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江苏省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江苏省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02月10日 16:51   来源:新华日报   

(点击查阅更多2005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1月19日 梁保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我省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的一年。在中共江苏省委领导下,全省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目标,努力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圆满完成了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经济快速稳定增长。预计全省实现生产总值超过15000亿元,比上年增长14%以上;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万元。

    ──地方财力继续增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80亿元,增长35%;同口径财政总收入2540亿元,增长28.8%。

    ──开放型经济增势强劲。进出口总额1708亿美元,增长50.3%;其中出口875.6亿美元,增长48.1%。

    ──就业超过预期目标。城镇新增就业8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

    ──居民收入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40元,分别增长13.2%和14%。

    ──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84.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7%提高到29%。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法治江苏、平安江苏建设成效明显,城乡居民安全感增加。

    去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全省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江苏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用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思路,在加强宏观调控中抓住新的机遇,在面临困难多、挑战多、矛盾多的新情况下,保持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保持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好势头,保持社会安定和谐的好局面,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更直接、更有力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三农”工作在宏观调控中得到加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创1997年以来最好水平。省财政对“三农”各项投入113.2亿元,增长55.3%。一是出台了以“一降三补”为重点的扶农政策。全省农业税税率降低3个百分点,其中五个市免征农业税;全面推行水稻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由于政策好、市场活、人努力、天帮忙,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全年增产71.4亿斤,超过预期目标,出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好局面。二是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劳动力转移取得新成效,新增劳务输出70万人。三是扎实推进农村五件实事。全省农民人均政策性减负61元,新增改水受益人口431万人,草危房改造4.1万户,新增农村公路通车里程1.8万公里,3400万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70%,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二)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措施,在调整中实现新的发展。

    坚决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分类指导的原则,把工作重点放到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认真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制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钢铁、水泥等重点调控行业投资得到有效控制。以清理整顿开发区为重点,治理整顿土地市场。在加强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清理拖欠征地补偿费、开展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试点、控制城镇拆迁规模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千方百计缓解煤电油运瓶颈制约。加快电源与电网建设,加强需求侧管理,保证了居民生活和重点企业、重点单位的用电需要。积极调整信贷结构,金融形势保持稳定。适时适度调控市场物价,9月份以来明显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升4.1%。

    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坚持把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与大力发展服务业结合起来,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结合起来,把调整产业布局与推进区域共同发展结合起来,努力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447亿元,增长23.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42.3%,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23.2%,提高2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左右。积极扶持重点企业集团做大做强,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到33家,新增11家。加快发展服务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59.7亿元,增长16.6%。

    加强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28亿元,增长28%。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21公里,宁杭、沿江、通启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润扬大桥、苏通大桥、南京长江三桥、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进展顺利,宁启铁路南京至扬州段投入运营。连云港10万吨级泊位和第五代集装箱码头竣工投产,太仓港二期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新增发电装机容量436万千瓦,500千伏江阴长江大跨越等工程开始发挥效益。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加快推进,淮河灾后重建工程基本完成。

    (三)不失时机推进改革开放,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认真落实改革促进年的各项任务。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省市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省级政府部门与所办企业脱钩工作基本完成。省属国有企业和大型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取得积极成效,省重点监管的43家大型国有企业利润增长22.8%。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出台22条政策措施,加大落实和推进力度。新增私营企业11万户,私营企业注册资本5351亿元,增长47.3%。按照分类定位、分开管理、分别改革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社会公益类和行政管理类事业单位改革有序展开。

    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和宏观经济环境的新变化,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全年协议注册外资360亿美元,增长18%。实际注册外资120亿美元,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新批投资1亿美元以上的大项目21个。“苏港合作促进周”、“江苏-澳门周”等重大经贸活动成果丰硕。积极落实出口退税政策,外贸出口持续大幅增长。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分别达到66.3%、41%。总结推广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经验,提升开发区建设水平,进一步增强集聚、创新、辐射功能。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双双突破20亿美元,境外投资有较大幅度增长。

    (四)贯彻统筹发展要求,提高协调发展水平。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一是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10个社会事业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投资43亿元。加大科技教育投入。科技三项费用增长20%,另拨专款3亿元设立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有效引导各类企业和社会科技投入250亿元。加快发展各级各类教育,省财政各项教育经费支出66.9亿元,增长31.2%,重点支持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全省在校大学生106万人,职校生125万人,均居全国第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公共文化设施投入明显增加,新华发行集团、江苏演艺集团改革试点进展顺利,我省在第七届中国艺术节等全国性重大活动中取得好成绩,成功承办了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和哲学社会科学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治体系建设力度加大,完成投资12.9亿元。建设体育强省取得新成绩,4名运动员在雅典奥运会上夺得金牌。十运会各项筹备工作紧张有序进行,南京奥体中心等一批重要体育设施项目基本建成。二是继续推进区域共同发展。加快新一轮沿江开发和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苏中、苏北发展明显加快。加大扶持苏北力度,财政、产业、科技、劳动力转移成效明显,省财政转移支付及专项补助87.7亿元,增长47.9%;各地向苏北转移500万元以上项目1893个,总投资641亿元,分别增长12.2%和81.8%。三是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加快生态省建设,编制了生态省建设、绿色江苏、循环经济建设规划。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由10个增加到15个。新增造林面积158万亩。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推进清洁生产。认真落实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任务,流域水质有所好转。倡导节约用地、节约用电、节约用水,集约利用资源取得新成效。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四是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加快法治江苏、平安江苏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安全生产形势平稳,社会保持稳定。民兵预备役建设、“双拥”和优抚工作得到加强。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和外事工作取得新进展,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

    (五)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生活。

    坚持把富民放在突出位置,积极营造鼓励民众创业的环境,拓宽增收渠道,出现了城乡居民收入基本同步增长的良好局面。一是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认真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就业培训,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努力改善就业环境,就业形势好于往年。二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成果进一步巩固,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补贴困难县(市)养老保险资金10.4亿元,增长19.5%。全省符合低保条件的38.3万城镇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已有44.3万农民享受农村低保。三是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完善对低收入者的救助制度,对失业职工、失地农民、拆迁居民和贫困家庭提供帮助。解决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难问题,省财政安排的高校奖助学金由上年的1000万元增加到4925万元,拨专款1.5亿元支持职业教育、资助1万名农村贫困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安排1100万元为5万名农村贫困学生免费提供课本。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取得明显成效。扶贫和救灾工作得到加强。省财政安排小额扶贫贷款贴息资金1.3亿元,11万农户直接受益。

    (六)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工作水平。一是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政府管理创新。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强化服务观念,加快职能转变,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把人代会确定的主要任务分解成35件实事,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狠抓落实。二是围绕建设法治政府,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按照决策科学民主、执行坚决有力、监督透明公正的原则,修定了省政府工作规则。加强政府立法工作,改进行政执法,完善行政监督机制。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府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三是围绕建设廉洁政府,坚持从严治政。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要求,结合政府工作特点,省政府领导成员作出了廉洁从政的五项承诺。出台了省级机关工资外福利待遇规范管理的办法。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推行政务公开,组织万人评议省级机关活动。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政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年来的发展和进步充分说明,科学发展观不仅是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各种复杂矛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江苏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富民强省、推进“两个率先”的必然要求。一年来的实践,使我们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累了克服困难、应对挑战的经验,提高了驾驭市场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的能力。

    一年来取得的成绩,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上下团结一致、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的结果,社会各界、各方面都作出了积极努力。我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辛勤劳动、作出贡献的全省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给予政府工作支持和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关心和支持我们工作的人民解放军、武警驻江苏部队官兵和公安干警,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兄弟省市区,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心和支持江苏现代化建设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去年的工作为今年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一是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不可低估。虽然农村经济形势较好,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不快,农资价格涨幅较大,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二是物价上涨的压力不容忽视。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下游产品生产成本的传导滞后影响将逐渐显露,成本推动物价上涨的压力加大。三是资源环境的制约日益明显。资源约束加剧,环境压力增大,部分生产要素紧张,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四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拉动,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刻不容缓。五是社会事业发展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政府职能转变还不适应发展的要求,依法行政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在政府工作中,既存在极少数工作人员违规行使职权、廉洁自律不严的问题,也存在少数部门和单位服务效率不高、行政不作为等现象。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责任编辑:龙巍洋)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