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黑龙江省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黑龙江省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02月10日 16:49   来源:东北网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推进200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

    2005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进一步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的关键一年。按照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确定的指导思想,今年省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老工业基地振兴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加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提高行政能力。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20%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控制在4%以内。

    今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全面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是深入搞好农业结构调整。稳步发展优质粮食生产,重点放在适应市场、优化结构、增加单产、改善品质、提高效益上。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饲草饲料作物。突出抓好粮食加工转化,努力增强粮食的自我消化能力,提高粮食产业的附加值。坚持粮牧“主辅换位”战略不动摇,推进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建设,大力发展畜牧业。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要达到40%以上。把发展“打工经济”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来抓,搞好岗前培训、信息提供、用工对接、权益保护等服务,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40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25亿元。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坚持整合品牌,做大“龙头”,扩大总量,开拓市场,加强监管,保持信誉,巩固和提高绿色食品大省的地位。积极发展水产养殖和特色动物养殖。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加大对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引导它们与基地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互惠双赢。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扩大农产品出口。二是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大科研投入,发挥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龙头作用,加快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坚持引进与自主研发相结合,推进良种化工程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搞好先进农业技术综合配套组装,大力推广模式化栽培。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标准化水平。实施农科教结合,加强农业科技推广,重点搞好“科技入户工程”。积极应用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科技贡献率。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搞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及时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实施西部旱区治理和东部涝区治理两大工程,加快中低产田改造。重点加强控制性水利工程和水源工程建设,推广节水技术,发展旱田节水灌溉,提高水田的水资源保障能力。继续实施沃土工程,坚持抓好黑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治理,积极推广以深松为重点的耕作制度。加大资金投入,推进场县共建,办好农机股份合作社。发挥农垦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四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继续推进免征农业税试点配套改革,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财政体系,积极化解乡村债务,减轻农民负担。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培育多元化的粮食流通主体,加强与主销区的购销合作,拓展粮食销售渠道。稳定土地承包制,引导农民加快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农民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创新农业经营组织形式,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二)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力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加大产权改革和招商力度,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全面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积极引导和支持大型特大型国有企业实行跨国联合重组。加快煤炭、煤机、造纸、粮油、旅游、制药、机床等行业的集团化改制、改组,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放开搞活国有中小型企业。加强企业内部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推进配套改革,除农垦和森工系统外,省管企业的社会职能全部移交地方。支持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工作。继续抓好不良贷款处置,多渠道筹集改革成本。做好企业政策性破产工作。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经营者和职工参与改革的积极性。进一步推进政企、政资分开,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将经营性资产、金融类地方国有资产逐步纳入监管范围。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的综合协调和企业管理,切实做好扭亏增盈工作。

    (三)加快推进“六大基地”建设,促进结构优化升级。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积极发展和提升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继续推进调整改造。适应市场需求,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切实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抓好优势产业“吃配”项目建设,延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实施名牌战略,大力培育电站设备、石油化工、绿色食品等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围绕六大基地建设,积极谋划一批对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抓紧建设一批国家已批准的大项目,继续做好向上争取工作,努力促成一批大项目,以大项目建设促进调整改造。重点支持哈电、哈航、哈药、大庆石化、煤炭集团、九三油脂等骨干企业调整改造项目建设。二是抓紧启动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科学定位发展战略,认真落实项目用地,充分整合产业资源,依托原有工业园区,坚持新体制、高科技、外向型的原则,以项目建设为支撑,靠招商引资搞开发,抓紧启动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肇东、安达等用地规划,集中培育装备、石化、食品、医药和高新技术等支柱产业。三是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对发电设备、飞机等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产业或产品,要瞄准国际跨国公司进行高端承接,重点提高自主开发能力,跻身于国际一流企业行列。对重型装备、汽车、食品、石化等产业或产品,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尽快占据国内领先地位。对精细化工、林木产品、医药等产业或产品,利用资源和生产要素优势,承接“南资北上”,努力做大做强。四是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加大大庆外围油、气田勘探力度,增加油气可采储量。继续实施“以化补油”、“以气补油”战略,延长产业链条。在扩大煤炭生产的同时,推进煤炭焦化、液化、气化工程建设,积极发展煤炭化工产业,重点建设大型坑口电站,推进“北电南送”。继续抓好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林区要从木材生产为主,转向森林生态建设为主,推进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扩大森林自然保护区。大力发展木材精深加工、森林生态旅游、绿色食品、北药开发等特色产业。积极做好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的争取工作。

    (四)搞好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全面扩大对外开放。适应入世后过渡期的新形势、新变化,进一步做好对外开放工作。一是全力推进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扩大与俄罗斯森林开发方面的合作,着手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积极做好与俄、蒙矿产资源开发合作的前期工作,争取获得开发权。加快哈尔滨及绥芬河等边境地区对俄进出口加工基地建设,发展机电产品,轻纺产品等、培育对俄进出口企业群。加快果菜、肉蛋奶等对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打造黑龙江农产品品牌。积极争得俄方质量认证,获得市场准入资格,扩大对俄农产品出口。推动对俄科技合作基地建设,加强与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在航天、航空等高科技领域的合作,充分发挥哈尔滨国际科学城的作用,重点跟踪100个以上科技项目,其中10%当年实现产业化。推动黑河黑龙江大桥、大兴安岭洛古河黑龙江大桥尽快开工建设。完善口岸设施,加快绥芬河铁路扩能,推进江海联运,积极开辟新的出海口。力争对俄进出口总额、承包工程和劳务收入均比上年提高25%以上,投资额翻一番。二是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重点,以园区为载体,进一步改进招商方式,拓展招商领域。鼓励外商参与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国企改革以及对俄经贸科技合作,特别要以大项目吸引世界500强企业的投资。积极推动服务业等行业利用外资。办好第十六届哈洽会和第五十三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积极参与和组织好日本爱知世界博览会等国内外一系列重大会展招商活动。进一步扩大南联,加强与沿海及东北地区的经济合作。抓好香港活动周等一系列招商引资活动的项目落实。适应外商需求,提高对外宣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三是进一步扩大出口规模。坚持科技兴贸,以质取胜。以机电产品为重点,努力扩大优质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和农副产品出口。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巩固和发展东北亚、东南亚等传统市场,进一步开发中东、欧洲、北美等新兴市场。扶持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加强能源原材料开发合作,大力发展技术和劳务输出,开展海外工程承包。

    (五)坚定贯彻两个“毫不动摇”方针,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加大扶持力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增加值要比上年增长20%,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33%以上。一是优化环境,扩充经济总量。认真落实国家和省里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为非公有制企业创造与其它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竞争的发展环境。在信息提供、行业自律、技术支持、人才培训、创业辅导等方面,提供社会化服务。引导、鼓励、扶持各类社会人员领办和创办非公有制企业;大力招商引资,积极引进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国企改制,转成一批非公有制企业。迅速扩大非公有制经济总量,使其在相关领域和行业居于主体地位,发挥主导作用。二是扶持“龙头”,壮大企业规模。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参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迅速做大做强。选择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企业实行重点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高新技术产业化资金、国债贴息等要向这些企业倾斜。积极引导产业关联度强的非公有制企业,以资产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并购重组、联营联合、参股控股等方式,组建产权多元化的企业集团。支持非公有制企业上市融资。三是坚持创新,提高发展质量。大力发展科技型、外向型、就业型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实施民营科技企业巨星计划,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支持非公有制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开展质量认证,打造经营品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向规范化企业组织形式转变。提高民营企业家社会地位,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

    (六)以旅游业和物流业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是大力发展旅游业。实施全省旅游总体规划,做大做强冰雪旅游。继续办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和黑龙江国际滑雪节,增加文化底蕴和科技内涵,提升档次,扩大规模,巩固和提高我省冰雪旅游的龙头地位。深度开发夏季旅游产品,搞好兴凯湖、镜泊湖、凤凰山、扎龙、伊春、北极村等景区、景点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游、风光游和跨国游,努力打造龙江夏季旅游避暑胜地。加快旅游大项目建设,抓住五大连池入选世界地质公园的契机,尽快将其开发建设成世界级旅游精品。进一步开发历史文化、民族文化、黑土文化、外来文化,培育人文旅游产品。进一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引导企业开拓旅游市场,重点吸引国内沿海、港澳台,东南亚以及俄日韩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完善旅游业管理体制,进一步改善旅游环境。搞好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和队伍建设,推进旅游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结合承办国际国内赛事,推动亚布力旅游发展规划的实施。二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充分发挥对俄区位优势,构建以哈尔滨为中枢,各中心城市和口岸城市为基础的大物流平台,把我省逐步建设成东北亚物流中心。积极发展信息、运输、仓储、包装等物流行业,完善各级物流配送体系。整合现有物流企业,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企业。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物流和零售大企业来我省设立分支机构或开展业务。三是努力发展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根据入世后过渡期服务领域开放扩大的趋势,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保险业,支持城市商业银行做大做强,搞好农业保险试点。培育上市资源,创新金融产品,发育证券市场,扩大融资渠道。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规范有序地发展律师、审计、会计、咨询和策划等中介组织。

    (七)加强财税金融工作,增强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持能力。以项目扶持为载体,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壮大县乡经济实力。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实行“三奖一补”政策,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认真贯彻落实以增值税转型为主要内容的税收政策,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堵塞各种漏洞,做到应收尽收。继续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项改革,确保年内全省实现国库集中支付。启动省级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和审计监督,规范财经秩序,防范财政风险。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深入开展增收节支活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增强服务“三农”能力。建立和完善与中小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信贷、担保管理机制,增加信贷担保资金,努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加强信用环境建设,打击金融诈骗、逃废债务行为。积极推动金融机构以灵活方式化解不良债务,盘活存量资产。

(责任编辑:龙巍洋)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