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
“十一五”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生态湖南、平安湖南、诚信湖南、小康湖南的重要时期,更是抢抓发展机遇,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关键时期。未来五年,我们面临着总体上有利的发展条件。从国内外宏观环境来看,尽管能源资源和环境制约已在全球范围内凸显,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但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增长期;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加快,市场潜力巨大,内在动力较强,有利于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尤其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为我们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提供了最直接、最现实的机遇。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来看,“三化”进程加速推进,产业集群的辐射带动效应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增长强劲,基本形成经济自主增长的内在动力机制,为保持我省经济社会平稳协调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统筹全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努力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十一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认真落实“五个统筹”,着力加快改革开放,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主要奋斗目标是:实现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力争到2008年总量和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到2010年总量突破1万亿元。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和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要求,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
———坚持不懈地推进以工业化为核心的“三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提升农业产业化、促进城镇化,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集中,以众多的县域经济增长点,辐射广大农村,真正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坚持不懈地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地区之间经济协作,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做强工业,做优农业,提升服务业,实现三次产业相互促进、互为支撑;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引导投资方向,增加有效供给,努力扩大消费,实现结构合理、和谐高效地发展。
———坚持不懈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产业技术进步,促进资源集约使用,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生态文明,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速度与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坚持不懈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注重把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在体制机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抓住行政体制改革这个关键环节,着力建立推进各项改革的长效机制,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体制保障。
———坚持不懈地推进“和谐湖南”建设。坚持以人为本,顺应民心、体察民情、维护民安、丰富民乐、排解民忧,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积极化解社会矛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营造和谐生活环境,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逐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继续巩固粮食生产的战略地位,严格耕地保护制度,重点建设洞庭湖区、邵阳等国家级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实施42个基地县、1200万亩超级稻等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确保粮食优质高产,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突出发展特色农业和集约农业,优化配置农业资源,发展主导品种,建设生产基地,培育名优品牌,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重点抓好生猪、柑橘、草食动物、淡水产品等10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发展壮大粮油棉麻、肉奶水产、果蔬茶、竹木林纸和烟草五大产业链,建立完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市场营销的产业体系。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围绕农产品加工增值,培育农产品加工大县和农产品加工园区,着力扶持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有竞争实力的100个过亿元的优质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力争到2010年全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介组织和购销大户,鼓励发展经纪人代理、农产品期货等新型流通方式和流通业态,健全农业信息网络,继续实施和完善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抓好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标准化等一批工程和项目建设,着力完善种养业良种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动植物重大疫病检测防控等体系。整治村容镇貌,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加快农村改水、改路、改厨、改厕。实施农村公路通畅和通达工程,5年内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公路,70%的行政村通沥青或水泥路。加快完善农村电网,改善农村通信条件。加强防洪、人饮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500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积极发展农村沼气、秸秆气化等新型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任务。乡镇机构改革,重在整合乡镇事业站所,精简机构和人员,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重在各级政府履行责任,实行财政分级投入,管理以县为主;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重在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提高县乡财政的自我保障能力,增加农村公共服务投入。协调推进其他配套改革,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征收、征用制度,健全征地合理补偿机制;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努力化解乡村债务,探索和发展农业保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和民主监督管理,完善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管理办法。
着力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利用多种方式,加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致富本领,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继续实施“百万培训工程”和“阳光工程”,重点建设150个培训输出基地、10大劳务输出品牌;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继续以湘西自治州为扶贫攻坚主战场,全面加大对老少边穷库地区的扶持,坚持开发式扶贫、产业扶贫,推进整村扶贫和易地扶贫,减少因病因灾返贫人口,建立贫困人口救助制度,5年内帮助260万人解决温饱或越过贫困线。
四、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着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扩容,加快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素质,构建具有较高效益、较强活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产业结构,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工业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快速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力争到2010年二、三产业占全省经济总量的85%以上。
强化产业支撑,构筑集群化的产业布局。始终把培育产业集群作为推进工业化的重要举措,促进产业集聚化、工业园区化和分工专业化。加快发展优势产业,保持工程机械、轨道交通、钢铁有色等先进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发展资源深加工战略产业,改造提升建筑材料、食品加工、石油化工、林纸加工等传统产业,着力培育具有比较优势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精品钢材、有色深加工、汽车及零配件、工程机械和食品等产业为主的50个产业集群。依托知名品牌、大型企业和老工业基地,做优做强做大核心企业,到2010年形成100家左右主业突出、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抓好销售过亿和成长性好的“小巨人”企业。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项目聚集,集中力量建设体现湖南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性工程,新上300个投资过亿元的重大产业建设项目。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打造引领全省产业升级的高地。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努力掌握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自主开发一批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项目,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支柱产业的跨越和提升。大力发展先进适用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促进工业产业一头向研发和自主知识品牌延伸,一头向生产型服务业延伸,力争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30%。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项目的支持力度,创建名牌产品;加大传统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大对老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造,重点支持500个促进产业升级、实现技术跨越的技改项目。优化整合技术创新资源,探索建立促进技术创新的长效机制,着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提升服务业的整体水平,促进产业协调发展。依托我省的优势、潜力和特色,发挥服务业吸纳就业、扩大消费、降低工业制造业成本的优势,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层次,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生产主导的服务业体系。积极发展在全国有明显优势的文化产业,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快发展广电、出版、报业和动漫产业,建设一批文化标志性工程和文化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有比较优势的传统服务业,积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商贸、餐饮、家政等服务业,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特许经营等现代营销方式。努力发展金融、证券、保险、信息咨询和法律服务等有发展潜力的现代服务业,扩大超市、仓储式商场等新型物流业态,积极发展社区服务、教育培训、文化体育、房地产等需求潜力大的新兴服务业。充分利用我省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和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优势,加快建设和完善粮食、蔬菜、农副产品等标准化的专业批发市场,大力培育和引进竞争力较强的大型商贸物流企业集团,努力打造现代物流基地。依托名人故里、名山美景等旅游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张家界、郴州、崀山为主的生态旅游,韶山为重点的红色旅游,长沙、炎帝陵、舜帝陵、凤凰、南岳和岳阳楼等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旅游。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