“体系健全、事业发展、市场活跃、产业兴旺”的文化发展新格局。以基层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扎实推进“西新工程”、广播电视户户通、广播影视数字化和农村电影放映等文化建设工程,完成10个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29个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4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建设1320家农家书屋,切实改善基层文化设施条件。进一步繁荣文化艺术创作。加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全面启动古籍普查保护工作。加快推进“十一五”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深化改革创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抓好竞技体育工作。认真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加快群众体育、健身场所建设,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教育人民。不断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深刻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进一步增强公民意识,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民族团结、维护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进一步加强党的惠民政策宣传,继续开展“四新”宣传教育活动,唱响“六好”主旋律。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活动。继续做好双拥工作,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人民防空工作。
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水平。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转业退伍军人安置工作,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企业就业,扶持高校毕业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确保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加快地市级城乡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重视残疾人就业,援助“零就业”家庭和困难群体就业。加大农牧民和城镇失业、转岗等人员技能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完成20%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任务,到2012年基本实现全覆盖。再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加快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将城镇非公经济组织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全部纳入城镇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在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商业补充保险和医疗救助,大幅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实现失业保险自治区级统筹。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城镇低保标准从月人均310元提高到330元,农村低保标准从年人均1100元提高到1300元,并切实抓好落实。加大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保障力度,建设2000套廉租住房和300套经济适用住房,继续对城镇住房困难家庭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加大干部职工周转房建设力度,建设周转房5500套。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完成31个乡镇整乡推进扶贫工作。投入2.3亿元资金,实施好溜索改桥项目建设。加快53个地、县救灾物资仓库建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积极发展妇女、儿童、老龄、残障和慈善等事业。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加快实施《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提高生态安全保障能力,推进生态西藏建设。继续抓好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开展资源开发生态补偿试点。加强气候变化应对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强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搞好自然保护区建设。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实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安全预警机制。倡导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消费模式,发展低碳经济。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严格环境监测监管,认真落实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农牧区薪柴替代和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