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顺利实施“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财政总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力争粮食总生产量稳定在370亿斤。力争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总量上1000亿元台阶,销售收入增长30%、总量上3500亿元台阶,利税总额增长25%、总量上350亿元台阶;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提高10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工业综合能耗降低5个百分点。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6.6亿美元,增长10%,全年出口29.3亿美元,增长20%。居民消费价值指数上涨幅度控制在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省外劳务输出达到540万人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8‰以内。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眼加快崛起和富民兴赣,更加注重加快改革开放,更加注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加注重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我们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从今年开始,我们已经进入了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时期。根据《中共江西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省政府制定了《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今后五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描绘了全省发展的宏伟蓝图和美好前景。一是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十一五”期间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增长11%,到2010年达到8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2000美元,比2005年翻一番;财政总收入超过800亿元,比2005年翻一番。二是经济结构更加合理。到2010年,三次产业比例将由2005年的18.9∶47.4∶33.7调整到13∶52∶35;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层次上升。三是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显著改观。到2010年,全省将新增高速公路15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超过3000公里。铁路、航空和水运建设也将有较大发展,全省基本形成快速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新增电力装机500万千瓦以上,统调装机总容量超过1200万千瓦,基本形成500千伏输变电主网架,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提高。节能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统筹城乡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城镇化率达到45%以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将达到63%。五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4600元,人民群众的小康生活将更加宽裕。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着眼加快崛起、富民兴赣,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建设创新创业江西、绿色生态、和谐平安江西,提升发展质量和层次,增强全省经济社会综合实力,为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按照“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的思路,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使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400亿斤以上;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畜牧水产业,力争到2010年全省经济作物占种植业产值的比重、养殖业占农业产值的比重都提高到65%。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提高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发展“一村一品”,重点在粮食、水果、畜禽、乳制品、水产品、茶叶和蔬菜等领域发展壮大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强农田水利、乡村道路、洁净能源、饮水安全等设施建设,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5万公里,基本实现行政村通水泥路或油路,基本实现自然村通公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50%,从抓好村镇规划入手,搞好村镇建设,改变村容村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转移劳动力培训。加快建设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农村民主化管理,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培养有文化、讲道德、守法纪、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加速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也是经济结构加速转型的重要时期。突出优势领域,进一步做大做强航空及精密制造业、电子信息和现代家电业、中成药和生物医药业、食品工业、特色冶金和金属制品业以及原材料工业,尽快形成一批优强企业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推进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化经营、产业链式化延伸、项目集群式组合、资源循环式利用,增强工业园区的聚集和带动力。遵循生产力布局规律,以产业为纽带,以交通干线为主轴,加快形成若干功能明确、优势突出的经济增长带,进一步加快昌九工业走廊建设,推进长江岸线开发,加速京九和浙赣沿线的产业集聚。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加快建设快速便捷的立体交通体系、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和功能完善的现代化信息网络。
提高城乡发展融合度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是城乡协调发展的集中体现,也是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今后五年,要加快南昌市的发展,建设若干个能够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区域物流商贸中心的中心城市。逐步形成以昌九景鹰饶为主的环鄱阳湖城市群,以赣吉抚为主的赣中南城市群,以新宜萍为主的赣西城市群,增强中心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按照强化功能、聚集人口的要求,加快发展县城和中心镇,着力建设200个重点城镇。进一步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增强县域经济自主发展能力,力争形成2个财政收入超20亿元、10个超10亿元、20个超5亿元的县(市、区)。
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加快推进经济国际化
推进经济国际化,既是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的需要,也是“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快基础设施和服务业领域的对外开放,鼓励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更多地承接较高层次的产业转移;以中心城市、工业园区和经济强县为重点,努力扩大利用外资总量,力争5年实际利用外资160亿美元。加快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更多地引进省外资金。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完善出口扶持政策,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力争5年出口总额超过180亿美元。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竞争力的重点骨干企业跨国经营,大力推进对外工程承包,发展对外劳务合作。加强口岸建设,建立“大通关”联络协调机制,加快建设出口加工区和区域性物流保税中心,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的平台。
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加快经济市场化进程
“十一五”期间要以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企业、财税、金融等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适时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改革。支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改进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和监管,进一步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着力开创各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以建立公共财政体系为重点,逐步实行省直接对县的管理体制,扩大“乡财县代管”,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改革,加强税收征管,完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实行更加便捷有效的项目备案制、核准制和审批制;健全以规划为依据,以土地和环保为约束,与财政、税收、金融等密切配合的投资宏观调控体系。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土地、技术、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完善重要商品和公共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建设“三个江西”
“十一五”期间,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和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强重点领域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构建创新体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重点领域攻关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突破,创新一批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进一步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培育创业创新文化,激活创业主体,拓宽创业领域,优化创业环境,加快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要切实贯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树立全民节约和环保意识,推行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城乡建设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生态江西,确保在基本实现工业化之后,江西的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在实施“十一五”规划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社会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突出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