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宁夏回族自治区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宁夏回族自治区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02月18日 17:36   来源:宁夏日报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取得重大进展

    “三农”问题,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在稳定农村基本政策、稳定基本农田面积、稳定粮食总产的基础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宁夏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扎扎实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充分发挥我区独特的区位、光热和土地优势,突出绿色、特色、品牌,形成引黄灌区现代高效农业、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农业、南部山区绿色生态农业三大板块。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严守基本农田红线,确保水稻、小麦、玉米、胡麻等大宗优质农产品稳定增长,满足市场供应。立足国内外大市场,调整农业结构,把枸杞、马铃薯、清真牛羊肉、牛奶、蔬菜、硒砂瓜、水产、高酸苹果、红枣、葡萄等作为重点特色产业来发展,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上规模,上档次,力争每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加强农产品检测检验,加强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控,把宁夏建成全国绿色农业示范省区。

    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加快实施“三个百万亩”设施农业工程,形成温室、拱棚、覆膜齐上,喷灌、滴灌、微灌并举,蔬菜、园艺、养殖共营的大建设、大发展格局。吸引各类企业、资本、技术参与设施农业建设,切实为农户解决设施农业产前一次性投入大、产中技术要求高、产后销售任务重的问题。力争发展温棚类高效现代农业100万亩,扬水补灌覆膜栽培节水农业100万亩,集雨点种覆膜保墒旱作农业100万亩。

    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和投入,重点培育20个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字号”龙头企业,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生产经营新格局,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鼓励支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介机构和购销大户,与各类物流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做大做活农副产品流通,特别是要把我区更多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打入高端市场。

    大力改善农业物质技术条件。用先进的物质技术装备农业,用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武装农业,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和国土整治项目。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5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50万亩,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全面提升土地综合产能。加大农机补贴,推广先进机械,培育农机专业服务实体,把更多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大力实施“种子工程”,重点建设20个大中型工厂化育苗中心和品种改良中心,搞好大宗农作物以及畜禽水产良种的繁育和推广。完善多元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实现科技人员和技术直接到户到田。抓好国家级新农村信息化工作试点,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信息网络进村到户。实施“新型农民培育”计划,5年内对适龄农民全部轮训一遍,使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一代新型农民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

    大力改造农村人居环境。以《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为契机,以县(市、区)为责任主体,尽快完成村镇体系和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整合项目,增加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以塞上农民新居、危窑危房改造和村容村貌整治为抓手,大力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创建活动。建立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乡乡都有垃圾中转站,村村都设垃圾集中清收点,社社都有环境卫生保洁员。突出乡村特色、民族特点和地域特征,改造旧村,建设新村,改变陋习,树立新风,让现代文明进入农村。

    四、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在壮大经济实力和提高发展质量上取得重大进展

    工业是全区经济的主导力量。要深入实施兴工强区战略,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走出一条精深型加工、集约化经营、跨越式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突出建设两大基地,再造一个宁夏工业经济总量。一要站在国家能源安全和宁夏发展全局的高度,大力推进优势资源的开发转换,高起点建设宁东(太阳山)能源化工基地。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抓好与神华等一批中央和区外大型企业签约项目的落实。加快建设鸳鸯湖等8大矿区和水洞沟等9大电厂,早日建成兰州至灵武、宁东至华北输电线路和区内骨干网架工程,打通电力内输外送通道。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工艺和装备,实现煤炭深度转化和电能的就地开发增值,尽快形成1000万吨煤化工产能和200亿元工业增加值的增量。二要进一步加快新材料基地建设。依托现有技术装备和产业基础,支持青铜峡铝业、东方有色等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形成百万吨电解铝、百万吨碳基材料、20万吨金属镁及镁合金、15万吨铝板带材、万吨级多晶硅、万吨级铍及铍铜的生产规模,抢占市场制高点,打造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实现增加值100亿元。

    突出发展优势产业集群,提高工业的集约配套水平。重点发展壮大能源、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集群,力争增加值占到工业总量的80%。大力发展能源产业,全面开发火电、水电、风电和太阳能资源,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650万千瓦,煤炭产能登上亿吨台阶。深度发展化工产业,以煤化工、乙炔化工、石油化工为主体,向下延伸产品链,重点抓好300万吨煤制油、120万吨烯烃、100万吨甲醇、120万吨二甲醚、92万吨尿素、100万吨乙炔化工、300万吨焦油加工、500万吨炼油扩建、200万套军用航空子午胎、100万吨PVC等重大项目建设。超前发展新材料产业,围绕稀有金属、有色金属、碳基材料、光伏材料,集中力量研发攻关,提升钽铌铍,突破多晶硅,延伸铝镁钛合金及板带材,开发功能型碳化硅等新型材料。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抓住市场需求趋旺的机遇,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形成1万台数控机床、10万吨精工铸件、20万吨矿山自动化综采设备、1000万套精密轴承、500台风电设备等生产能力,同时着力向专用汽车、工程机械组装制造等整机化方向扩展。规模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在做精产品、做亮品牌上狠下功夫,大力培育羊绒精深加工、枸杞保健品、清真食品、葡萄酿酒、马铃薯深加工、林纸一体化等轻工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办好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支持生物工程、电子信息、软件开发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

    突出培育五十个大型骨干企业,造就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主力军。大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顶梁柱,是带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旗舰”。通过资本运作、产业重组、技改扩建、创立名牌、保护商标等具体措施,推进优质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聚集,尽快形成一批主业突出、行业领先、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力争到2012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有10家、过50亿元的10家、过10亿元的30家。自治区将出台专门政策,对骨干企业实行动态评选和政策支持。不论内资外资,不论公有私有,只要达到规定标准,都可进入自治区重点扶持行列。各市县(区)也要立足各自工业园区,发挥特色优势,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支撑当地经济发展。

    突出抓好技术进步和节能减排,力促工业结构升级换代。每年工业技改投资必须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至少每5年完成一轮大的技术改造,力争技术进步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0%以上。推进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设计、营销中的应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实行市、县(区)领导和企业负责人责任制,严格执行“十条铁律”,抓好69户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和74户重点企业的污染治理。坚决关闭淘汰一切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企业,大力推进冶金、建材、医药、造纸等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建立节能减排激励机制,调动各地上大关小、扶优汰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抓好石嘴山和宁东(太阳山)基地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示范园区建设。在全社会普及节能减排知识,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力促我区工业走上低消耗、低排放、高增长、高效益的科学发展道路。

    五、加快沿黄城市带(群)建设,在以城带乡协调发展上取得重大进展

    城市集群化时代已经来临。要大力实施沿黄城市带(群)发展战略,促进城镇布局的集群化,实现各城市的联动成长和相向建设,构筑带动全区大发展的增长极。

    加快建设沿黄城市带(群),奋力打造“黄河金岸”。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等10个沿黄城市,以43%的面积创造了全区90%以上的GDP和财政收入。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了加快沿黄城市带(群)建设的重大决策。建设沿黄城市带(群)要力求做到“六个一体化”。一是规划编制一体化。科学编制总体发展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明确城市带(群)的整体空间布局和各城市的功能定位。二是基础设施一体化。统筹布局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构建现代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沿黄大堤、滨河大道等骨干工程,逐步整合沿黄城市之间国道省道收费站卡,为实现无障碍快速通行创造条件。三是产业发展一体化。构筑沿黄河、“包兰”和“中太”铁路的经济走廊,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关联,形成各具特色而又配套协作的产业布局。四是区域市场一体化。整合市场资源,明确重点,突出特色,合理分工,实现各类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五是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建立跨市县的生态与环保协调机制,统一建设黄河沿岸的林网、绿地和湖泊、水系。六是市政服务一体化。逐步开通银川到吴忠、青铜峡、石嘴山等地的快速客运线路,积极发展“跨区域大公交”。努力实现银川市与其他沿黄城市通讯同网同价,金融通兑通结。总之,要通过这种同城化的持续推进,打造“黄河金岸”,使其成为“呼-包-银-兰”经济带的重要一极,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成为我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强势经济群。

    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正确处理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深入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形成以银川为龙头,石嘴山、吴忠、中卫、固原为重点,县城为节点,深入乡村腹地的城乡一体发展格局。一是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美银川市。突出“塞上湖城、回乡风情、西夏古都”特色,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注重发展总部经济,全面提升竞争力和带动力,建成西北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二是加快其他四个地级市的建设与发展。石嘴山市要在优化结构、经济转型等方面取得更大进展,培育新型产业,绿化美化环境,建成山水园林特色的新型工业城市;吴忠市要进一步挖掘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内涵,深度开发穆斯林产业,建成商贸发达的滨河城市;中卫市要突出“黄河古城、浪漫沙都、花儿杞乡”品牌,建成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和交通枢纽城市;固原市要立足多姿多彩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建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宁南山区中心城市。三是统筹城乡建设。明确主体功能区布局,扶持县域经济发展,建设中心集镇,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

    拓展城乡市场,加快服务业发展。实行积极的消费政策和鼓励服务业大发展的措施,设立发展引导资金,引领服务业上层次、上水平。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交通运输、连锁经营业和各类专业批零市场,每个城市都要建好几条代表当地人文风俗的商业街、特色街。壮大新兴服务业,把银川口岸和惠农无水港等建成服务全区、辐射周边、联结全国的区域性物流中心,积极发展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中介、会展传媒业。延伸农村服务业,大力实施“新农村、新合作、新网络”工程。发展特色旅游业,围绕“两山一河”、“两沙一陵”、“两文一景”等独特资源,引进大企业深度开发,突出“长征故地胜利游”、“大漠长河观光游”、“回乡风情体验游”、“西夏古国探秘游”等特点,在国内外打响“塞上江南·神奇宁夏”的旅游品牌。

    六、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在改善发展条件和促进中南部地区脱贫致富上取得重大进展

    我区经济是投资拉动型,中南部地区更是输血型经济。狠抓项目,上好项目,上大项目,对进一步改善全区发展条件,破解中南部发展难题,实现区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着眼长远、适度超前,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要精心筹划并实施上百个关系国计民生和全局发展的重大项目。水利上,以构建横穿中部干旱带、纵贯贺兰山东麓、中连宁夏平原、环绕沿黄城市的大水系为重点,力争开工建设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加快沙坡头南北干渠建设,实施盐环定扬水续建、青铜峡灌区改造、城乡供水等20个重大项目。交通上,以提升宁夏在全国交通大格局中承东启西、连接南北、通边达海的战略地位为目标,加快铁路、公路、民航、管道等建设。开工建设宁东铁路专线和东乌铁路宁夏段,建成太中银铁路并全线通车,改造包兰铁路复线宁夏段和银川、固原、石嘴山等火车站。建成灵武至甜水堡和沿山高速公路及石嘴山、吴忠黄河大桥。完成银川河东机场改扩建和固原六盘山机场、中卫香山机场建设。开通更多通往国内重点城市和中东、日、韩等国家的航线,构筑客运快速化和货运物流化的立体运输网络。社会事业上,以塑造宁夏新形象、满足群众新需求为基点,突出抓好一批标志性公益项目,开工建设宁夏大剧院、贺兰山体育场、亲水健身中心、吴忠和中卫体育场馆、固原人民医院等11个重大项目,完成宁夏师范学院、宁夏理工学院以及育才学校和六盘山高中的扩建。信息化建设上,围绕“数字宁夏”,推广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推进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新一代互联网的“三网融通”,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水平。

    牢记使命、锲而不舍,加快建设绿色屏障。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我区时关于“建设西部绿色屏障”的指示,抓住国家实施西部重点地区防沙治沙工程的机遇,高标准建设贺兰山东麓百万亩防护林、灌区百万亩特色经济林、沿黄百万亩湿地防护林、中部干旱带百万亩枣树经济林、毛乌素沙地百万亩防沙治沙林、六盘山百万亩水源涵养林等工程,构筑生态安全的绿色长城。继续严格实行封山禁牧等措施,加强天然植被恢复与保护,巩固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和三北防护林建设成果,努力把我区建成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进一步强化水生态综合整治,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规范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文明社会。

    合力攻坚、突破难点,加快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的发展。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是我区又好又快发展的难点所在。要以这次国务院专题调研为契机,进一步明确任务、全力攻坚、务求有大的突破和进展。一是变被动抗旱为主动调整。按照“水源、特色、绿色、转移”的方针,支持有条件的农户修建蓄水池、集雨场和水窖,适度扩大补灌面积;引导农民大力发展避灾抗旱农业和生态畜牧业,建设国家旱作节水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设施高效农业50万亩;实施生态移民工程,用4年左右时间,把不具备生存条件的20万左右贫困人口,有步骤地整村转移到近水、临路、靠城的地方发展。二是积极发展二、三产业。新建包括太阳山基地在内的一批工业和服务业扶贫项目,建设国家地质公园、森林公园、环球地震遗址公园和六盘山热电厂等。三是加大投入和对口帮扶。建设固原东部、海原兴仁、同心东部等一系列人饮工程,实施库井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固海扩灌等一批重点项目;进一步抓好对口扶贫和整村推进,实施“技能致富”、“少生快富”工程,确保每户常年稳定输出一名技能型劳动力。只要把国家的支持与自身的努力结合起来,中南部地区群众的脱贫致富问题一定能得到解决,为全区发展作出贡献。

    七、切实推进改革开放,把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提高到新水平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推动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的魄力、更实的举措,更加有力地向前推进。

    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完善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积极推进地方企业与中央企业的战略性合作。完成行政机关与所属企业的分离。巩固农村综合改革成果,稳步发展集体经济,探索农民土地承包使用权租赁、入股等做法,促进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完善水权转换改革,理顺水管体制,形成有利于节约用水的价格机制。深化财税管理改革,建立公共财政,力争在全国较早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优化支出结构,增加民生开支。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推行全员聘用和绩效工资制。支持中央驻宁金融单位的改革和发展,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来宁驻点开业。办好宁夏银行,组建宁夏黄河农村合作银行,完善全区担保体系。推广小额贷款公司经验,抓好村镇银行试点,解决中小企业和农户贷款难的问题。探索农业生产设施等抵押担保的途径,开展主要农作物政策性保险试点。积极发展资本市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尽快上市,增强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能力。加强“信用宁夏”建设,强化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经常性的联系机制,搭建融资平台,筛选融资项目。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资本、土地、技术、人才和劳动力市场,强化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构筑对外大开放的新格局。增强全民开放观念,创新开放思路,扩大开放领域,提高开放质量,探索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内外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途径。鼓励企业“走出去”,设立境外商务机构,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充分利用各类民间商会和外事、侨务等渠道,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集中力量办好中国(宁夏)国际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节和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每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20%以上。发挥回族自治区的独特优势,构筑面向周边城市、面向全国和面向穆斯林世界大开放的新格局。积极吸引穆斯林国家在宁夏设立商务机构,争取承办中阿有关国际性会议及相关活动,把宁夏打造成中国向穆斯林国家开放的窗口和经济文化友好交流的平台。

    有力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富民经济,是老百姓创业就业的广阔天地。要放宽条件,放手发展,在市场准入、金融支持、土地使用等方面大力倾斜,凡是国有资本可以进入的领域,都允许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要采取更加务实的政策,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税费负担,设立自治区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力争非公有制经济总量翻一番。在全区广泛开展以“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创业活动,培育成千上万、走南闯北的小老板,激活宁夏经济发展的大市场。 
    

(责任编辑:龙巍洋)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