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云南省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云南省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02月18日 18:03   来源:云南日报   
    
    二、对今后五年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各位代表!党的十七大全面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高屋建瓴地作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战略决策,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将中国的发展带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做好新一届政府的工作,必须全面深入地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省第八次党代会的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大胆地继续解放思想,更加坚决地推进改革开放,更加努力地推动科学发展,更加深入地促进社会和谐,不因任何干扰所惑,不被任何困难所阻,不为任何风险所惧,全力推进云南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新一届政府的五年,是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衔接两个五年规划,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重要时期;也是云南大有作为,实现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但总体看机遇大于挑战:发展方式虽然还比较粗放,但各族干部群众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断深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发展结构、提高发展质量的紧迫感尤其强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任务虽然还比较重,但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挖掘潜能、发挥优势、拓展更大发展空间的思路更加明确;社会建设虽然还比较滞后,但全省人民实现统筹协调发展的愿望格外迫切,对生产生活环境和幸福感的关注前所未有;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虽然不少,但全省上下团结干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氛围十分浓厚,这是我们克服一切困难、勇往直前最重要的动力和源泉。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创造条件,奋发有为,实现新时期云南发展的新跨越。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在好字优先、好中求快的前提下,国民经济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力争到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实现8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2000美元,财政总收入力争达到2000亿元。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特色产业优势进一步发挥,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壮大,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发展基础进一步牢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禀赋得到有效保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达到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居住条件有较大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繁荣,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生活环境更加友好。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以东南亚、南亚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全省民族团结、边疆安宁、社会和谐的大好局面更加巩固。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中,我们必须突出六个方面的重点:

    (一)紧紧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关键,全面优化结构、提高效益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对云南至关重要,是破解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一定要全力抓紧抓好。一要在继续发挥好第二产业对经济发展重要带动作用的同时,努力调优第一产业、调快第三产业,依靠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促进经济增长。加快发展特色经济,构建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相得益彰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培育年销售收入超百亿、超千亿的骨干企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要继续发挥投资对云南经济的支撑作用,努力筹措资金,优化结构、突出重点、提高效益,再建设一批牵引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强消费、出口拉动,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调整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努力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建设一批新的消费设施,创造新的消费业态,提高消费水平。扩大地产消费品的生产,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提高云南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三要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进一步扩大经济总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增长的结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快技术进步,推进管理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努力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消耗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转变,由主要依靠扩大规模向规模与效益并重转变,由主要依靠外延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

    (二)做好统筹城乡发展这篇大文章,努力实现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是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从根本上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对云南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要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新型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从根本上突破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打破城乡分割、城乡分治状况,建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建立和完善支持“三农”投入稳定增长的保障机制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和农业服务体系,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

    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积极探索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龙头企业带动路子。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完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流转,努力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全面创新农业发展的模式,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推进城镇化进程。抓好现代新昆明等六个层次的城镇化发展,力争全省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到2个百分点。强化城镇产业支撑,努力形成一批工业强市、旅游强市、贸易强市等特色城市。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努力解决好中心城市交通拥堵、公共设施短缺等问题。强化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努力形成全省城镇规模结构合理化、布局集群化、土地利用集约化、面貌特色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我们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促使云南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城镇经济繁荣活跃,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全省发展更加协调。

    (三)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社会

    创新是云南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要切实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强化创新意识,完善政府投入引导机制、企业投入激励机制和创业风险投资机制,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加强原始创新。加强烟草、矿业、生物、先进装备等优势领域自主创新,着力研发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作用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加大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重化工等传统产业的力度,力争在高新技术产业、特色产业、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领域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加强集成创新。整合科技资源,打破部门、行业和条块界限,有效集成各种创新要素,整合相关配套技术,由以单一技术突破为主向单一技术突破与多项技术集成相结合转变,形成新的技术优势。加强管理领域的集成创新,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

    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围绕重点产业,大力引进国内外技术和设备,提高技术水平和再创新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积极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技术攻关,着力攻克一批行业关键技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落实鼓励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对创新形成的先进装备和产品,纳入政府优先采购范围。对运用相关技术和产品的重点项目,政府予以优先安排。

    (四)扩大公共服务,解决民生困难,加快构建和谐社会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在就学、就业、就医、住房、养老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优先,保障各民族群众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完成“两基”攻坚,巩固义务教育,继续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支持和鼓励民办教育,健全全民教育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化就业技能教育,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完善生活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公平。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重点扶持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发展。规范教育收费。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和师德水平。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开发就业市场,增加就业岗位。扶持5万名创业带头人,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社会保障水平,逐步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逐步提高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统筹层次,大力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城乡社会保障,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老龄工作。搞好防灾减灾。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大力推进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疾病预防、卫生应急和医疗救治能力,加快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加强产品质量和市场监管,确保食品药品安全。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到201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以内。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各族人民身体素质。

    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提高文化软实力为重点,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支持发展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文学艺术以及文博、文史、档案等事业。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建成若干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鼓励文化创意和创新,多出文化精品,进一步提升我省民族文化大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继续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积极开展对外文化合作与交流。

    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要时刻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五)着力实施以东南亚、南亚为重点的全方位开放战略,深入改革不适应发展的体制机制

    以更大的气魄和决心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是突破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制约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

    必须坚定不移深化各项改革。要努力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把改革创新贯穿到经济社会各个环节,稳步务实地推进经济社会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地方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推进国有企业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平等保护物权,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必须毫不动摇扩大对外开放。抓住国家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和提升沿边开放的历史性机遇,优化开放环境,切实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的新优势。务实开展与东盟和南亚的互利合作,力争通路、通商、通电、通关工作取得更大突破。积极争取国家从战略层面研究推进构建第三座亚欧大陆桥。继续加强泛珠三角等区域合作,扩大与各省区市多形式、多层次的经济社会合作。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立足以质取胜,优化进出口结构,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积极发展服务贸易。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鼓励支持有比较优势和竞争实力的企事业单位开展国际化经营。积极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逐步建立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六)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到突出位置,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也是云南发挥优势、推进发展的现实选择。要进一步加强资源节约,坚持开发节约并重,继续整合资源,促进能源、矿产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推进重点耗能行业、重点耗能企业以及重点用能设备、重点耗能产品的节能降耗工作。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试点园区、试点县、试点企业和重大示范项目建设。开发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探索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依法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推行清洁生产,倡导绿色消费。

    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全面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整治等重点生态工程,力争森林覆盖率达到55%。高度重视水环境污染防治,滇池治理措施要有重大突破,星云湖水质要有明显好转。全面推进县以上城市污水集中处理。严格保护饮用水源,保障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积极防治农村面源污染,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管理,注重发挥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继续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广泛组织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推进生态城市、生态社区、生态村镇建设。开展重要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环境补偿试点,逐步建立重要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良好的环境是云南生存、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我们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我省的良好生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我省的优美环境。一定要让云南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从我们这一代,传到下一代,世世代代相传。

    三、2008年省人民政府的主要工作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进一步加快云南发展,圆满完成新一届政府的各项任务,意义十分重大。按照省委八届四次全会的要求,今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好中求快、稳中求进,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后劲,坚持改革开放、激发活力,坚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分别增长7%和6%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低于上年实际涨幅。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从实际出发,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把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真正落实到政府的各项具体工作中,努力做好10项重点工作。

    (一)把加强“三农”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把“三农”作为重中之重,力争实现农业总产值1600亿元、增加值920亿元。

    大幅度增加投入。完善支农惠农政策,确保全省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明显高于去年。坚持并完善种粮、良种、农机、农资等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和对生猪、奶牛、油料发展的各项扶持措施。整合支农资金,完善投入管理办法,注重发挥政府资金的带动作用,引导农民和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

    切实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省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6350万亩左右,力争粮食总产量达到1560万吨。大力发展畜牧业,肉类总产量达到360万吨。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蔬菜、油料、茶叶、花卉等农产品生产基地。今年要重点抓好核桃产业发展,建设70个核桃基地县,完成特色经济林种植600万亩。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省级重点扶持100户龙头企业、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服务组织。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启动乡镇农贸市场建设改造试点工作。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推进省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抓好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试点,使受益面积达到140万亩。

    努力改善发展条件。再建设高稳产农田和基本农田各100万亩,解决农村120万人饮水安全,改建农村公路2.5万公里,抓好“数字乡村”工程的建设和应用,新建沼气池20万户、农村改灶10万户,省级开展500个村的村容村貌整治试点,继续推进10万户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乡镇企业和劳务经济,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劳务输出模式,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再培训农村劳动力100万人,新增转移50万人,力争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650元。

    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为主的农村综合配套改革,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化解农村义务教育的历史债务。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华侨农场和农垦单位的改革。开展强县扩权改革试点。实行城乡户籍统一登记管理,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二)进一步提高工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相融合,提升工业素质和发展水平。推动新一轮工业发展倍增计划。力争工业投入12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2000亿元。

    优化工业结构。烟草产业要继续优化卷烟产品结构,积极发展配套产业,提高烟叶质量,力争利税达到660亿元以上。矿产业要加快地质勘探、矿山整治、企业重组和资源整合,大力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生物产业要突出生物医药、生物质能、绿色食品等重点,实现特色发展、规模发展。装备制造业要围绕电力、机床、物流等重点领域,加大扶持,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加快发展石化、信息、光电子、新材料等产业。集中力量开发特色轻工业,抓紧改造提升传统重化工业。

    提高工业产业集中度。继续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积极推进战略重组,增强云南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发挥好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的聚集和引领作用,抓好30个工业园区和8个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提高园区的项目承载能力、配套服务能力和聚集带动能力。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建设30个左右产业集群。着力打造40个工业强县,加快发展乡镇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推进县域工业化进程。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力争4户左右中小企业上市。 

    

(责任编辑:龙巍洋)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