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推进结构优化升级,建设新型产业基地。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开展“工业项目年”活动,壮大支柱产业,发展优势产业,培育特色产业,建设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里的新型产业基地。通过调整优化结构和加强项目建设,进一步推进工业提速增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实现净利润突破200亿元。汽车产业要向前拓展,优化整车品种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扩大地方零部件配套规模,省内零部件配套率提高5个百分点。石化产业要向后延伸,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开发下游产品,延长产业链条,精细化工率提高3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业要搞好规划布局,突出规模效益和精神加工,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大力发展医药、光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和能源、冶金、建材、纺织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轻工业。重点实施一汽奥迪C6、吉化苯乙烯、长客轨道客车200公里动车组、通钢新增130万吨热轧板、长白山百万吨矿泉水开发以及大成、皓月等百万吨化工醇和百万张皮革深加工项目。积极推进长春汽车产业园、玉米工业园等特色工业园区和县(市)工业集中区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生产运行无组织,搞好煤电油运等要素衔接,推动工业经济加快发展。
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实施汽车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等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特效电影制作、中药创新药物开发等科技专项。整合科技资源,增加科技投入。加快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建设。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强省校(院)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促进科技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实施“五个一批”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名牌战略,新创一批国家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新增一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切实保护知识产权。
认真抓好节能降耗减排工作。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的发展。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减排工作。建立节能降耗减排目标责任制和考核体系,定期公布考核情况。大力实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和清洁生产等项目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和节约型产业。依法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松花江、东辽河等重点流域、区域的污染治理和引用水源保护工作;推进生态省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核心,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做大做强优质粮食产业、精品畜牧业、精深加工业、园艺特产业、绿色食品和劳务经济六大主导产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信息化、标准化和集约化。落实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产粮大县“三奖一补”,农资综合补贴、增产技术补贴等支农政策。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加强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正常年景下,粮食总产量达到265亿公斤。优先发展畜牧业,扩大产业规模,建设现代畜禽养殖小区,推进畜产品精深加工,抓好畜禽优质品种培育、引进、扩繁和疫病防控,促进畜牧业全面升级。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生态草建设工程,发展林业经济和林产品加工业。切实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继续推进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工程建设,推广应用一批粮食稳产高产栽培、畜禽养殖、食品加工等先进适用技术,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完善农村市场网络。把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工业集中区建设结合起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增加农业综合开发和产业化投入,农业产业化贴息资金增加到2亿元,增长1倍。加强组织,搞好培训,提高技能,大规模转移农村劳动力,大幅度增加劳务经济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33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3万人。全面制定和实施村镇建设规划,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重点抓好农村道路、电网、通讯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等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试点扩大到100个乡镇、1000个行政村,试点起动资金由1亿元增加到2亿元。
(三)继续实施投资拉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后发省份,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必须保持应有的投资规模和增长水平,促进结构优化升级,拉动经济增长。重点围绕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集中力量谋划和抓好一批关系全局的重大项目。全省实施3000万元以上项目2581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231个。工业投资增长50%,农林水利投资增长55%,社会事业投资增长70%,生态环保建设投资增长1倍。充分发挥企业的投资主体作用,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提高建设项目的质量和投资效益。
重点加强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500千伏主干电网和长春第三热电厂、九台电厂等电源项目,新增装机165万千瓦。加大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实施油母页岩综合开发项目,扩大原油、天然气生产能力,新增2亿吨煤炭可采储量。“十一五”新增1500公里高速公路项目全部启动。开工建设哈大铁路客运专线、长吉城际高速铁路等项目,积极推动长白山旅游机场建设以及通化、白城机场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实施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和引嫩入白工程,启动哈达山水利枢纽项目。搞好城镇体系规划,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严格按照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要求,把好项目审核关,坚决不上违规项目。
(四)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推进服务业跨越是发展。把民营经济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政策扶持,增加资金投入,营造良好环境,实施全民创业。从今年开始,经过三年努力,实现全省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翻一番,今年要增长30%以上,使民营经济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崇尚创业,鼓励致富,让一切创造能力涌动起来,让所有创业人才涌现出来。大力培育发展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落实个体工商户增值税起征点调整政策。建立完善民营经济社会化服务体系,创造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引导民营经济围绕支柱优势产业和大企业开展协作配套和深加工。设立创业孵化专项资金,重点扶持20个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开展银企对接,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提高担保能力。加强民营企业家培养,树立一批创业典型。实施千户民营企业成长工程、百强民营企业评选活动和服务民营企业项目计划,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实现大的飞跃。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扩大我省经济总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战略选择。要坚持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一起抓,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一起上,推动服务业跨越式发展。今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39%以上,从业人员达到500万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信息、社区家政和旅游等服务业。以空港保税物流园区、汽车国际物流园区等为载体,重点发展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培育专业物流市场,建设区域物流中心。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加强长白山保护开发项目建设和管理,组织好“2007和谐城市游”等系列活动。实施长春国际会展中心三期扩建工程,加快培育会展经济。
(五)深化各领域改革,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继续深化国企改革,巩固和扩大改制成果,促进企业发展。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加强对政府出资企业的监管和业绩考核。积极化解企业历史包袱,推动国有资本战略重组。抓好列入国家计划的政策性破产和依法破产项目,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继续搞好长春、四平、白山市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为全面铺开做好准备。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建立政府投资决策、管理和风险控制机制,推行预算内项目“代建制”。加快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联合重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引进外埠金融机构,鼓励开办外资银行,加快培育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集中整顿金融秩序,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全面推进部门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和收支“两条线”改革。大力开展增收节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扶持和激励,进一步扩权强县,促进县域争先发展。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做好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工作。进行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完善农业保险体系。推进国有农场管理体制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重,扩大总量与优化结构并举,提高经济发展的外向度。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和知名大企业,组织好赴京津鲁、香港经贸交流和到日韩、欧美找上以及“中俄国家年”活动。办好第三届东北亚博览会和汽博会等,扩大国际国内影响,形成知名展会品牌,着力抓好签约项目的落实和建设。利用外资增长30%以上,引进内资增长40%以上。加快发展对外贸易。提高机电产品、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搞好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医药等出口基地建设。扩大边境贸易,促进对非洲经贸合作。增加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重点大企业和服务贸易出口。加强统筹规划和政策引导,推动各级各类开发区健康发展。抓好对俄、对朝边境通道建设,促进图们江地区国际和作开发。鼓励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走出去,开发利用境外资源,扩大劳务输出。
(六)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努力构建和谐吉林。构建和谐社会是振兴吉林、富民强省的重要保证。在以改革发展促进和谐的同时,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建设和谐文化,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化教育改革,加强人才培养,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重点加强农村教育,巩固义务教育成果,积极发展职业教育,特别要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抓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化艺术事业。推进广电网络整合工作,建成省广播电视中心。抓好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室)建设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大公共卫生事业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城市社区卫生建设步伐。全面完成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建设任务。举全省之力,全民动员,确保第六届亚东会成功举办。开展“全民健身与奥运通行”系列活动,做好北京奥运会我省备战工作。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继续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发展老龄和残疾人事业。抓好双拥共建。加强国防、人防建设。维护边境地区安全。做好气象、地震等防灾减灾工作。
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围绕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和解决上学难、看病难、吃水难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重点抓好八件实事;一是努力扩大就业。新增城镇就业40万人,建立“零就业”家庭动态援助机制,全部解决“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完成政府出资三年购买10万个公益性就业岗位任务,实施低保家庭适龄子女就业技能培训计划。二是实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全面落实城乡居民低保补差标准,城市月人均达到85元,农村年人均由240元提高到360元,对特殊困难低保家庭适当提高补助标准。三是建立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由去年的24个县(市)覆盖到全省所有县(市)及城区所辖乡镇居民,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四是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加快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全部完成市(州)所在地城市1500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拆迁任务,回迁安置率达到90%,启动县(市)所在地城镇和国有煤矿棚户区改造工程,加快建立廉租房制度。五是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投入扶贫资金4.6亿元,启动400个贫困村扶贫开发推进计划,使10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六是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部免除农村232万名中小学生的学杂费,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30万平方米。七是加强城乡文化设施建设。开工建设长春综合科技文化中心,实施60万户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完成2000个广播电视盲村的“村村通”工程。八是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部解决农村120万人饮用高氟高砷水和30万人饮用苦咸水问题。
(责任编辑:龙巍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