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北京市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北京市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02月10日 16:22   来源:北京日报   
   
    (五)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同样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继续把投入重点向郊区和基层倾斜,逐步缓解城乡、区域之间社会事业发展的不均衡状况。坚决杜绝不考虑成本和需求的盲目投入,实现投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通过重组、置换等多种形式,调整盘活存量资源,提高有效利用程度。

    全面实施首都教育发展战略。认真落实各项人才政策,大力开发人力资源,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优先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完成100所中小学布局调整,为500所中小学配备体育设施。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抓好中小学校长和农村教师培训。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大力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重点支持50个紧缺专业和50个农村远程教育示范站点建设。充分发挥中央在京高等教育资源优势,调整市属高校发展定位,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加大教育乱收费治理力度,认真搞好校园安全和周边环境整顿。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机制,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完善鼓励创新的财税、金融、用地、人才等政策,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扩大技术市场的平台作用和交易规模,推动科技资源与实业投资、金融资本紧密结合,促进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在信息通讯、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现代农业等领域,支持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提升重点行业整体水平与核心竞争力。通过组织实施一批项目,加快科技创新资源向郊区的辐射,发挥科技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制定卫生区域发展规划,加强卫生资源的结构调整和优化配置,完善卫生服务体系。继续以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为重点,落实城市卫生资源支农措施,完成覆盖山区的148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本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首都地区急救网络,重点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救点建设,完成乡镇急救点建设规划。加快推进传染病专科接诊室、专用门诊建设,抓好地坛医院搬迁和佑安医院扩建等重点项目。积极推进医院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国有医院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医院国有资产监管机构,逐步实现管办分开。巩固医院纠风工作成果,加大对收受回扣、“红包”、“开单提成”和乱收费等问题的治理力度。进一步规范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努力降低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大力开展健康教育,重点普及防治艾滋病知识。

    提高文化事业发展水平。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构建以基层为重点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支持48个农村文化中心、759个农村文化室建设,完成深山区260个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开展民族民间文化保护试点。加快首都博物馆、中国电影博物馆等文化重点工程建设。积极探索运用市场化手段繁荣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新途径。搞好群众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群众身体素质。继续实施奥运夺金计划,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全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软环境建设是筹办奥运最具挑战性的任务。要认真落实人文奥运行动计划实施意见,深入开展首都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启动奥运会志愿者活动计划,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继续搞好市民讲外语活动,普及奥运比赛项目相关知识,提高全体市民的文明素质。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全面推进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建设,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搞好普法宣传教育,积极开展法律援助。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普及科学知识。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构建具有首都特色的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建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强化文化市场和互联网管理。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全社会国防意识,支持驻京部队建设,做好双拥共建工作。研究制定加强民族工作的措施,努力促进少数民族乡村发展。认真贯彻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进一步落实宗教房产政策。继续推进京港、京澳、京台交流与合作,做好侨务工作。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依法保障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加快无障碍设施建设。

    (六)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

    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就业的新机制,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新增城镇就业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17万人。加大对中小企业和个人创业的信贷支持,全面推广经济建设与促进就业“三同时”制度。继续实施“三年三十万”社区就业岗位开发计划,增强岗位开发的针对性。继续推进就业倍增计划,实现1000名失业人员成功创业,带动1万人就业的目标。健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登记服务制度,将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纳入全市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研究制定转移就业办法,加强乡镇和村级就业服务组织建设,加大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技能培训力度。研究制定特殊帮扶政策,引导失业人员跨地区就业,缓解失业率较高地区的就业压力。继续采取政策倾斜、承诺服务、就业助理等措施,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一对一全程跟踪服务。大力推行集体合同制度,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加大对建筑企业工资支付情况的监控力度,基本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坚持不懈地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加快推进建设征地转非劳动力、整建制农转居人员、来京务工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尽快将他们纳入覆盖范围。制定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的指导性意见,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政策,扩大农民受益面,逐步提高保障水平。继续完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开展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工作,积极建立企业年金制度。以私营、个体和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确保各项基金征缴率在95%以上。

    大力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规范的低保标准调整机制,依据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适时采取临时补贴等应急措施,强化动态管理,保障低保人员基本生活。不断完善专项救助制度,切实发挥综合解困效应。全面落实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资助所有农村低保对象参加当地合作医疗。继续实施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计划,扩大城市住房救助范围。研究城镇供热救助办法。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努力解决高于低保标准的低收入家庭生活困难问题。做好农村低收入群体增收的动态监测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扶持和帮助。

    切实解决群众住房困难。以确保市民生命安全为切入点,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原则,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法规政策,采取多种方式加快危旧房改造步伐。听取专家意见,保护古都风貌,疏散旧城过度密集的人口。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6个历史文化保护区试点项目。重点做好解危排险工作,解决8000户居民的居住安全隐患问题。竣工2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抓好廉租房建设和筹集工作,优先满足危旧房改造的需要。严格执行拆迁程序和政策,依法文明拆迁。围绕直接关系群众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办好55件重要实事。

    全力做好首都安全工作。认真清查全市危险源分布情况,排查消除各类安全事故隐患,对短期内确实难以解决的隐患,要严防死守,加快整治。严格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和制度,落实社会单位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积极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加强日常监管,从源头上防范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建立全市统一的食品安全监控系统、农副产品质量安全定期抽检公布制度,加大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检查监测力度,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强化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每季度向社会公布重点商品检测结果,积极引导安全消费。进一步完善应急体系,建立健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整合应急资源,提高安全工作专业队伍水平,认真组织好演练,增强反应和处置能力。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市普及预防各类灾害知识,提高市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救助能力。

    坚决维护首都稳定。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畅通和拓宽信访等民愿诉求渠道,建立信访反馈与政策实施研究联动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完善人民调解、治安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工作制度,形成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格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创建平安社区、平安村为载体,积极探索治安防范工作的社会化、科技化、法制化途径,提高全社会的治安防控能力。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加强对黄赌毒的查禁力度,重视反恐斗争,增强群众的安全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面对首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各级政府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对政府的要求,加快职能转变,加强基础工作,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第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坚持依法治市,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意见》,更新政府行政理念,完善行政程序,规范行政行为,健全行政监督机制,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努力做到合法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加强行政立法,重点完成食品安全、重大公共活动安全管理、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等方面的立法任务,提高政府立法质量。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建立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继续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建立行政执法人员责任追究制度,促进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切实履行职责。坚决贯彻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认真做好市政府组成人员述职工作,自觉接受监督。坚持重大问题决策前认真听取政协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自觉接受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以点带面推动各方面工作。进一步加强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自觉接受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

    第二,加强基础工作,提高行政水平。做好基础工作是提高行政能力的前提。各级政府、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周密制定整改措施和实施方案,通过不懈努力,使各级政府、各部门的基础工作得到明显加强,决策的科学性和行政效能得到明显提高。具体要求是:全面深入掌握本级政府、本部门的职能责任,明晰干部的岗位职责,严格落实责任制,做到“职责清”;对工作领域的历史过程、工作现状、面临矛盾以及问题成因,能够心中有数,做到“情况明”;建立健全以准确可靠数据为基础的数字化管理机制,基础数据全面完整,动态变化及时更新,部门之间信息资源共享,做到“数字准”;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全面掌握并正确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实现“素质高”。同时,要敢于提出和认真遵循较高的工作标准和工作要求,力争使各项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广大基层公务员是推动首都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进一步加强全市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支持他们做好工作。

    第三,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搞好政风建设。按照中央和市委的部署,在行政机关集中开展好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解决在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人民政府始终成为人民利益的忠实维护者,使广大公务员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坚持实事求是,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努力使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检验;坚持群众路线,认真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全体市民在首都现代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求真务实,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力戒浮躁和推诿扯皮,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调查研究和工作落实上;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坚决制止不切实际、不计成本、不问效果的错误做法;坚持勤政廉政,充分发挥行政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和以权谋私,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各位代表,首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我们深知任务非常艰巨,责任十分重大,使命无比神圣,前景无限美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龙巍洋)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