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贵州省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贵州省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02月10日 17:34   来源:政府网站   
   
    2005年政府工作主要任务

    今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省委九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更加坚定不移地贯彻发展是硬道理,更加坚定不移地贯彻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更加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继续抢抓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机遇,加大力度实施我省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着力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确保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的各项任务。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1)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左右,第二产业增长13.5%,第三产业增长10.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新增100亿元以上。(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4)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100元,实际增长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以上。(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左右。(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内。以上目标是预测性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力争超过,把各方面的工作任务完成得更好。

    围绕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去,把工作重点真正转移到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上来。今年的政府工作重点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增加农业投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在国家明确的减税幅度基础上,全部免除农业税。增加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并按照简化手续、方便农民的原则完善补贴办法,扩大良种补贴范围和品种,进一步增加对大型农机具更新购置、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投入。省级财政新增安排3亿元财政性建设资金,重点用于乡村公路、农村小型微型水利设施、农村沼气、农村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建设。地县财政也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按照突出重点、相对集中、统筹使用的原则,建立涉农资金统筹协调机制。积极争取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继续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加强化肥等农资价格监管,完善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坚持走内涵式发展粮食生产的路子,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发挥政策和科技作用,充分挖掘耕地潜力,确保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550万亩左右,粮食产量稳定在1150万吨左右。提高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粮食品种普及率,确保杂交水稻、杂交玉米播种面积分别达到950万亩以上,力争马铃薯种植面积800万亩,其中脱毒马铃薯占50%。以加厚土层、提高肥力和配套建设“三小”水利设施为重点,加强基本农田建设,高标准实施坡改梯工程50万亩以上,加大中低产田土改造力度,启动实施洼地排涝工程。

    以发展生态畜牧业为重点,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强畜禽良繁体系建设,继续安排畜禽养殖良种补贴;加大引草入田和草地改良力度,完成冬闲田土种植牧草100万亩以上;加快动物疫病监控和防治体系建设,确保强制免疫率达到100%;把畜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和沼气池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生猪饲养、林下养鸡和以牛、羊、鹅为重点的草食畜牧业;新建45个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发展城郊型畜牧业,搞好养殖小区示范,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确保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切实抓好油菜、烤烟、反季节蔬菜、辣椒、果品、花卉和中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生产,加快推进黔北优质油菜基地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搞好农业投入品和生产环境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培育与引进相结合,力争引进一批省外优强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名优品牌,使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上规模、上档次,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户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的利益共同体,引导和支持乡镇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加强以产地批发市场为重点的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开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大力促进农产品流通。充分发挥供销社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作用,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积极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研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体系,形成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大力推广良种良法,继续实施“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认真组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扶持一批科技示范户。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努力保证公益性技术推广工作的经费需求,积极稳妥地将一般性技术推广和经营性服务分离出去,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

    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大力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建立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和转移统筹协调机制。紧紧围绕劳务市场需求,整合各方面的培训经费和教学资源,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统一协调、各方参与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实行培训经费与培训转移就业情况挂钩,大力推广订单培训等培训方式。鼓励和支持输出地政府与输入地政府及用工企业合作,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实行定向输出、定点输出;引导农民的自发输出;通过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步伐等,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高度重视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鼓励工会、共青团、妇联及其他社会组织帮助农村劳动力转移。

    按照“三个基本”的要求,扎实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多渠道增加对扶贫开发的投入,省财政新增直接安排用于扶贫开发的资金2000万元,增长66.7%。继续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两基”攻坚和农村公共卫生的项目和资金要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加大开发式扶贫力度;落实土地等生产条件,加强配套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将定期救助制度实施范围扩大到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三类乡镇,接受救助的特困群众达到65.6万人。继续落实100个一类扶贫重点乡镇各项扶持政策,做好1000个一类扶贫重点村的整村推进工作,切实抓好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和产业化龙头企业扶贫等重点工作。继续实行行政机关和领导干部扶贫联系点制度。积极推广参与式扶贫。实行扶贫项目公示和项目决算公告制度,完善项目验收制度,加强扶贫项目和资金审计监督。努力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切实抑制返贫。坚持一手抓扶贫、一手抓促强,做好经济强县建设工作,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加快发展。

    二、加大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努力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

    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建设。交通方面,加快建设玉三、三凯和镇胜高速公路,开工建设贵遵公路扎佐至南白段改扩建工程和贵阳过境高速公路,抓紧做好贵新公路都匀至新寨段改扩建工程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和改造二级公路500公里以上,加快县际油路改造和通乡油路、通村公路建设。选择一批有条件的地县,开展通乡油路和通村公路“以县为主、包干建设”试点。开工建设黔桂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和黄织铁路、贵阳铁路枢纽,启动实施龙洞堡机场扩建工程,力争建成荔波机场,确保黎平机场通航,加快赤水河航道整治和天生桥库区港口建设。水利方面,加快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新开工“滋黔”一期工程中的一批项目,加快大型灌区改造、病险水库治理等工程建设,启动实施“益民工程”。对按合理工期应收尾的水利项目,要加强分类指导,落实配套资金,确保全面完工。能源方面,以大型煤矿建设为重点,开工建设龙凤、小屯、糯东、五凤等一批大型骨干煤矿,加快推进煤电联营和一体化。统筹解决好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用煤问题。集中力量抓好“西电东送”第二批电源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第三批电源项目建设。加快乌江、南北盘江、清水江等流域的水电开发和其他河流的中小水电项目开发。同时,确保建成中铝公司贵州分公司年产17万吨电解铝技改项目,力争建成年产40万吨氧化铝改扩建项目;开工建设开阳年产60万吨合成氨和年产120万吨磷铵、安龙重化工基地、开磷集团年产60万吨硫基复合肥、遵义年产80万吨氧化铝等项目和松河年产300万吨煤焦化工程;加快黔北年产20万吨竹浆纸一体化项目建设进度,做好黔东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争取煤炭液化项目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按照“投产一批、续建一批、新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抓好项目库建设。

    全面完成“十件实事”。(1)确保“西电东送”电源点建成投产装机250万千瓦,实现向广东送电400万千瓦;新开工15个左右百万吨级的大型煤矿,新增煤炭生产能力1200万吨。(2)建成油路3000公里、通村道路10000公里,遵崇高速公路建成通车。(3)确保全省“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85%以上,基本实现全省“两基”攻坚目标。(4)解决30万贫困人口温饱,完成易地扶贫搬迁4万人。(5)新建和改扩建规范的县计生服务站10个,建设规范的中心乡镇计生服务站27个,改扩建乡镇计生服务站30个。(6)继续实施“渴望工程”,解决农村25万户、112.5万人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建成农村沼气池20万口。(7)完成5000座农村卫星广播电视收转站的数字化改造,新建5000座50户以上自然村卫星广播电视收转站,新增3000个行政村通电话。(8)全面完成92个疾控中心、85个传染病院(区)和9个紧急救援中心建设任务,实施地氟病防治改灶项目。(9)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30万人(其中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引导性培训20万人)。(10)新建贵州农经网乡镇信息服务站370个,全面完成贵州农经网“信息入乡工程”建设任务;建设村级农经网信息服务示范点200个。

    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和投资渠道。一是努力增加政府投入。围绕国家国债和财政性建设资金投入的重点,在农村基础设施和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基础教育、公共卫生体系、公检法司设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准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争取国家加大对我省的投入。在进一步增加省级财政性建设资金的同时,加快项目安排和资金拨付进度,管好用好各类贴息、补助以及各类专项资金,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土地、矿产、林地和水资源的出让收入及各类专项资金、基金进行全面清理,逐步实行统筹使用。抓紧建立项目建设地方配套资金到位激励约束机制。二是积极争取金融支持。建立政府与在黔金融机构之间紧密联系的工作机制,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协调、沟通,努力争取金融机构加大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创新融资方式,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积极发展风险投资,争取国家支持在一些重点领域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努力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切实发挥现有投资公司的作用,积极探索在交通、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等领域组建国有或国有控股资本运营公司。三是努力扩大招商引资规模。用好的项目吸引客商,鼓励和引导外来投资者参与我省国有企业资产重组,兴办初级产品特别是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并通过经营权转让和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吸引外来投资者参与我省收费公路、风景名胜区内项目以及市政公用设施等项目建设;严禁引进不符合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项目。用好的环境吸引客商,完善并落实扩大招商引资的有关政策,切实提高对外来客商的服务质量;加快建立改善投资环境的长效机制,积极建设“诚信贵州”,抓好以政府信用为核心的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信用评价制度,抓紧做好政府各部门信用公众评议试点准备工作;不断完善对各市、州、地的投资环境综合考核办法,从今年起对考评结果进行公告;严格执行损害投资软环境责任追究制度,抓住典型案例,加大查处力度。用好的方式吸引客商,充分发挥企业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主体作用,采取委托招商、代理招商、专业化小分队招商、产业组团式招商、定点定向招商等方式,提高招商引资工作效率。

    三、加快推进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做强做大现有支柱产业。按照“市场主导、企业运作、政府推动、注重实效”的原则,制定并启动实施“百亿企业”建设方案,尽快提高大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和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积极推进国有企业资产重组,重点完成全省卷烟工业企业的整体整合,加快推进水钢等一批有条件的企业与省外优强企业联合重组,积极促进省内煤炭企业重组,鼓励和引导制药企业、药材基地联合重组,加快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大型制药企业。以完善安全生产设施、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技术水平为重点,启动实施一批重大技改项目,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重点抓好贵阳卷烟厂异地改造、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新增2000吨茅台酒生产能力技改、水钢节能降耗改造及炼钢和配套设施建设、水城矿业集团安全系统改造等项目的实施。多渠道筹措技改资金,积极争取国家技改专项支持,适当增加省级财政的技改贴息资金投入,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和外来投资者参与企业技改。各类担保机构要对企业技改给予积极支持。

    加强对高耗能行业的调控。按照“产量不减,市场不丢,扶优汰劣,渐次调整”的思路,对市场供不应求、技术含量高、执行环保措施好、节能有成效的企业和产品,继续给予大力支持,并积极引导其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技术装备水平,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群。与此同时,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严格实施土地、环保、能耗、物耗、质量、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逐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加强和完善经济运行调节。在努力增加煤、电有效供给的同时,认真落实保电顺序,按照适当兼顾地区平衡和效益优先的原则,新增电量由省集中调配;贯彻落实差别电价政策,研究试行丰枯电价和分时电价等措施,切实提高用电效益。足额征收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合理提高电煤政府指导价,逐步建立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建立和完善电煤储备制度,落实省内电煤供应保障责任体系。进一步落实“三保两挂钩”的铁路运输措施,严格外运车皮调度管理,努力增加非煤物资外运,特别是确保高附加值、高利税和出口产品外运。

    大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推进省外大企业大集团参与微硬盘项目重组,支持南方汇通微硬盘公司做好维护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扩大微硬盘生产规模;推进以微硬盘、电子元器件和视讯产品等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新型复合材料及应用、新能源材料及制品、先进陶瓷材料、电子功能材料等新兴材料产业,抓好一批产品开发及产业化项目的实施,加快新型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制造业,积极支持国防科技骨干企业发展。加快轻工业发展步伐,在抓好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的同时,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轻工业发展的重点,各级财政支农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要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基地建设、科研开发、技术服务、质量标准和信息网络建设,并把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列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技改贴息等方面的优先扶持对象,省级乡镇企业发展基金60%以上要用于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

    加快发展服务业。继续把旅游业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龙头来抓。办好“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以此作为我省旅游推介的一个重要载体;尽快出台并实施风景名胜区内项目特许经营相关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特许经营行为;深化旅行社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支持各类旅行社规范、健康、快速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市场主体作用;继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以纪念遵义会议70周年为契机,抓紧制定和实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加快发展交通运输业特别是公路运输业,大力支持省内公路运输企业发展,积极吸引省外投资者到我省兴办运输企业;抓紧研究制定鼓励营运车辆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提高我省公路运输能力和客货运输车辆档次;大力发展农村客运,加快农村客运网络建设,鼓励客运企业进入乡村客运市场,积极探索城乡客运一体化;进一步加快客货运场站建设。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社区信息化建设,努力构建统一的信息网络平台。改造和提升餐饮、商贸等传统服务业,积极推进现代物流业、社区服务业,以及金融、咨询、法律、科技服务等新型服务业发展。把扩大消费需求与加快发展服务业结合起来,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落实经济适用住房优惠政策,根据不同需求加快住宅建设,扩大住房消费;加快城市道路和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汽车相关服务业,促进汽车消费;加强农村水、电、路和邮政、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

    稳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以经济流向为主导的城镇化发展方略,科学制定和严格执行城镇规划,注重产业和市场培育。大力推进以贵阳为龙头的城市经济圈建设,继续支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好金阳新区,加强招商引资,促进产业聚集。加快发展其他区域中心城市,抓好县城和具有特色的集镇建设。加快城镇供水、供电、道路、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引导小城镇集约化发展。

    四、坚持生态立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在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生态建设和保护工程的同时,进一步采取综合措施,解决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和森林管护问题,巩固提高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成果。在加强公益林管理的前提下,积极搞好天保工程区人工商品林采伐试点,放开、搞活商品林,积极发展经果林和以坑木林、竹木纸浆原料林为重点的速生丰产商品林。认真总结和完善石漠化治理经验,在以县为单位搞好治理规划编制工作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全省石漠化治理总体规划。继续推进生态恢复试点示范工程建设,探索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抓好重点地区生态恢复工作。加强对有害生物的监控与防治。

    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切实抓好红枫湖、百花湖等饮用水源保护区,清水江、三岔河、乌江、赤水河及重安江、北盘江等重点流域,贵阳等中心城市以及酸控区的污染治理。继续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对于磷化工、煤化工、钢铁、铁合金、电石等行业未达标的污染企业,要按照国家及省有关要求限期实现达标排放,已达标的要实现稳定达标排放;新建火电厂必须同步建设和投入使用脱硫设施,已建成的要加快脱硫设施建设进度,限期实施脱硫;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城市周边和饮用水源地范围内的电厂和化工等高污染企业实施搬迁。今年重点抓好贵阳、清镇、遵义、凯里电厂的大气污染治理和宏福实业开发总公司、水城矿业集团公司、水城钢铁集团公司、水晶有机化工集团公司的水污染治理,确保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积极调整城乡能源结构,提高城市燃气和农村沼气普及率。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牢固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并将其作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和先进经验,加强对钢铁、有色、电力、煤炭、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的能源、原材料和水等资源消耗的管理,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认真落实国家关于资源综合利用的各项优惠政策,抓好大宗工业废弃物、煤层气、煤矸石、共伴生矿和尾矿渣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开发和引进,鼓励对粉煤灰、黄磷渣、磷石膏、硫石膏等大宗工业废弃物进行规模化综合利用。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抓紧制定并实施清洁生产规划和方案,在重点城镇、重点工业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试点,推行重点排污企业公告制度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制度。积极支持贵阳市搞好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抓好开阳磷煤化工生态工业基地等项目的实施。

    依法加强土地和矿产资源保护。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继续实行从严从紧的建设用地供应政策,把好土地“闸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努力盘活土地存量,加强土地节约利用,鼓励建设项目多用坡地、少占耕地,用好关闭破产企业的闲置土地。耕地开垦费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等,要专项用于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按照中央部署,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非法勘查开采,依法查处非法转让矿权、圈而不探、以探代采和破坏性开采行为,积极推行生态型开采和边采边恢复模式。全面推进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培育和规范矿权市场。

    五、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努力消除制约经济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全面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规范的股份制改造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鼓励省内外优强企业和外资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我省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尽快形成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和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争取新增一批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加快国有困难企业退出市场步伐,稳步推进振华集团所属10户电子军工企业和剑江化肥厂等4户省属国有企业的关闭破产工作,启动实施贵州云雀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安吉厂等5户中央下放企业的关闭破产,争取24户地方企业列入国家政策性关闭破产计划,切实做好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地方的工作。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省国有中小企业改革的意见》,加强对国有中小企业改革的指导,确保改革任务如期完成。在国有企业改革改制过程中,要充分听取职工意见,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争取国家支持,提出省属国有商贸企业改革试点方案。建立健全国有产权和股权流转、交易等相关管理制度,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逐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和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激励约束机制。在省国资委监管的国有企业中推行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加快建立党管干部和市场配置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相结合的用人制度,力争在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公开招聘高级经营管理者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

    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认真落实中央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政策措施,为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平等竞争、一视同仁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垄断行业、公用事业以及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其他行业,重点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农产品和资源深加工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进一步拓宽非公有制经济融资渠道,依法协调配套使用现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资金,鼓励非公有制企业通过中小企业板市场、项目融资等渠道和方式筹措资金,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逐步提高担保能力。加强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服务体系建设,在企业创办、产权交易、技术创新、人员培训、国际合作以及法律、信息等方面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完善的服务。切实保护私有财产权和非公有制企业及其职工的合法权益,严肃查处各种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等损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在劳动合同、工资报酬、劳动保护等方面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监管。

    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和财政体制改革。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抓紧制定、完善和出台我省的相关配套措施,加快推进核准制和备案制,及时废止和修订不符合投资体制改革要求的政策规定和行业准入标准,落实企业投资主体地位。逐步建立政府投资决策后评价制度,完善责任约束机制和责任追究制,逐步在市、州、地推行政府投资工程项目代建制。加大省级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力度。扩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试点范围。完善和规范政府采购制度,实行监督职能和组织实施职能彻底分开。开展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完善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税收征管。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强化政府债务管理,防范财政风险。

    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配套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县乡财政管理方式三项改革,组织开展乡村债务清理工作,抓好化解乡村债务试点。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继续做好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和组建农村合作银行的工作,基本完成全省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做好增资扩股和降低不良贷款工作。加大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力度,采取股份制、撤并重组等方式,壮大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实力,强化其在粮食购销和储备中的主渠道作用。对整体优势不明显或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稳步推行承包租赁或破产拍卖。

    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积极参与“泛珠三角”等区域经济合作,细化与重庆等周边省区市合作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办好六省区市经济协调会第20次会议。继续深化与四个对口帮扶城市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具体管理办法,积极争取并用好国家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国家西部地区外经贸发展促进资金,切实用好省外经贸发展资金和出口信用担保基金,重点支持农产品、机电产品和资源深加工产品出口。积极做好在我省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设立信息技术产业出口加工区的申报工作。利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机遇,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东盟各国开拓市场、扩大出口,并开展境外投资。力争全省进出口总额突破17亿美元。

(责任编辑:龙巍洋)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