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广东省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广东省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02月10日 17:22   来源:政府网站   
   
    八、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广东

    培育绿色文明。加强绿色文明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增强生态意识,大力提倡绿色生活方式。继续深入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绿色医院等创建活动。探索建立绿色经济核算体系和评估机制,为建设绿色广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努力提高城乡环境质量。严格实施环保规划。全面推进水资源治理,加强流域管理,加快以珠江综合整治、治污保洁工程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治理,强化对大气污染、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的综合治理。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和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发展绿色交通,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加快重点流域、区域、近海海域的环境整治。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和发展环保产业。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认真解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严重影响区域投资环境的环境污染问题,努力使全省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住上舒适的房子,在良好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实现自然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研究开发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建立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开发系统,大力开发废物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生态产业链技术、环境工程技术等“绿色技术”,推行清洁生产。逐步构建节约型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建设节约型社会。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加快发展技术先进、环保型新燃料发电机组和水电、风电、核电。

    构筑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屏障。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积极发展生态示范园区。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农业和服务业,逐步形成共生互动的生态产业。

    组织实施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加快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建成一批林业生态县,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强化林地、林木、野生动植物和湿地资源保护。高度重视山区生态屏障的保护和建设,防止污染企业向山区转移。抓好地质灾害防治。依法查处无序开发资源等严重破坏生态行为,并限期恢复治理。

    九、坚持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规,依法治税理财

    加强税收征管。积极培育税源,健全税源管理及监控体系。建立统一完整的公共收入管理体系。完善省级财税收入分析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财税收入增长监测分析新机制。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堵塞漏洞,切实做到应收尽收,确保实现财税增长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强化支出管理。严格执行支出预算,严格控制各项预算追加,严禁擅自调整、改变预算用途。保障教育、“三农”、科技、卫生、环保等重点支出需要,新增财力主要用于保障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项目建设、保障社会稳定和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完善部门预算,全面铺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扩大政府采购的领域和规模。重点抓好资金分配、流转及使用绩效评价等环节的工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机制。逐步建立本级财政支出的有效监控机制。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完善预算编制、执行制衡机制,健全财政系统内部循环监督体系,从体制上防止截留、挤占、挪用财政性资金等行为。加强对重大工程项目的财务监督、跟踪检查。

    十、加快文化大省建设步伐,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群众。创新载体,引导全社会形成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知书达礼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传播科学知识,反对封建迷信与伪科学,丰富和发展新时期广东人精神。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文化综合实力。推进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等文化集团建设。加快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发展。推进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巩固和扩大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成果。大力繁荣文学艺术。加强文物博物工作。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大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振兴具有岭南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建设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基地。鼓励发展民营文化企业,形成多元化投资、全方位发展的文化产业体系。办好第七届亚洲艺术节暨第九届广东省艺术节、亚洲文化部长论坛、第二届中国国际音像博览会等文化会展活动,打造一批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加快新建省博物馆和省立中山图书馆改扩建工程等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基层特别是东西两翼和山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配合做好法国文化年在广东的文化交流活动。加强文化市场统一执法,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秩序。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鼓励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坚持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加强有广东特色和优势的基础性研究,促进原始性创新。启动建设一批创新平台,继续构建和完善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和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组织关键领域重点技术和制约我省产业发展的共性瓶颈技术的科研攻关。推进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创建50家专业镇技术创新中心、20家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加速各类科技园区、成果转化基地建设。高标准建设广东科学中心。切实保护知识产权,推动专利技术实施。做好技术标准工作。扎实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促进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突出抓好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继续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积极稳妥开展全免费义务教育试点。大力发展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继续扩大高等教育办学规模,争取普通高校研究生招生增长20%以上,本专科招生增长12%左右。积极推进广州大学城二期建设。推进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等各层次、各类型教育协调发展,扶持和鼓励民办教育发展。规范各类教育办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

    努力造就各类优秀人才。从培养、吸收和用好人才三个重要环节做好人才工作。加快实施“六大人才培养工程”。加强人才区域合作和海外智力引进,完善人才交流机制。加快人才政策法规建设,健全各类人才的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完善人才管理机制,构建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使岭南大地成为适宜创业发展和居住生活的美好家园。

    提高公共卫生保障水平。完善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和应急预案,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安排1.5亿元专项资金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完善东西两翼和山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推进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扶持民营医院发展,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医疗机构药品招标采购管理。加强卫生监督执法,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制订建设中医中药强省规划,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继续抓好预防保健工作,加强对非典、禽流感、艾滋病等疫病的预防控制。深入开展创建卫生城市、卫生村镇工作,提高城乡公共卫生水平。

    加快发展体育事业。认真备战十运会和2008年奥运会。积极筹办2010年广州亚运会、第24届亚奥理事会代表大会、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和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实施“小康体育工程”,继续加快推进体育设施、组织、活动、管理四个网络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五个百万人群”健身活动。实施“体育产业品牌工程”,大力发展体育产业。

    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和其它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完善以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加强计划生育队伍和服务网络建设。全面落实生育节育政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大力扶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落实党的宗教政策,贯彻宗教事务条例,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推动宗教界为社会稳定和发展服务。加快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重视民间组织的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巩固和深化殡葬改革。开展国防安全教育,增强全民国防意识,加强国防动员工作和民兵预备役建设。积极开展双拥工作。进一步做好统计、民政、外事、侨务、人防、气象、地震、档案、方志、参事、文史等工作。

    十一、努力创建文明法治谅解宽容社会环境,建设和谐广东

    加强利益协调,促进社会公平。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倡导和睦相助、友爱向善,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和谐相处。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方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规范分配秩序,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调控和监管,逐步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创建村民自治和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建设管理有序、民主文明的新型社区。

    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依靠各方力量维护社会稳定。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综合作用,及时发现和化解各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建立完善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化解矛盾的排查调处机制和运转高效的处置工作机制,营造有利于减少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良好氛围。切实做好信访工作,建立健全依法及时处理群众反映问题的长效机制。

    深入开展“严打”斗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特别是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和多发性侵财犯罪,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着力建设覆盖全省城乡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安全防控能力。开展创建“和谐平安社区”活动。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加强国家安全工作,严密防范和有效打击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做好防止和应对恐怖活动的预案。坚决扫除“黄赌毒”,取缔各类邪教组织。抓好监狱、劳教工作,重视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

    加强安全生产。大力推进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执法队伍和法制建设,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增加对安全设施的投入。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做好消防工作。严格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强化日常监管,排查整改事故隐患,建立健全防范化解重特大安全事故机制,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十二、认真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推动实现富裕安康

    坚持城乡并重的就业方针,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强化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加大就业岗位开发力度,全年新增就业岗位80万个。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全省城乡基本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管理基本制度。落实小额担保贷款、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再就业扶持政策。大力实施“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制度,开展农村贫困户就业扶贫行动,促进下岗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发展技工教育,建设好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复员转业军人安置和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工作。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关系协调,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社会保险参保率。研究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办法。加强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建设,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研究制定地方补充养老保险办法,加快实施企业年金制度。研究建立以失地农民为主的农民养老保障制度,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形式。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健全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险市级统筹和省级调剂制度。强化基金征缴和监管,积极探索基金保值增值的途径和办法,增强保障能力。加快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符合保障标准的城乡居民应保尽保。

    努力改善困难群众生活。扎实推进“十项民心作程”。建立健全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继续下大力气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子女入学难、看病难、打官司难、住房难等“四难”问题。完成解决农村180万人饮水困难工作任务。继续开展清理拖欠征地补偿款和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农民工工资工作。实行征地补偿费预存款制度。妥善解决农村“五保户”和特困户的生活困难。做好救灾救济工作,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发展社会福利和残疾人事业。做好老龄工作。支持慈善事业发展。重视解决优抚对象、企业军转干部、伤残军人以及特殊群众生活保障问题。

    创新扶贫开发机制。认真实施扶贫规划,坚持整村推进,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抓好产业扶贫、智力扶贫、旅游扶贫、劳务扶贫和农村安居工程。切实管好用好各项扶贫资金。建立发达地区接纳对口扶持地区农村劳动力机制。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做好农民外出务工的信息引导、管理和服务,取消对农民工的各种不合理收费,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

    今年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抓紧做好“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科学的方法进行规划编制工作,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贯穿规划始终,把增进人民福利、促进社会和谐放在重要位置,把促进城乡、区域、内外源型经济、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等协调发展作为主要任务。突出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围绕重大战略性问题,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研究论证可行的政策措施。突出做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改革开放等关系全局的重点领域和项目的规划,努力使“十一五”规划成为体现“五个统筹”、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是全面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按照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的要求,全面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努力建设廉洁务实高效政府、法治政府和人民满意政府。

    自觉接受监督。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和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的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办好人大议案。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接受新闻舆论和公众监督。加强审计监督。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努力建设廉洁务实高效政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在搞好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改进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方式,深入把握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规律,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科学调控的能力,增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的本领。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建立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对施政行为的全过程实施有效制约监督,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改进和完善政绩考核办法,探索建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严格执行统计法,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加强调查研究,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力戒文牍主义、形式主义。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着力推进行政审批网上协同办公,提高政府效能和公共服务质量。完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步伐。

    努力建设法治政府。积极配合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做好地方立法工作,夯实依法行政基础。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创新行政决策机制,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创新行政执法机制,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和水平;创新行政监督机制,提高行政监督效能。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规范行为,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违法要追究。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和规范行政许可程序,强化对许可行为的监督。积极稳妥地推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探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

    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做到怀为民之心,行利民之事,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开展“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完善公务员选人用人机制和考核指标体系,强化公务员培训,推进公务员轮岗交流,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依法行政、团结实干、作风严谨、廉洁为民的公务员队伍,使全体政府工作人员对党和国家的事业高度负责,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齐心实干,不断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各位代表,今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关键一年。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创造出新的更大的成绩,为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和实现富裕安康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龙巍洋)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