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02月10日 17:25   来源:广西日报   
   
    2005年主要任务

    今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为“十一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自治区党委八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认真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抓住当前有利时机,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财政收入增长12%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左右;城镇新增就业2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76‰以内。

    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体现了加快发展、实事求是和积极稳妥的要求,经过努力可以实现。关键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宏观调控中千方百计加快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更加注重做好“三农”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强化工业主导地位,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更加注重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夯实发展基础;更加注重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更加注重做好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各项工作,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一、以发展县域经济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强化“三农”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发展县域经济与加强“三农”工作相结合,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努力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培育壮大经济强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全面落实扶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挂钩联系和对口帮扶工作。

    完善县域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县(市)找准农业产业化与县域工业化、农民增收与财政增长的结合点,坚持用工业化的思路发展农业,用产业化的办法提升农业,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主体,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培育壮大一批生产总值超50亿元、财政收入超5亿元的经济强县。

    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今年自治区本级财政安排农业投入12.44亿元,比上年增长9.3%。

    各级财政也要增加农业投入。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各项资金,引导社会投资农业,力争全年完成农林水投资95亿元左右,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一是加强土地产出和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建设。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加强重大水利设施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广节水灌溉,建设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加快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搞好重点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加强农村沼气建设。二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建设。加快建设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建立完善新型农业创新体系。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快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加大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力度。三是加强农业物质装备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农机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四是加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建设。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五是加强农产品加工转化和市场开拓能力建设。加快实施农产品加工规划,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六是加强农业综合支持和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加快农产品信息网络和市场体系建设,健全防灾减灾体系。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优势特色农业。

    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着力提高“三个比重”:一是加快培育和壮大优势经济作物产业群,着力提高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的比重。巩固发展甘蔗、蔬菜、水果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培育桑蚕、食用菌、烟叶、中药材、香料、花卉等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优势产业规模化、区域化、品牌化。二是大力发展水产畜牧业,着力提高水产畜牧业在农林牧渔业中的比重。巩固提升生猪、家禽等传统养殖业,加快发展草食动物产业、牛奶产业、优势水产业,力争全年水产畜牧业占农林牧渔业的比重超过47%。

    三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着力提高优质农产品的比重。积极推进优质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加快无公害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

    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

    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今年对全区28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全部免征农业税,其他县农业税税率统一降至2%。

    组织实施好乡镇撤并工作。

    依法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机制,深化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积极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和销售市场,适当扩大储备粮直补范围,提高补贴标准。

    推进林业改革,加快林地使用权的合理、合法流转。加快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以县级联社为突破口的供销合作社改革。

    继续落实好农机具补贴政策。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进一步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

    二、以加快工业化进程为重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实施“工业兴桂”战略。同时,把发展工业与发展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等更好地结合起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和强优企业,促进工业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加大钢铁、汽车、制糖、水泥、有色金属、锰加工、化工、制药、食品等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全年完成技术改造投资230亿元,比上年增长15%。

    抓紧制定和组织实施做大做强制糖、烟草、制药、农产品加工等现有优势产业的实施方案及政策措施。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以大企业集团为开发建设主体,有序开发铝土矿、锰矿、锡矿、速生林、中药材、蚕茧、香料等优势资源,全力推进铝工业、林浆纸、锰系列深加工等新优势产业发展。支持强优企业发展,在有色金属、汽车、机械、电力、烟草等行业培育出更多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50亿元和30亿元的大企业集团。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制定和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严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产业发展,鼓励发展节约型、节能型工业,突出抓好制糖、有色、冶金、化工等重点行业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加快41个开发区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引进带动能力强、产业关联度高的工业项目,促进园区经济加快发展。以体制和机制创新推动桂林、南宁、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北海高科技园区加快建设,推进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抓紧制定和实施海洋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及相关政策,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深化产业分工,加快发展服务业。

    引导服务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改造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培育品牌,形成网络,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围绕把我区建设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商贸中心和物流中心,加快发展会展业和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发展咨询、法律服务、科技服务等中介服务业。鼓励和扶持发展社区服务业。

    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做好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供需衔接。

    加快电源电网项目建设,全年新开工装机规模540万千瓦左右,投产规模140万千瓦左右。加快推进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新开工南宁(坛洛)至百色、全州至兴安、兴安至桂林、八步至灵峰、岑溪至兴业等高速公路500公里以上,建成南宁至友谊关、百色至罗村口等高速公路240公里左右,推进铁路建设一揽子计划的加快实施。继续实施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绝大部分项目要在年底前建成投产。统筹抓好煤源和煤运工作,重点保证发电企业和大型骨干企业用煤。努力缓解缺电矛盾,优先保证居民、公共事业单位、学校、医院、重点企业、重点工程和重大活动用电,严格限制高耗能、低产出企业用电。组织好成品油供应,确保重点行业和重点工程用油。强化运力协调,做好铁路、公路、水运等各种运输方式的相互衔接,确保煤炭、化肥等重要物资运输。

    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做好中心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专项规划间的衔接。充分利用纳入城市规划的农林场国有土地促进城市组团发展。积极引导多元投资主体参与城市道路、桥梁、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防洪堤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严格拆迁管理,抓好“城中村”改造,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经济,提高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整合力量推进县城和小康示范镇建设。坚持走产业兴镇和集约化发展道路,将各类工业区、乡镇企业小区作为城镇新区来规划和建设。鼓励和引导农民进城安居置业。

    三、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主动适应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新形势,把多方筹措建设资金、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更好地结合起来,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00亿元以上,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强劲拉动。

    调整投资结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入。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方向选项目、报项目、上项目。多上快上国家重点支持的交通、能源、水利、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生态环保、农村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以及重大技改项目和新优势资源开发项目。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加重视推进工业项目建设,全年完成工业投资500亿元以上,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35%左右。

    完善工作机制,集中力量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健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激励机制。分层次统筹推进一批重大项目新开工,全年规模以上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500亿元左右。自治区重点抓好一批跨地区和关系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新开工,各市主要负责推进对本地区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项目新开工。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全年规模以上在建项目完成投资850亿元左右。创新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机制,大力推进须由国家核准的事关全局重大项目的规划和前期工作,力争一批重大项目列入国家中长期规划。强化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培育壮大多元投资主体,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

    运用市场机制筹措建设资金,加快引进和培育壮大多元投资主体,形成促进民间投资的激励机制、基础设施建设的良性循环机制和灵活高效的资本运作机制。引进更多的国内外资金。争取更多的银行贷款。推动企业上市,提高上市公司融资能力,引导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积极争取国债资金、中央预算内资金、财政专项资金和政策性贷款。有计划地把政府投资建成的部分基础设施项目向社会转让经营权或股权,将收回的资金进行再投资,增强政府扩大投资能力。统筹安排使用好各类政府性建设资金,引导和带动社会投资。

    四、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抓住有利时机,着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的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力争年底前完成全区规模以上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

    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推进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推进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积极培育富有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和强优企业。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国有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规范中小企业管理层收购。继续推进政企分开,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监管方式,对所监管的国有企业实行严格的经营业绩考核制度。

    着手研究国有资本预算制度实施办法。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出资人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为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平等竞争、一视同仁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垄断行业、公用事业以及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其他行业和领域。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和重组。运用担保、贴息等手段扶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拓宽非公有制企业融资渠道。加强和改进政府服务、监督和管理,维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保护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诚实守信。推动非公有制企业体制、机制、技术和管理创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做大做强。

    深入推进投资体制改革。

    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抓紧制定相关实施办法和配套措施,及时废止或修改不符合新要求的投资管理规章、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制度。做好项目核准制执行中新老办法的衔接,加强对项目备案工作的指导。研究制定自治区本级预算内投资管理办法,推进代建制试点工作,建立投资决策责任制,实行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度和重大投资项目后评估制度。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继续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及政府采购制度等各项改革。改革和完善自治区对下财政体制,从今年起对部分税种实行自治区与各市县分享,实行比较规范化的分税制;增强自治区对地方财力不平衡问题的调节能力,继续帮助基层缓解财政困难;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实行奖补结合的办法,调动地方加快经济发展和增收节支的积极性。

    统筹推进其他各项改革。

    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抓紧建立自治区级产权交易市场,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加快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大专项整治工作力度,深入开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农资等违法犯罪活动,打击各种形式的商业欺诈行为,打击偷逃骗税和非法传销。加大保护知识产权力度,严厉打击盗版、侵权违法行为。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公用事业改革步伐。推进水价、电价、教材价格、旅游价格改革,完善涉农价格政策,理顺交通运输、药品、医疗服务价格。支持和配合国家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稳步推进其他各项改革。

    五、以招商引资为重点,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和“东靠西联、南向发展”区域合作战略,充分运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促进对外开放上新水平。

    加强和改进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引进国内外资金。

    统筹抓好利用内资和外资工作,全年实际引进区外境内资金300亿元以上。突出抓好博览会签约项目、两广合作项目、桂港澳合作项目和桂浙合作项目的落实。健全招商机制,创新招商方式,促进招商引资企业化、专业化、社会化。

    积极推行项目融资、股权投资、经营权转让、企业并购、境外上市等利用外资方式。突出抓好重点园区、重点产业、重大项目的招商引资。面向日本、韩国、东盟和粤港澳台及长三角等地区开展重点专题招商。深入推进“百企入桂”工作。鼓励国外大公司到我区设立生产制造基地。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

    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着力解决外来投资者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对招商引资项目的协调和服务,建立项目引进一条龙服务体系、项目建设全方位服务体系和项目开工投产后的经常性服务体系。健全招商引资激励机制,改进招商引资考核办法。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努力扩大外贸出口。

    深入实施内外贸一体化、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战略,加快进出口促进体系建设,落实好国家有关贸易便利化措施和出口退税政策,实现外贸出口增长11%。

    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促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扩大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推动具有竞争优势的传统产品创品牌,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优化外贸经营主体结构,增强出口经营主体活力。巩固传统出口市场,全力开拓东盟市场,扩大优势产品对东盟国家的出口。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扶持和推动制糖、机械、水电等优势行业企业到境外,尤其是到东盟各国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加快推进利用国外煤炭、矿产等资源性项目的前期工作。做好入世后过渡期各项应对工作,提高运用世贸组织规则的能力。

    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积极参与区域合作。

    精心做好第二届博览会的各项筹备工作。突出抓好招商招展、落实签约项目和宣传推介等工作。加快建设相关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完善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办展模式,形成博览会良性发展机制。把办好博览会与加强区域合作更好地结合起来,形成办好博览会与推进区域合作的良性互动。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充分发挥我区桥梁、枢纽和重要平台作用。积极参与泛珠三角经济区建设,深化与粤港澳的全面经济合作,促进基础设施、产业与市场的对接。拓展与长三角等区域的经贸合作,扩大合作规模,提升合作水平。巩固发展与大西南的经济协作,积极推进南贵昆经济区建设。

(责任编辑:龙巍洋)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