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山西省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山西省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02月10日 16:39   来源:黄河新闻网   
   
    二、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2005年是我省经济结构调整明显见效的一年,是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关键一年,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规划发展的重要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战略目标,全力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根据这个总体要求,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0%;财政总收入增长1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控制在3%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11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平均增长13%,大气污染总量下降20%,水质污染程度好转10%,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平均提高1%。

    确定这样的预期目标,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全省人民加快发展的愿望,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目的就是要把全省上下的注意力进一步引导到加快发展上来,引导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来,引导到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来,引导到加快改革开放、推进市场化进程上来。

    (一)坚持经济结构调整不动摇,全力推进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正确途径,是发挥我省资源优势和产业比较优势的内在要求,是我省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今年要确保实现“经济增长质量显著提高、经济结构显著优化、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长、环境生态状况显著改善、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进展顺利”的结构调整明显见效目标。

    继续抓好“1311”调产规划项目,制定和完善七大优势产业发展规划。“1311”规划项目今年要全部建成投产,并力争达产达效。在进一步完善能源、金属材料、装备制造、化学和医药等产业规划的基础上,抓紧制定新型材料、特色农业、旅游文化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划,明确每个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传统产业要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加快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整体素质。煤炭产业要围绕晋北、晋中、晋东三大煤炭基地的建设,着眼于集团化、洁净化、多元化和现代化的目标,通过改组改造和资源整合,进一步提高集中度,增强深加工能力,延伸产业链,提升装备水平,推动我省由煤炭大省向煤和煤化工大省转变。新兴产业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资源、技术、产业基础和劳动力优势,加强体制、技术和人才机制创新,扩大规模,增强竞争力。加大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以市场化手段促进旅游业的资源整合、产业化开发和市场营销。推进旅游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抓住国家支持红色旅游发展机遇,加快发展红色旅游。

    扎实推进大企业大集团、园区和新型产业基地建设。大企业大集团是带动结构调整的龙头。对八大标志性工程所涉及的35户企业集团、44个项目,要继续给予重点支持,今年力争使其销售收入占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60%以上。充分发挥园区的聚集辐射效应,切实抓好太原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省级开发区建设。以区域特色和竞争优势为依托,积极支持发展资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使其尽快形成规模、发展壮大。

    切实加强结构调整的市场化运作。引导企业更加注重市场拓展、形象设计、品牌塑造,提高企业市场经营水平。注重金融创新和资本运作,促进增量扩大,推动存量调整。认真研究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新趋势、新情况,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加大对七大产业资金扶持,引导民间投资向七大产业集中。加快建立省持股本的退出机制,退出的资金用于支持优势产业、重点园区、新型产业基地项目建设。注重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二)坚持有效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着眼国际国内市场,有效对接国家经济政策,密切跟踪省内经济运行情况,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发挥规划、信息和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实施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贯彻落实国家稳健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的经济调节作用。在加强税收征管的基础上,抓住财政形势较好的有利时机,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办大事,增加对农业、社会保障、科教文卫、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投入,增强财政满足公共需要的能力。改进转移支付办法,加大对基层的一般转移支付力度,努力缓解县乡财政困难。

    加强产业指导,优化投资结构。在巩固焦炭、水泥、钢铁等行业治理整顿成果的同时,重点支持重大项目和薄弱环节建设。国家已批准建设太钢150万吨不锈钢等七个重大工程项目,总投资达465亿元,加上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国债资金,全省近几年将形成550亿元重大基本建设项目规模,相当于改革开放头14年全省基本建设投资总和,这些重大项目将对全省经济发展产生强势拉动。我省已进入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期,我们要组织动员全省上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打一场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动仗、漂亮仗。充分发挥信贷和土地的闸门作用,严格控制各类建设用地。搞好经济普查,为科学决策提供全面可靠的依据。加强重大经济课题研究,科学编制“十一五”规划。积极争取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的各项政策和项目。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及时发布经济信息。协调组织好煤炭、电力的产运销工作,为缓解全国能源紧张状况做贡献。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安全。加强市场监管,改善消费环境,培育和发展通信、住房、旅游、教育、文化等新的消费热点,努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三)坚持把“三农”作为重中之重,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要继续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农业装备水平。粮食产量要保持在90亿公斤以上。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突出抓好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东西两山杂粮干果产业区、中南部无公害果菜园艺区建设,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实施“百龙工程”,集中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继续加强生态环境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首都水资源治理、淤地坝等生态工程,抓好通道、重点城市和重点示范县绿化,全年造林40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40万亩。继续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转移,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农民100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0万人。继续加强扶贫开发,再解决4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再完成5万人的移民搬迁任务。农村小康建设要更加突出社会事业发展。继续抓好10个县农业现代化试点工作。

    我们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加快推进的阶段,已经有能力也应该对农业进行反哺。广大农民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要以深厚的感情关心他们的生活,支持他们走上致富之路。省政府决定,继续增加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扩大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范围,在全省全部取消农业税及其附加,让广大农民获得更多更直接的实惠!

    (四)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坚持把城镇化作为协调城乡经济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途径,坚持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坚持发挥市场机制在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中的作用。大中城市要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小城镇建设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统筹推进,集中发展具有潜力的县城和重点镇。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壮大全省经济实力的一项基本方略,把财政增收和增加就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主体力量。合理布局生产力,努力把县城和大的集镇建设成具有生产、贸易、交通、居住、消费等多种功能的县域经济增长中心。科学引导县域经济的发展,突出发展特色经济,努力发掘自身发展优势。建立县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强化县级政府的责任,激发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省政府将制定出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意见,对进入全国百强行列的县(市、区)和综合排序进入全省前列的县(市、区),省政府将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和鼓励。我们反对不切实际的盲目攀比,但鼓励条件具备的地方率先发展。

    (五)坚持不懈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缓解瓶颈制约。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切实加强电力、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电力建设要加快电源电网项目建设,确保一批在建项目投产。争取经过两三年的努力,彻底缓解我省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初步形成北送京津冀、中送山东、南送华东、华南的三大通道。继续改善农村通信条件。公路建设坚持“三网并重”方针,继续抓好高速公路、县际路网改造、农村公路三大工程,加快建设高速公路连接线、红色旅游通道和出省通道。太原—长治、得胜口—大同、汾阳—离石三条高速公路年内全部建成通车,县际及通乡油路年内全部完工,再建村村通水泥路或油路1万公里。今年要实现太原到各省辖市“三小时高速通达”,所有的乡镇和80%以上的行政村通水泥路或油路、通客车。铁路建设要抓好石太客运专线和南同蒲线侯马至东镇的复线改造工程,抓好地方铁路建设项目。航空建设要加快大同机场的建设,力争年内建成通航。这些交通设施的建设,将大大改善山西的交通运输状况,大大改善山西的投资环境。

    (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切实加强资源与环境保护。煤炭资源再多,总有挖完的一天;不计环境代价,我们发展的脚步就难以走远。我们必须立足我省资源环境和产业结构的实际,从节约资源中求发展,从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从发展循环经济中求发展。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推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高能耗、高污染、高物耗设备和产品实行淘汰制度,积极发展洁净煤技术,提高煤炭清洁化程度和资源回收率。加强煤矿塌陷区治理,加快发展接续产业。继续加大焦炭行业治理整顿,推进大机焦、环保、化产回收设施建设。开展建设节约型经济、节约型社会活动,特别重视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注重用价格机制引导节约用水,在农村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在城市积极发展循环用水,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全面实行政府环保目标责任制。突出抓好重点城市、重点企业、重点流域、重点景区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对重要生态功能区实行抢救性保护,对重点资源开发区实行强制性保护,对生态良好地区实行积极性保护。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引深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活动。太原、朔州、长治、晋城、运城5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都要超过200天,其中太原市要达到240天以上。

    (七)坚持改革开放,全力推进市场化进程。要把进一步深化改革、全方位扩大开放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努力提高经济市场化程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大企业兼并、联合、重组力度,吸引和支持国内外优势企业参与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推进国有大型企业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快64户企业政策性破产的实施进度。加快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用两年时间完成省属企业办学校的分离工作。健全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积极探索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形式,规范企业改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以明晰产权为重点,继续推进集体企业股份制改革。

    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放宽非公有制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的支持和保护。完善对非公有制企业的三级信用担保体系,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成立商业性担保机构,鼓励企业依法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性融资担保,加大对个体私营企业的贷款扶持。从今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企业的创业辅导和技术创新。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继续抓好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做好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型等税种改革准备工作。制定调整煤炭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相关配套政策,确保政策调整到位。积极探索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有效途径,全面规范非税收入管理。认真落实国家各项财税优惠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建立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机制。积极探索“省管县”和“乡财县管”改革的实现途径。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试点范围,确保年内省市两级全面推行集中支付制度。强化行政支出约束,扩大政府招标采购范围。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改革项目审批制度,不使用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政府一律不再审批,区别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放宽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规范政府投资管理,制定投资市场准入标准及具体操作办法,加强和改进投资信息、统计工作,及时发布各行业、各地区投资信息。

    加快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发展资本、土地、技术和劳动力市场,促进各种要素合理流动。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推进现代产权制度建设。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力度,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发展区域资本市场,积极推进企业境内外上市。积极开展晋京、晋沪、晋深、晋港的金融合作,充分发挥驻晋金融机构的作用,有效利用国际资本和国内金融发达地区的资金。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力争年内组建3家农村合作银行、50个统一法人的县级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推进城市商业银行、信托、证券等地方金融机构改革。继续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不断扩大风险投资规模。规范土地市场秩序,所有经营性土地都要实行公开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积极发展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快速转移。积极推进消费规模扩大和结构升级,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推进流通体制改革,鼓励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抓好农村市场建设,启动实施“万村千乡”流通网络工程。发挥供销合作社特别是各类专业合作社的网络作用。鼓励发展煤炭、焦炭、不锈钢等优势产品的物流、交易、会展业务。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抓好专项整治,打击假冒伪劣,打击走私、偷逃骗税和非法传销,打击各种形式的商业欺诈。整顿规范建筑市场,清理工程款拖欠。加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把开放作为全局性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紧紧抓住国内外产业快速转移、资本和技术加速流动的难得机遇,发挥比较优势,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认真抓好与世行、亚行以及德、美、日、巴西等国家合作项目的实施。继续举办跨国采购洽谈会和投资贸易洽谈会,加强境外招商项目推介活动,为企业交流合作构建平台。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积极参与黄河经济协作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合作。努力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研究制定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政策措施。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具有竞争实力的优势企业到境外投资。以提高出口商品质量和改善出口商品结构为重点,加强出口商品基地建设。扶持具有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农畜产品及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基地建设,逐步扭转出口商品单一化的局面。做好加入WTO后过渡期各项应对工作,指导涉外企业运用国际通行规则发展和保护自己。

(责任编辑:龙巍洋)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