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青海省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青海省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03月23日 15:34   来源:新华网   
    (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稳步推进城镇化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实施分类指导的区域经济发展策略,明确重点开发区、适度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形成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东部地区,重点是进一步强化西宁的中心城市地位,发展主导产业,完善城市功能,扩充城市容量,提高城市品位,更好地发挥示范、窗口、支撑、辐射和带动作用。西宁周边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发展县域经济,逐步建成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基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基地,推进湟水流域城镇化建设。柴达木地区,紧紧抓住列入国家循环经济试验区的机遇,制定相关支持政策,加大政府资金投入,规划建设好试验区配套基础设施和一批示范项目,同步推进企业循环式生产与产业间循环式组合,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建成全省新型工业化基地。环青海湖地区,在确保青海湖湿地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和环湖旅游业,走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路子。青南地区,首要任务是加强“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积极发展生态畜牧业、民族传统手工业、商贸服务业和特色旅游业,促进生态建设与牧民增收的“双赢”。

    稳步推进城镇化。以发展现有城镇为重点,合理布局,循序渐进,提高水平。加强市政设施建设,提高承载能力,增强服务功能,促进产业集聚和人口稳定就业定居。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快西宁、格尔木、德令哈等现有城市的建设步伐,强化经济集聚功能和人口承载能力,扩大城市规模。二是以州府所在地和人居条件、产业支撑条件较好的县城为重点,将基础好、潜力大、辐射面广的县城逐步培育为新城市,在大型工矿企业所在地、交通干道沿线、商品聚集地及与邻省交界区择优发展一批重点小城镇。三是进一步改革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与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财税、征地、行政管理、户籍管理和社会保障等制度,为进城定居的农牧民提供平等的公共服务。到201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提高到44%。

    (七)加快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是解决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坚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逐步形成一整套有利于实现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一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产权结构,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推进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加快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重点骨干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基本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二是大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消除妨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政策性因素,改进政府的服务和监管,为非公有制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扩大非公有资本的进入领域,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壮大民营企业的实力与规模,力争五年内非公有制经济总量翻一番。三是深化农牧区综合改革。稳妥推进土地和草场流转,支持农牧民以土地、草场使用权依法入股、转让等方式参与收益,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有效保护基本农田。改革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探索户籍制度、福利制度的改革。全面推进农牧区综合改革,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牧区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综合配套改革,建立巩固和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长效机制。四是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规范财政转移支付,稳步推行“省管县”和“乡财县管”财政体制,建立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有效机制,促进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增加对“三农”和教育、公共卫生等社会事业的财政投入。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制度改革,健全预算绩效评价和审计监督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五是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严格执行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改进投资调控。完善政府信用平台,健全政府偿债机制。配合国家商业银行改革,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壮大城市商业银行,吸引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地方金融机构,增强融资能力。发展规范信托、保险、证券、基金、担保等多元化金融产品,拓宽融资渠道。建立诚信机制,防范金融风险。六是深化价格体制改革。完善水价、土地价格形成机制,推进电价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状况的价格形成机制。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立足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和互助机制,扩大与东中部地区的合作规模和领域,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强与周边省区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吸引更多的战略投资者、知名企业和各类生产要素进入青海。调整外贸主体结构、出口产品结构和出口市场结构,扩大优势特色产品出口规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投资创业。改善市场环境,加快航空口岸建设,规范发展各类中介组织,整顿市场秩序,建设信用青海。力争利用外资和进出口总额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八)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实施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并举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类所有制中小企业,千方百计开发就业岗位。加大政策扶持、就业援助、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劳动保护和劳动执法监管力度,建立就业援助基金和创业基金。在全社会营造劳动为本、创业立身的氛围,鼓励劳动者尤其是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支持农牧民转移就业。五年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增加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逐步做实个人账户。积极发展企业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逐步将非公有制经济、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障范围,重视解决被征地农牧民、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健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农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贫困群众教育、医疗、住房、司法等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农牧区社会救助体系和城镇社区贫困救助体系,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和志愿服务活动。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提高老年人、残疾人的福利服务水平。保障妇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提高各族人民健康水平。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责任,完善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以基层为重点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急救救援、突发卫生医疗事件救助和地方病防治体系,加强医院管理和药品价格管理,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强城乡体育设施建设,构建面向大众的群众性健身服务体系。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办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体育赛事,打造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青藏高原“五个特别”精神。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增强公共文化供给能力,推动文化事业向基层延伸。实施文化精品工程、“西新工程”、“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开发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繁荣。发展新闻出版事业,健全农村牧区图书发行网点。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决策咨询研究。

    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扩大基层民主,引导人民群众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完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加强信访工作,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好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完善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和机制,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预防和减少重大事故的发生。强化对农资、食品、药品、餐饮卫生、危险化学品及交通安全等的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加强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推进“平安青海”和“信用青海”建设,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坚决防范和打击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确保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完善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收入分配监管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协调劳动关系,完善最低工资制度,调整和执行月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督促各类企业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增加职工工资。提高低收入群体特别是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建立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增加农民务工收入。加强对个人收入的税收征管,调节过高收入。通过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创业致富,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四、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

    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对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坚持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深化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科学履行职责,努力建设为民务实、廉洁高效的服务政府和法制政府。

    改革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理顺行政层级和部门分工,科学界定各级政府的职责权限,充分发挥基层政府和各级组织的作用。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社分开,改善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方式,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加强产业发展分析和信息发布,调控经济平稳运行。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政府掌握的各类公共资源更多地向新农村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倾斜。完善和规范社会中介组织,发挥社会力量自我管理的职能。建立健全应急体制和预警、协调、保障、社会动员机制,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为契机,抓好公务员选录、培养和使用三个环节,强化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完善公务员考评体系和奖惩制度,全面加强公务员的思想、能力和作风建设,努力建设政治坚定、业务精湛、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环境和氛围。着力提高各级公务员促进发展、推进改革、维护稳定的本领,提高依法执政、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本领,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和善于学习、调查研究、自主创新的本领,切实增强在实践中解难题、办实事的能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推进依法行政,优化发展环境。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正确行使行政权力,履行政府职责,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深入贯彻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强行政立法,提高政府立法质量。加强行政监察,提高行政效能。加强行政执法,认定和清理执法主体,界定执法职责,加大执法检查力度,规范执法行为。推行综合执法试点,实行相对集中的行政处罚权制度。在营造良好法制环境的同时,大力创造让投资者满意的体制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努力形成政府创造环境、人民创造财富的良好发展氛围。

    完善决策机制,自觉接受监督。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公正透明的工作机制、严格有效的监督机制。坚持公众参与、专家论证、政府决策相结合,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广泛征询意见;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组织专家论证和评估;对涉及面广、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推行公示、听证制度。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注重加强政府的内部监督,提高行政效率和政府公信力。

    加强政风建设,狠抓工作落实。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对事关全省发展和各族人民切身利益等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切实精简会议、文件和应酬。坚持从严治政,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大力推进工作落实,严格实行工作责任制,完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进一步健全政绩考核机制,加大督查督办力度,确保各项决策和部署落到实处。

    五、2006年政府工作的要点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开好局、起好步非常重要。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 10%以上;全省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以上,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5‰左右。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争取国家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创业投资,增强自主投资能力,努力拓宽投资渠道,开工一批基础设施、产业和社会事业项目,重点抓好10个新开工项目和23个续建项目,千方百计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在努力扩大投资需求的同时,注重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能力。

    二是实施资源转换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突出重点工业项目建设,重点发展盐湖化工与油气化工、碱业等一批支柱产业,支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加快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两个工业平台建设。加大重点区域的地勘工作力度。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的组织协调和节能降耗工作,开展企业管理年活动。

    三是以增加投入促进增收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农村生产经营和社会事业、公共事业发展,加快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推广优质品种,深化农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推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进程。实施百万农牧民培训工程,发展劳务经济,有序转移和减少农牧民。

    四是抓住青藏铁路通车、藏羚羊“申吉”成功等有利时机,加快旅游资源开发,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其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贡献率。

    五是以“三江源”和“环青海湖”生态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开展节约型社会建设,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抓好节能降耗工作。

    六是加大农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的攻关和成果应用,巩固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七是推动行政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农牧区综合改革和财政、金融、投资等各项改革取得新进展,深化投资环境治理。调整进出口贸易结构。

    八是着眼于扩大就业,加强社会保障,着力解决好就业、社保、扶贫、安全等涉及人民切身利益的问题。以《公务员法》实施为契机,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和公务员队伍建设。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创造青海美好未来,我们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依靠全省各族人民,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为全面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石兰兰)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