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五”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回首刚刚过去的五年,辽宁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展望"十一五"新的征程,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任重而道远。在省委的领导下,省政府组织制定了《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请本次会议审议。
“十一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这个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着力点,以调整和优化结构为主线,以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重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和谐辽宁建设为保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国家新型产业基地和新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基本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为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十一五”时期,基本实现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标志:一是确保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增幅持续达到或超过东部地区平均水平;二是确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沿海省份平均水平。主要指标: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左右,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半,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超过"十五"时期的平均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
实现“十一五”奋斗目标,我们要把握全局、突出重点,着力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着力点,在改革开放中实现振兴。这是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和前提。要以理顺产权关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全面完成地方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造,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力推动钢铁、汽车、石化和重型机械装备等重点行业的战略性重组,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销售收入超百亿的大型企业集团。全面完成国有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支持民众创业致富,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使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辽宁的基本经济形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50%左右。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财税、金融、投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以完善市场功能为重点,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发展产权、技术、资本、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信用辽宁"。
努力打造沿海经济带,创造对外开放新优势。加快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重点推进大连长兴岛、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辽西锦州湾、丹东产业园区和大连庄河花园口工业园区“五点一线”的对外开放,积极促进沈阳中部城市群的开发开放,形成沿海与内地良性互动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大力发展石化、钢铁、造船等临港工业,推进"海上辽宁"建设,使我省成为环渤海对外开放的活跃区域。做优外贸、做强外资、做大外经,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到2010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800亿美元。
以调整优化结构为主线,建设新型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和高加工度原材料工业基地。到2010年,全省工业增加值突破6000亿元。努力实现装备制造业跨越式发展。坚持机电一体化发展方向,着力发展基础设备、成套设备和运输设备,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5%,比"十五"期末提高10个百分点。做大做强石化、冶金、建材等优势产业,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石化生产基地、中国北方精品钢材生产基地和新型建材基地。以沈阳铁西新区为龙头,建设沈西工业走廊。大力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注重发展轻型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着力培育产业集群和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分别达到50个和40件以上。加快发展服务业,重点发展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旅游、会展、房地产、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使之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力量,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沈阳、大连要建设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发挥综合优势,把沈阳建设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
以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为重点,调整优化布局结构。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投入的力度,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500万吨。以工业化为主导、城镇化为支撑、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44个县(市)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基本形成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城镇化,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加强小城镇建设,全省城镇化率提高到63%左右。
构建三大区域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以大连为龙头的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以港口城市锦州、盘锦、葫芦岛为骨干的辽西沿海经济区。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积极推进阜新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试点工作,加快抚顺、本溪、盘锦等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努力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形成以中心城市带动中小城市,以城市带动农村,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各具特色的辽宁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按照适度超前、保障有力的要求,加快高速公路、铁路、航道、港口等建设,完善集装箱港口运输和民用航空运输体系,构建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到2010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接近4000公里,港口吞吐能力突破5亿吨。增强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的保障支撑能力。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99%。重点城市防洪标准达到100至200年一遇。新增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建设好沈阳地铁1号线、2号线以及大连轻轨等一批项目,努力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先进、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现代城市。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释放我省科技教育的巨大潜能,用科技创新支撑辽宁制造。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基本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达到380家。增加科技投入,加快成果转化,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和授权数量年均增长10%以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建设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领军大学。构建科技创新的人才支持系统,建设北方人才高地。
以和谐辽宁建设为保障,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以扩大就业和完善社保体系为重点,两年内基本解决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问题,5年累计新增就业350万人。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将符合条件的城乡从业人员纳入保障范围的目标。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大力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文化事业,不断壮大文化产业,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健康的精神消费产品。深化城市医疗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继续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高标准建设辽宁竞技体育中心、沈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多作贡献。
充分发挥循环经济试点省的先行效应,加强政策法规体系建设,促进资源节约,大力保护环境。以饮水安全、辽河流域、渤海近岸海域治理和减排二氧化硫为重点,加强水污染、大气污染治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推进生态省建设,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风沙源治理、水土流失治理、湿地保护等生态工程,五年造林1500万亩。以经济持续增长、污染持续下降为目标,不欠新账、多还旧账,造福社会、惠及子孙。
三、2006年的重点工作 各位代表: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省发展既具备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各级政府一定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
围绕上述目标和要求,重点抓好以下九项工作:
1、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增强内在发展动力。一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引导和帮助大型企业寻找战略投资伙伴,年内基本完成地方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地方国有中小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粮食、商业等领域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经营业绩考核体系,积极筹措国有企业改革成本。加快重点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和主辅分离工作。在中央支持下,积极做好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试点工作。二是全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出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鼓励民营企业组建担保公司,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5%以上。三是全面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重点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抓好本溪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积极化解村级债务。积极推进集体林产权制度、农垦体制和动物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四是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做好财税工作。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等财政改革,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推进依法理财,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征收力度,整合政府财力资源,完善财政绩效评价体系。继续做好增值税转型试点工作。五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六是继续深化投融资、流通体制、公用事业、科技等领域的改革。
2、以沿海开放为龙头,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一是着力打造沿海经济带。加快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抓紧实施“五点一线”重点工程项目,围绕沿海开发启动滨海公路建设。继续推进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体制创新,争取丹东、营口、锦州等港口和沈阳等城市的特定区域享受保税区的政策,使沿海地区真正成为振兴辽宁的先导地带。二是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积极吸引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重点推进国有企业利用外资项目,全省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加快“走出去”步伐,抓好境外投资项目。扩大对内开放,全年引进内资350亿元。三是推动外贸增长方式向以质取胜转变。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培育出口品牌,全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有较大提高。
3、加快产业升级,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一是推进装备制造业跨越式发展。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研究制定我省相关配套措施,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加大对企业技术中心的投入,全力推进重大技术装备的成套化、国产化。支持华晨、黄海、中顺、北盛等整车企业重大项目建设,加快零部件企业的整合与重组,增强全省汽车产业综合竞争力。二是提高原材料工业的集中度和加工度。加快抚顺石化100万吨乙烯、鞍钢营口新区500万吨精品钢材、本钢500万吨热轧宽带、东北特钢120万吨精品钢、凌钢新区200万吨H型钢等重点项目建设,拉长原材料工业产业链和产品链,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三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抓好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和软件园建设,集中力量发展信息产业、新材料和生物工程,培植10个高技术特色产业群,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四是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改善城乡消费环境,扩大消费需求。努力开拓农村市场,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1000个连锁农家店。办好2006(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五是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加快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淘汰污染环境、耗能高的产品,确保经济效益好于上年。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