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上海市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上海市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02月17日 10:40   来源:东方网   
   
    (七)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社会保障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要基础,各级政府必须把促进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

    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继续实施新增就业岗位计划,力争今年新增就业岗位50万个。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落实税费减免、小额贷款基金和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加强开业指导,促进微小型企业、非正规劳动组织、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发挥它们在创造就业岗位中的作用。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领域积极开发一批“万人就业岗位”项目,帮助年龄较大、就业比较困难的人员实现再就业。坚持开源与节流相结合,控制就业岗位流失。继续实施技能振兴计划,建立市、区(县)两级公共实训基地,加快中高级技术工人的培养,缓解就业结构矛盾。加强劳动监察,规范劳动力市场。

    按照“完善城保、建立镇保、逐步淡出农保”的思路,加快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机制,规范社会保险基金征缴、使用和管理,加强政府和社会监督,确保基金运营安全。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建立补充保险,积极发展商业性养老、医疗保险。建立工伤保险。稳妥推进小城镇社会保险制度,落实相关配套政策。继续做好帮困救助工作,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保障基本生活的同时,实行分类救助,鼓励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主动就业。

    深化医保、医疗和医药的联动改革。坚持基本医疗保基本的原则,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实施医保分类给付,深化定点医疗机构的契约化管理,规范基本医疗服务。进一步扩大医保定点药店数量,推进药品流通体制机制改革,鼓励“平价药房”规范健康发展,让群众用上价廉质优的放心药。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和服务模式,引导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探索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二、三级医院的转诊制度。开展公立医院医药分离试点,完善补偿机制,逐步解决“以药养医”问题。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推进管办分离。推动中外合资合作办医和社会多元办医,加快建设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建立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医疗服务市场。

    继续做好社会福利、社区管理等工作。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扩大社会养老服务,逐步形成覆盖老年人口的居家养老照料和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关心残疾人就业和基本生活,做好2007年特殊奥运会的筹备工作。加快推进社区建设,培育和发展社区政务类、服务类公益性民间组织,提升社区公共服务功能。加强国防教育,进一步提升双拥工作内涵,实行优抚规范化管理,深化退伍军人安置工作改革。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要重视和加强人民来信来访工作,完善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妥善处理好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各类问题。坚持依法管理,规范动拆迁、征地农民安置、企业转制等方面的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社会治安管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

    (八)加强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事业体系,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要建设若干现代化、功能性的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和一批公益性、基础性社会事业项目,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整体素质。

    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全面实施教育综合改革试验为动力,加快教育体制和机制创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与经济、科技的紧密结合,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继续实施高校布局结构调整,重点加强杨浦知识创新区和闵行紫竹科学园区的建设,加快松江、南汇等大学园区的发展。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促进高校进一步依法自主办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继续改善基础相对薄弱的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改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适龄子女的就学条件。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设一批示范性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知识型技能人才。

    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为抓手,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壮大经营性文化产业。加强图书馆、博物馆建设,重点扶持体现上海优势和特色的公益性文艺院团的发展,启动建设百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百个科普教育基地等一批公益性基础项目,完成上海科技馆二期工程,建成东方艺术中心,启用市档案馆外滩新馆。繁荣文艺创作,实施精品战略,办好艺术类院校,优化文化环境,推动文化创新,努力使上海成为优秀文化人才、文化艺术精品和高质量文化要素的集聚地,不断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和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集团,增强上海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完善文化行政管理机制,健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深化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文化发展,为各种文化机构和文化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继续办好上海国际艺术节等重大文化活动,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上海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理论支撑。

    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科学精神和社会正气,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实践和丰富上海城市精神。实施“迎世博”文明行动和文化行动,促进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上海。加强科普工作,推进“四五”普法,扩大和完善志愿者服务活动,进一步提高市民素质。

    加强公共卫生和体育事业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加大对公共卫生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全面实施“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和“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建成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加快公共卫生医疗救治机构建设,完成市、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的建设,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不断提高疾病预防水平。大力推进乡镇卫生院建设,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引导和支持广大市民广泛参与各种健康促进活动,提倡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建成上海国际赛车场,办好一级方程式世界锦标赛中国站比赛,有重点地加快竞技体育发展,办好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加快百个社区公共运动场等社区健身设施建设,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

    完善人口综合调控体制。加强综合协调、综合研究和政策综合配套,坚持重心下移、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依托社区,建立属地化的人口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稳步推进妇女儿童发展实事项目的实施,切实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九)坚持实行分类指导、差别政策,促进区县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根据各区县不同的功能定位和实际情况,实行分类指导、差别政策,全面提高区县发展水平。

    强化中心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完善城区功能设施,提高管理水平,改善发展环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高质量的文化娱乐和生活服务业。加强产业发展导向,按照“一业特强,多业并举”的要求,加快发展特色经济与优势产业。

    以推进“三个集中”为重点,加快郊区发展。突出重点、积极有序地推进郊区城镇建设,加快建设试点城镇,合理归并农村自然村落和居民点,促进人口向重点新城和小城镇集中。加大郊区工业园区整合力度,积极推进工业向产业基地和重点园区集聚,使郊区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加强小城镇和工业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格实施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重视做好“三农”工作。

    继续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保持粮食生产稳定。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民非农就业,逐步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积极实施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促进区县经济合理布局、协调发展。在中央对上海实行的财税管理体制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市与区县地方财政收入的分配关系。探索建立“税收属地征管、地方税收分享”的财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在浦东新区率先实行试点;在崇明实行地方税收全留,并加大对崇明的转移支付力度,支持崇明建设生态岛;对中心城九个区特定服务性行业和郊区市级工业园区,实行市级税收增量全留区级,并通过转移支付对财力较为薄弱的区县,实施部分公共支出项目最低财力保障和专项财力补助,加快建设公共财政框架,为全面实施财税管理体制的目标模式奠定基础。

    坚持管理重心下移,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和机制。在加强综合调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区县在经济发展、城市管理、环境治理、社区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明确第三级管理机构的职责,增强街道、乡镇的公共服务职能。积极探索网格化管理的新模式,加快资源整合,逐步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十)加强依法行政和政府自身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依法行政,推进政府管理方式、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创新,不断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努力建设一个忧民所忧、乐民所乐的服务政府,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责任政府,依法行政、公正严明的法治政府。

    继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切实将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主上来。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调节经济的方式,加强统筹规划,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管理经济。要加强市场监管职能,切实做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更加注重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加强社会事务管理,维护社会公正。要更加注重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服务系统。继续加强公共财政建设,逐步加大财政对落实科教兴市战略、发展社会事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投入。继续深化机构改革,合理设置内部机构,优化人员结构。

    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能力,是衡量政府工作的重要标准。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强化法治观念,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做到依法办事、依法决策、依法处理问题,既不失职,又不越权,把政府各项行政行为纳入法制化的轨道。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现有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有关行政许可规定,实施施工图审查改革等一批重点审改项目,依法规范行政行为。进一步改革和理顺行政执法体制,扩大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范围,推进城市管理领域的综合执法。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实施市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进一步增强行政透明度。

    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决策程序。要充分利用社会智力资源,建立健全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和决策责任制,不断优化政府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健全决策信息反馈和决策后评估机制,为决策的不断完善和优化提供客观依据。实行定期向市人大常委会通报重要工作情况的制度,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重视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

    坚持从严治政。大力推进勤政廉政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加大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政风行风建设力度,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严格要求,严格责任,严格管理,努力建设一支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政府公务员队伍。全体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居安思危,反骄破满,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做事。坚持发扬“两个务必”的优良传统,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把实现群众的愿望、满足群众的需要、维护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记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的疾苦急于一切、群众的呼声先于一切,时刻把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放在心上,充满感情、全力以赴地去解决,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各位代表:上海的未来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要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新的发展,任务更加艰巨,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时代的召唤当作前进的动力,把崇高的使命化为积极的行动,以更足的干劲、更实的作风,适应新形势,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再攀新高峰。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造更美的城市,更好的生活!

(责任编辑:龙巍洋)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