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河北省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河北省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02月17日 10:50   来源:河北日报   

(点击查阅更多2004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04年1月12日 季允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河北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请省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03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我省发展进程中重要而又很不寻常的一年。

    全省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河北省委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战胜非典疫情巨大冲击,圆满完成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一)经济建设出现令人鼓舞的好形势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预计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900亿元以上,增长11.5%,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9%、14.3%、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万元大关。全部财政收入完成634.2亿元,增长16.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35.4亿元,增长15.2%。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拉动增长强劲。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95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734亿元,分别增长16%和14%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均创近年来最好水平。

    经济运行质量提高。速度和结构、效益比较协调。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8.9%提高到9.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11.2%提高到12%以上,传统优势行业支撑力增强,冶金、医药、化工三大行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45%以上。工业产销率达到98.4%,提高0.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增长5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住房、汽车、通信、教育等正在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受非典冲击最大的旅游业迅速恢复、快速发展。企业自主投资积极性提高,自筹资金增长35%,占资金来源的70%,经济增长内生机制作用增强。

    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市场和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建设,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推进产业化经营,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粮食总产大体与往年持平,商品粮库存较为充足。畜牧、蔬菜、果品三大支柱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龙头企业营业收入达2500亿元,增长25%;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694个,辐射带动农户324万户。调整完善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00亿元,增长20%以上。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以上,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投资分别增长60%、40%和41%。新开工项目6700个,增长10%,其中500万元以上的2350个,是近10年来最多的一年。

    国企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全面推进企业转机建制,省属577户企业分类改革顺利推进,其中36户重点企业改革方案进入实施阶段,省直部门425户企业改组改制全面启动。完善授权经营制度,组建省工贸、外贸两个资产经营公司。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加快,全省5037户市县属国有企业实现国有资本退出。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全面展开。省属29户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基本完成。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利润增长55%,国有经济活力明显增强。有7家企业在境内和香港、新加坡上市融资或再融资,直接融资额达48.7亿元,为历年之最。

    民营经济全面提速。预计全省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实现营业收入均增长15%以上,提供税收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达到35%以上,新增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企业750家。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7.3%提高到40%以上。

    对外开放成效显著。预计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5.1亿美元,增长44.1%,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2.5亿美元,增长51.7%。进出口总额完成88亿美元,增长32%,其中出口58亿美元,增长26%。新签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合同金额增长32%。引进内资320亿元,引进人才3.7万名,签订经济技术合作项目4100项,分别增长27.7%、12.8%和7.4%。投资环境明显改善,一批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落户河北。

    (二)社会事业呈现全面发展的新局面

    切实加强科技和教育工作,增强了经济加速发展的支撑力。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高。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重点加强了企业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组织实施一批科技攻关项目,传统优势产业得到改造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科技进步对工农业发展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4%和50%。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两基”进一步巩固提高,改造中小学危房77.6万平方米。普通高考录取人数增加2.24万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取得重大突破,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由6个增加到13个,博士点由62个增加到96个,硕士点由289个增加到47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由10个增加到24个。新组建河北工程学院、河北北方学院两所本科院校,新增12所职业技术学院。

    切实加强卫生和体育工作,增强了疾病防控的保障能力。全省卫生事业投入31.7亿元,重点加强疾病防控、农村卫生和环境卫生建设,建成省疾控中心P3实验室,实现了省市县三级疾病疫病预防控制网络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进展顺利,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迅速。广泛开展"向陋习宣战,树文明新风,建美好家园"爱国卫生运动,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全民健身运动日益普及,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获金牌47枚、银牌45枚、铜牌46枚。

    切实加强人口、资源和环境工作,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推进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稳定低生育水平,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6‰。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大力推行土地开发整理,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补大于占的目标。加大水和大气污染治理力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稳步削减,重点流域、区域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初步控制,省会石家庄二级以上天数增加30天,其他设区城市空气质量均有好转。廊坊市成为我国第一个全市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城市。唐山市南部采煤下沉区生态建设和邢台栾卸村改善农村住房两个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封山育林、水土保持等工程建设成效显著,新造林85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600平方公里,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增强了全省人民谋发展、搞建设的凝聚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推进以"诚信河北"为重点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涌现出一批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和文明社区。文艺创作和群众文化进一步繁荣,获国家"群星奖"金奖5项、中国戏剧"梅花奖"2项、巴黎国际杂技艺术节金奖1项,8件作品入选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成功举办了第9届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承德避暑山庄肇建300周年等重大文化活动。"彩色周末"及"假日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面启动,省出版集团顺利组建。以"双三好"为载体的双拥共建活动不断深入,地方和部队在现代化建设中互相支持,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民族地区发展步伐明显加快。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扎实推进政务、厂务、村务、校务公开,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深入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推进政府廉政建设。加强政府规章制定工作,推进"四五"普法,坚持依法行政,设立法制专家咨询委员会。认真接待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努力排查调处民间纠纷。重视和加强安全生产,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各种刑事案件发案数和各类事故死亡人数、财产损失金额都有明显下降,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团结。外事、侨务、民兵、预备役、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审计、邮政、地震、气象、档案、地方志、人防、新闻出版、广电、社科等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

    (三)人民生活有了进一步改善

    经济和社会事业加速发展,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预计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150元,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50元,增长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5466亿元,增长13.6%。收入的增加促进了生活质量的提高,城镇居民用于住房、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和旅游保健等方面的人均支出,分别增长28%、17%、10%和4%。城镇居民家庭汽车购买量增长75%;新增电话用户650万户,固定、移动电话用户分别增长22.7%和47.2%。

    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全方位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国家下达的4项就业再就业指标全部完成,城镇登记失业率预计可控制在4.2%。社保资金管理和社会保险扩面等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全省142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26.5万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75万名低保对象保障金做到按时足额发放。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3.1亿元,基本解决9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发放救灾款1.4亿元,救助灾民750万人次,确保了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

    (四)抗击非典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

    积极沉着应对,打了一场漂亮的人民战争。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坚持把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首位,当好首都的"护城河",坚决执行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依靠法律、依靠科学、依靠群众,迅速建立领导、防控、救治"三大体系",采取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链、保护易感人群"三条措施",率先出台免费治疗、定点补助、奖励首报"三项政策",组织实施遭遇战、攻坚战和成果保卫战"三大战役",以"特殊的作风、特殊的效率、特殊的措施"打赢了这场硬仗。百万人口发病率、医护人员感染率、患者死亡率在华北五省市最低。

    经受锻炼和考验,激发了燕赵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昂扬士气。在安与危、生与死的重大关头,各级各部门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精心组织,靠前指挥,表现出较强的驾驭复杂局势的能力,密切了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广大干部和医务工作者,以身作则,冲锋在前,16名同志献出宝贵生命,以实际行动书写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在这场斗争中形成的"齐心协力、艰苦拼搏、无私奉献、敢于胜利"的河北抗非精神,已成为全省人民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巨大力量。

    各位代表,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围绕关系河北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问题,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取得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三大文明"协调发展的新成绩,创造出社会环境和谐稳定、全省上下政通人和的好局面。在生动丰富的实践中,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主要工作体会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牢记第一要务,凝神聚力抓发展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全省人民的强烈愿望,也是各级政府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的神圣职责。省委六届三次全会明确了"翻两番、三步走"的奋斗目标,开启了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适应新的形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开展"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活动,破除思想障碍和体制弊端,解决正气不足、人心涣散的问题,把精力集中到加快发展上来。坚持执政的任务着眼于发展,执政的措施围绕着发展,执政的成效用发展来检验,坚定不移地把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注重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自己比较,观察前进的足迹,研究新举措;与先进省市比较,看到存在的差距,形成新思路;与全国比较,找到所处的位置,酝酿新突破。通过全面审视,准确把握河北发展的历史方位,始终做到心无旁骛抓建设。即使在非典疫情肆虐的情况下,依然坚持一手抓防治非典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发展不动摇,经济建设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实践表明,只有用发展统一思想,用事业凝聚力量,才能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大环境,才能不断开创经济建设的新局面。

    第二,抓重点、攻难点,活跃经济发展全局

    在深入分析河北现状的基础上,着眼于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薄弱环节,我们确定把扩大投资需求、深化国企改革、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对外开放作为重点,实施攻坚突破,带动其他工作,由此摆开了加快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加强投资和项目建设是落实扩大内需方针的关键举措。在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的同时,保持足够的投资规模和强度,对我省这样经济结构偏重又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省份来说,至关重要。我们适时调整项目投资计划,投产一批、建设一批、新开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按照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引导资金向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服务业发展方面倾斜。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简化审批程序、下放审批权限和改进服务入手,改善投资环境,建立完善省级政府投融资体系,提高企业自主投资积极性。

    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我们以"两增、两减、两分"为主线,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形成较为完整的配套政策体系,攻坚克难,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创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组建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积极探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提高国有资本收益的有效实现形式。同时,积极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市场经济秩序明显好转。顺利完成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市级机构改革正在进行。围绕建立公共财政,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各级财政调整支出结构,压一般、保重点,整合财力办大事,支持重大改革措施出台,保证突发事件应急需要。去年,仅用于防治非典的支出就高达13亿元。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促其上规模、上水平、上数量。我们实行思想上放心放胆、工作上放手放开、政策上放宽放活,出台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组建省中小企业局。着手建立省市县三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筛选出100家实力强、效益好、潜力大的民营企业重点扶持,规模型、科技型和外向型企业加快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

    扩大对外开放是振兴河北的必由之路。大力实施"两环开放带动"战略,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相结合,"引进来"和"走出去"两轮齐转,外资外贸外经"三外"齐上,各种所有制经济成分互动并进,各类开发区先行的工作方针,积极构筑两环带动、沿线(高速公路、铁路)展开、腹地跟进、统筹城乡、涵盖各业的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以大开放促大发展,以大开放促大调整,对外开放不断迈上新台阶。

    实践表明,这四项重点工作事关全局、事关长远,抓住抓好了,就能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与活力,就能推动和活跃经济发展全局。必须作为长期任务,进一步完善措施,加大力度,坚定不移地抓下去。

(责任编辑:龙巍洋)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