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西藏自治区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西藏自治区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02月27日 13:44   来源:西藏日报   

(点击查阅更多2007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1月12日 向巴平措)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6年工作回顾 

    2006年,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自治区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一五”开门红,在推进跨越式发展、促进长治久安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预计,2006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290.3亿元,比上年增长13.2%,连续第六年保持12%以上的增长速度,是近十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人均GDP突破10000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可达14.56亿元,增长21.02%;税收可达18.48亿元,增长16.73%。

    —农牧区面貌发生新变化。全区掀起了以农牧民安居乐业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潮,25万农牧民住上了安全适用的“安居”新房,以“八个基本解决”为着力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各族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正在向现代文明的新生活迈进。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新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8932元,增长6.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可达2350元,增长13.1%,连续第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是十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

    —非公有制经济有新发展。全区个体工商户可达6.87万户,私营企业可达3414户,分别增长11%和29.8%。非公有制经济税收可达9.75亿元,增长41%,占全区税收的58%,对全区税收的贡献率首次超过国有和集体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消费市场呈现新热点。旅游、汽车、住房、餐饮、休闲娱乐等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达85.6亿元,增长17.1%,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逐渐增强。

    —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运营、林芝机场通航、中印乃堆拉边境贸易通道恢复开放,开放条件显著改善,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对外贸易快速增长,新的开放格局正在形成。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狠抓首要任务,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我们把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以农牧民安居工程为切入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卓有成效,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牧区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坚持积极推进、量力而行、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投入资金28.38亿元,完成了4.7万户的农牧民安居工程新建和改扩建任务。配套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同时还解决了12个乡、123个建制村通公路,新增用电人口21万人,又有32万人喝上了干净卫生的水,已有50个中心乡镇邮政网点正式营业,完成1064个建制村通电话的任务,基本配齐了县乡医疗机构必需设备,完成了4614例白内障复明手术,碘盐推广人口覆盖率达到35%、提高了7个百分点,“八个基本解决”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组织实施了19个农牧业综合开发区,开展了20个乡的“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实施粮油单产行动计划,优质粮油播种面积达到122万亩。加强农田草场水利基本建设,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8万亩。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产量保持基本稳定,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农牧民经纪人达到1.36万人,农牧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26个。自治区安排4000万元,培训基层农牧业科技人员和农牧民25.7万人次。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输出劳务70多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8亿元。特色农牧业、采集业、运输业和旅游业等对农牧民增收的作用日益显现。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推进,广大群众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更加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无比温暖,更加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更加心向党、心向祖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更加坚定,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决心更加坚定。

    二、加强引导扶持,特色产业逐步壮大

    我们按照“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要求,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安排专项资金3亿元,着力推进特色产业建设,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实施特色农牧业项目64个,惠及农牧民36.4万人,实现人均增收660元;13家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产值9.2亿元,增长8.2%。以特色农牧业为主导的第一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实现增加值51.1亿元,增长6.5%。玉龙铜矿正式开工建设,雄村铜矿完成矿区勘探,巨龙铜矿地质勘查继续深入,扎布耶盐湖锂资源开发二期工程正式启动,“5100”冰川矿泉水进入内地市场。主要工业产品产销两旺。以优势矿产业、藏医药业、建筑建材业、民族手工业为重点的第二产业有新发展,实现增加值76.4亿元,增长21.3%。狠抓景区景点开发和接待能力建设,全区接待游客24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可达27亿元,分别增长36.1%和39.5%。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162.8亿元,增长11.8%。

    三、积极扩大投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我们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投资,努力扩大社会投资,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瓶颈”制约得到一定缓解。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1.1亿元,增长17.8%,其中,国家投资120亿元。民间投资活跃,投资达48.2亿元,增长47.1%。对口援藏力度进一步加大,援藏领域逐渐拓宽,落实对口支援资金13.57亿元,建设项目达500个,援藏资金重点投向农牧区。“117”重点项目、70个对口援藏项目和40周年大庆项目等一批标志性工程顺利建成。

    青藏铁路建成通车,结束了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开辟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纪元。林芝机场正式通航。新藏公路整治改建全面启动,滇藏公路多普玛至类乌齐、中尼公路日喀则至拉孜段顺利建成通车,新增3个县通油路。新增电力装机容量5.8万千瓦,狮泉河电站建成发电,直孔电站两台机组并网发电,巴河雪卡电站开工建设,第三期农网工程全面实施。满拉、墨达、雅砻灌区建设进展顺利,江雄水库主体工程完成。电话用户突破100万户,年末可达130万户,增长30.6%。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

    四、注重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全面进步

    我们以农牧区为重点,大力推进社会发展,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方面,完成了5个县的“普六”、9个县的“普九”和9个县的扫盲任务,建设了77所乡镇规范化小学,改扩建了17所农牧区寄宿制初级中学,西藏大学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拉萨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挂牌成立,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组建成立。卫生方面,农牧民免费医疗国家补助标准有所提高,新建乡镇卫生院146个,改扩建县级卫生服务中心6个,农牧区基层医疗机构充实医护人员302名,基层的医疗条件得到了改善。科技方面,牦牛胚胎移植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太阳能、沼气开发得到大力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工作继续深入,气象、水文、地震等科技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科技支撑能力逐步增强。文化方面,新建了9座中波台,完成了817个自然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任务,“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进展顺利,23个点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又有8个文物点被确定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文化产业开始起步。多彩哈达》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大奖,特别是拉孜农牧民的演出节目,得到了中央领导和全国观众的高度赞扬,充分展示了新时期西藏农牧民迈向幸福生活的良好形象。社会科学、新闻出版、体育等事业不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方面,农牧区“一孩、双女”户困难家庭扶助制度全面实施,妇女儿童、优生优育和老龄、残疾人工作得到加强;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深入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得到严格执行,砂金矿实现全面禁采。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重视和加强。外事、统计、审计、质监、“双拥”等工作都有新进展。

    五、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开放步伐加快

    我们加大改革力度,扩大开放领域,为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农牧区“三个长期不变”基本政策不断完善,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进一步落实,草场承包到户6.9万户、1.87亿亩。农牧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启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市场主体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综合配套改革顺利实施。国有企业、投资、财税、住房等改革稳步推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取得成效。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全区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6.1亿元,增长32.7%;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9亿美元,增长40.7%,其中自产产品出口4040万美元,增长18%。

(责任编辑:龙巍洋)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