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河北省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河北省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02月10日 16:36   来源:政府网站   
   
    二、2005年主要任务

    今年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实现“第一个翻番”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至关紧要。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及省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这个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落实宏观调控政策,突出结构调整主线,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强化重大项目和县域经济两大支撑,深入推进四项重点工作,着力优化发展环境,构建和谐河北,继续把各项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实现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我省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确定为: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0%,全部财政收入可比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以内。

    全省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10%,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提出的,目的是为了更接近实际,也是加快发展的需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解决河北一切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是我省相当一个历史时期的主题。不发展不行,用一般速度发展也不行,发展不好更不行。在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各地能搞多快就搞多快,但决不要互相攀比。

    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各个方面,注重解决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的总目标;必须把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作为新的发展机遇,在调控中发展,在发展中调控;必须以“一条主线、两大支撑”为经济工作的着力点,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切实抓好一批能够影响和带动全局的重大项目,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必须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破除体制性障碍,力争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的突破;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五个统筹”要求,更加注重加强“三农”、社会事业和生态环境建设等薄弱环节,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领先、敢为人先,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必须坚持任何时候都要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时候都要结合河北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干事、创业、为民。

    今年要着力做好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坚持积极的、有作为的工作方针,贯彻有抑有扬、有保有压原则,进一步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巩固和扩大宏观调控成果。

    坚持依法用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和土地征收、征用制度改革。深入开展土地挖潜,集中盘活存量土地,推进依法、节约、集约用地,增加建设用地的有效供给。

    搞好经济运行调节。加强金融监管,优化信贷结构,继续支持有市场、有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的企业,确保重点项目资金需求。继续搞好重要原材料供需衔接,增加电力、煤炭等生产要素供应,抓好重要物资运输协调,提高运输通达效率,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状况。加快规划内能源、交通、水利设施建设,保证经济发展需要。

    强化市场物价监管。加强对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的调控,保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抑制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认真开展对垄断行业的监督检查,把握公共服务产品价格调整的时机和力度,搞好价格监测、信息发布和政策宣传,正确引导群众的心理预期。

    (二)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保持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势头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

    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加大“两减免、三补贴”力度。农业税税率再降低2个百分点,对40个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全部免征农业税,继续增加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增加农村“六小工程”投资规模,扩大建设范围,提高工程质量。开辟新的支农资金渠道,形成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落实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措施,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加强土地产出和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建设,加强农业物质装备建设,加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建设,加强农产品加工转化和市场开拓能力建设,加强农业综合支持和服务能力建设,全面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落实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促进优势农产品集中连片发展。加快实施千万吨奶工程,壮大畜牧、蔬菜、果品三大支柱产业。增加重大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补贴,推进农业科技入户,突出抓好以种子、技术、管理为中心的科技服务。建立和完善农业物流中心,发展经纪人代理、农产品拍卖、网上交易等方式,增强交易功能。健全质量标准、检验检测、动物疫病防治和市场信息体系,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龙头工程”,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推广“公司+合作组织+农户”、“订单农业”等经营形式,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力争农业产业化经营率提高2个百分点。

    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坚持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市化“三化”并举,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培育主导产业,发展特色经济,依靠民营经济带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强化政策扶持,省对市县定额分享、超收全返和超分成增长率全返的财政激励政策,由2005年延至2007年。实行管理重心下移,减少管理层次,选择一些条件较好的县(市)进行试点,扩大管理权限,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坚持“抓两头、带中间”,促进全省县域经济共同繁荣。

    (三)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保持合理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存量调强、增量调优,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

    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精心组织实施第三个“项目年”活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推进一批“重中之重”项目。抓好200个省重点项目,加快南水北调中线河北段、邯钢冷轧薄板技改等项目建设进度;强化重大项目谋划和前期工作,曹妃甸港区、保定汽车、廊坊通讯设备制造基地等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和完善重大项目领导责任制,一级盯一级,及时协调,加强调度,锲而不舍,务期必成。

    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制定实施十大主导产业专项规划。把钢铁工业作为突破口,加快企业整合,培育钢铁龙头企业,上品种、上质量、上效益,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钢铁大省向钢铁强省转变。着眼与京津产业对接,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和配套加工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加强新医药、半导体材料、软件等基地建设,切实抓好创新能力项目建设。盘活用好存量资产,加大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力度,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增强产品竞争力。

    加快发展服务业。提升商贸流通、运输、邮政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信息、金融、保险、社区服务和会计、律师、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培育跨区域商贸集团,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和现代流通方式。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不断开拓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咨询、数据库服务业等信息服务领域。电话交换机增容500万线。积极开发红色旅游、特色旅游、休闲健身旅游,加强旅游景点升级改造。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广泛开展建设节约型经济、节约型社会活动。制定《循环经济发展指导意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推进资源循环回收利用。落实《资源节约方案》,加快推广节能(水)降耗新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抓好钢铁、水泥、化工、造纸等行业节能节水的技术改造,坚决实行高能耗、高物耗设备和产品淘汰制度。深化水价改革,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制止滥采乱挖和严重浪费现象。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降耗、减污,提高环保水平。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正确处理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更新消费观念,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增加中低价位住房供应,开发健康有益大众化的娱乐、健身项目,扩大服务消费领域。积极发展面向生活消费的金融、保险服务,促进即期消费。加强农村市场网络建设,扩大农村消费。

    (四)着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当前,深化改革的时机有利。要紧紧抓住国企改革这一中心环节,加大改革力度,积极做好各项改革工作。

    坚定不移地推进国企改革。抓重点、攻难点,不回避、不退缩,力争在产权制度改革上有大的突破,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上有新的成效,在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上有明显进展,基本实现“两增、两减、两分”。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造,抓好华药、承钢等省属重点企业整体改制,基本完成厅局属企业改制任务,改革不到位的市县属国有企业实施二次改制。加快国有产权流动重组,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实现整体上市,做大做强主业,培育发展包括各种所有制在内的50户左右大公司大集团,打造企业“航母”。畅通国有劣势企业退出渠道,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国有资本退出60%以上,中小企业的国有资本基本退出。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全面实行年度经营业绩责任制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责任制,在公开招聘高级经营管理者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完善国资监管体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出资人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深入实施投资体制改革。完善和规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和核准管理办法,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动员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项目建设。规范政府投资范围和行为,政府投资项目也要引入市场机制,并对投产运营后的绩效进行综合考评,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推行“代建制”。严格实行投资决策责任制,对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因决策不当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继续深化财税改革。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建立支出效益评价、考核监督、责任追究制度。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努力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大力开展增收节支,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厉行节约,精打细算,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保证重点支出。加强财政监督,严肃财经纪律。

    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实施方案,抓好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一季度完成省联社组建,年底前基本完成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或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社组建。加强管理,确保农村信用社在稳定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资本、产权、土地、技术、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市场。加强示范市场建设,做大做强一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大型零售市场等商品市场。按照“自主设立、自我管理、自律运行、自我发展”的思路,认真落实行业协会发展指导意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搞好专项整治,深入开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农资商品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保护知识产权力度,严厉打击侵权违法行为。打击各种形式的商业欺诈。继续打击走私、偷逃骗税、洗钱和非法传销。

    全面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快事业单位和县乡机构改革,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注重维护社会公平,合理调整收入分配结构,逐步解决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五)加大支持力度,推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认真贯彻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抓紧制定《河北省中小企业发展条例》。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行业和领域,凡法律法规未禁入的,非公有资本均可进入;凡外资可进入的,国内非公有资本均可进入。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资金短缺、人才匮乏、创新乏力等问题。推进银企合作,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扩大规模,规范运作,防范风险。积极探索企业债券、上市融资、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方式,帮助有条件的企业上市。继续扶持一批规模型、成长型民营企业,培育一批名牌产品,支持一批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加快发展。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参与国企改革、扶贫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民营科技型、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大治理“三乱”力度,减轻民营企业负担。

    引导民营企业适应宏观调控新形势,在企业制度、经营模式、增长方式等方面加快实现转变。加强政策信息和行业规划引导,帮助民营企业把握投资方向,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环保、质量、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民营企业要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诚实守信,规范劳动关系,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六)加快“引进来”、“走出去”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

    紧紧抓住国际资本向我国转移和国内南资北上的重大机遇,因势利导,积极进取,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坚持市场多元化、以质取胜和科技兴贸战略,着力优化出口结构,扩大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农产品出口,提高传统大宗出口商品质量、档次和售价,增加拥有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减少高耗能、低水平产品出口。加强出口商品基地建设,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适当扩大急需重要原材料、关键设备的进口,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贯彻《对外贸易法》,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壮大外经贸经营主体,推进“大通关”建设。

    提高利用外资规模和质量。重视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加强与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和国内大公司、大集团的合资合作,重点引进基地型、龙头型、科技型大项目。大力推动协议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的落实,建立和完善外商投诉协调机制。鼓励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股。推进开发区向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发挥吸引外资的聚集、集约和示范作用。改变传统招商方式,继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更加注重优化结构,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环保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避免引进资源消耗过高、环境污染严重的项目。

    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制定《关于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若干政策》。引导和支持优势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建立战略资源、紧缺资源供应基地。加强同国外的技术合作,增强企业的技术和市场开发能力。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发挥农业技术和劳动力优势,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加强外派劳务管理和培训,重点培育一批外派劳务基地。

    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积极参与环渤海地区的统筹规划,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做好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经济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与周边省份特别是资源大省的合作,精心办好首届5·18环渤海国际商务节。发挥环渤海区位优势,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和临港产业。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协作。搞好对口支援,参与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

    切实做好加入世贸组织后过渡期的应对工作。从去年12月到明年年底是我国“入世后过渡期”。要把握有利条件,充分估计困难和风险,进一步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切实增强全球战略意识和国际规则意识,更好地适应WTO规则,建立健全预警和应诉机制,趋利避害,做好应对工作。

(责任编辑:龙巍洋)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