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阅更多2007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1月26日 徐守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6年工作回顾
去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保证抓党建”的总体工作思路,更加注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注重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注重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出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物价水平较低,群众得到实惠较多的良好态势。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除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外,全面完成,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生产总值达到2275亿元,比上年增长11.4%;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20亿元,增长16.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7.5亿元,增长13.4%牷外贸进出口总额38.2亿美元,增长45.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3;大口径财政收入294.7亿元,增长20.7%;地方财政收入140.9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2.3%;财政支出522.7亿元,增长2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920元,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2134元,增长7.8%;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三次产业结构由15.7∶43.4∶40.9调整为14.6∶46.1∶39.3;城镇化率由30%提高到31.1%。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实施工业强省战略,速度与效益同步提高。
坚持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对石化、冶金、机械、建材等优势支柱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兰州石化大乙烯工程、酒钢200万吨碳钢热轧薄板和自备电厂项目、金川公司镍精炼节能降耗更新改造和20万吨铜电解工程全部建成投产。兰铝26万吨电解铝大型预焙槽即将投产。新型干法水泥产能比重达到45%。兰石集团等装备制造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关闭小煤矿15处,基本完成了清理整顿园区工作。年耗能18万吨标准煤以上的14户重点耗能企业节能4.7%,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减排任务。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873亿元,增长15.9%,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2.9个百分点。预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5亿元,增长60%。
二、新农村建设起步良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开展新农村建设调研,制定了甘肃省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和《实施意见》,试点进展顺利。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财政用于农业和贫困地区支出63.4亿元,比上年增加10.8亿元。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化进程加快。粮食总产量808.1万吨。特色优势产业基地面积2346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43%。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增节水灌溉50万亩,建成沼气用户4.3万户,草场围栏2200万亩,新建改建农村公路5502公里,解决了8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小水电装机18万千瓦,通电话的行政村达到98%。劳务经济快速发展,培训农民171.9万人,输转劳务534万人次,增加124.2万人次。减少农村绝对贫困人口9.1万人、低收入人口38.8万人。
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重大项目取得实质性突破。
努力扩大投资规模,加快了交通、水利等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新开工项目3253个,增加298个。建成二级以上公路6条,通车里程428.5公里。平凉至定西、宝鸡至天水高速公路甘肃段完成了年度建设任务,天水至定西高速公路开工。兰州至武威铁路二线全线贯通,武威至嘉峪关铁路电气化改造完成,敦煌铁路正式运营。嘉峪关机场改造竣工通航。备受关注的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全面开工,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应急项目启动。生态建设继续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旅游基础设施得到新的改善。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加快,与国家有关部局、公司分别签订了支持甘肃省铁路、机场、电网、农村公路建设协议。
四、重视社会事业建设,教科卫文体快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加大社会事业投入,教育支出增长29.4%,卫生、科技和文化、广播事业费支出均增长30%以上。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200所,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79.9万平方米。免除406万农村中小学生的学杂费和262万学生的书本费,为53.8万贫困家庭寄宿生提供了生活补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又有6个县实现“两基”目标。扩大高中阶段和普通高校招生规模,职业技术教育快速发展,高中和高校在校生分别达到60.3万人和26.4万人。召开了科学技术大会,颁布实施《甘肃省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启动实施7个重大科技专项,新批准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企业技术中心2个、大学科技园区1个和省部级工程技术中心10个。公共卫生体系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医疗救助全面展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增加到38个,惠及农民853万人。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建设项目基本完成。组建了读者出版集团,省博物馆展览大楼工程竣工开放,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面展开。承办了第十五届亚洲铁人三项锦标赛,举办了省十一届运动会,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稳定了低生育水平。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统计、外事、侨务、文史、参事、人民防空、气象、地震预防、测绘、残疾人事业、老龄工作等都有新的进步。
五、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完成了三年攻坚的阶段性目标。70%的大型企业实现了产权多元化,兰铝等企业加入中铝集团,甘肃机场集团与海航集团实施了产权重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下划市州管理的中小企业80%完成改制。近三年筹集资金124亿元,用于职工安置,列入国家政策性破产计划的66户企业已破产终结60户。启动了粮食、流通、农垦等领域的国有企业改革。分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进展良好,移交机构170多个。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开展了“乡财县管”试点,实行村级零接待制度。行政审批制度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推进政务公开,电子政务建设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对外开放取得新成绩,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资金122.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7亿美元,增长6.6%。新增外商投资企业38户,外商直接投资0.3亿美元,增长44.5%。
六、努力解决关系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人民生活条件改善。
积极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城镇就业新增18万人,领取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7.4万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44万人、195.8万人、160.2万人和86.1万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再次提高10%,享受人数68.2万人。提高了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职工伤残津贴等标准。清欠农民工工资1.17亿元。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处理劳动争议案件1773起。及时开展防灾救灾工作,确保了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突出抓了事关民生的五件实事: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试行城市低保人员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镇零就业家庭基本实现有一人就业,开工建设会宁、环县、靖远等部分极度干旱山区人畜饮水工程。
七、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加快,促进了社会安定有序。
坚持依法治省,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7件,制定政府规章8件。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牞依法停止无法律法规依据实施行政许可、处罚和强制措施1129项。认真执行人大决议,较好地完成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深入贯彻民族宗教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改进信访工作,完善领导接访制度,妥善处置了一批信访积案和群体性上访事件。加大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廉政建设和审计工作继续加强,认真开展执法监察,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精神文明建设、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不断加强。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保持了社会政治稳定。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政府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委总揽全局、正确决策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辛勤劳动的结果。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劳动者,向驻甘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中央在甘单位,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甘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兄弟省市区,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长期形成的重型工业结构对能源原材料依赖性强,节能降耗和资源保障的压力很大。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国有大型企业支撑,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滞后,缺乏全民创业的氛围。二是投资增长难度加大。投融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尚未形成,投资环境有待改善。民间资本投资和利用外资比重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产业化大项目少。三是农民增收缓慢,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拉大。农资涨价、部分农畜产品价格下跌、自然灾害濒发等因素影响了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效应,劳务输出仍以体力型、短期季节型居多,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四是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比较突出。社会事业特别是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建设历史欠账多。新增就业人员尤其是高校毕业生持续增加,就业再就业压力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后续任务艰巨。五是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牞基础薄弱牞隐患多。连续发生了几起重大煤矿、交通安全事故,教训极其深刻。六是政府自身建设需要加强。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亟需改进。有些部门与公务员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仍然存在。对于这些问题,省政府将进一步创新思路,健全机制,强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责任编辑:龙巍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