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辽宁省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辽宁省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02月17日 11:00   来源:辽宁日报   

(点击查阅更多2004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04年2月22日 张文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3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3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辽宁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省政府和全省各族人民一道,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历史机遇,团结一心,奋力拼搏,成功抵御非典疫情,胜利完成了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过去的一年,是我省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结构调整力度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一年。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安定团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进一步夯实了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基础。同时,全省各级政府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法行政的能力,为做好全年各项工作付出了心力,做出了贡献。

    过去的一年,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从容应对,科学指挥,取得抗击非典和经济发展双胜利。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我们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抗击非典工作的重要部署,按照省委提出的“严防死守,把住进口,群防群控,不漏一人”的工作方针,坚持以社区、村屯、学校三个区域为重点,牢牢把住入境前、入境时、入境后三道防线,建立健全了预防、救治、信息反馈体系,实现了控制输入性病例和防止继发性病例两大工作目标。在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各级领导干部深入第一线,广大医务人员临危不惧,全省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形成了抗击非典的强大合力。各级政府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资力度,确保了非典防治资金和物资的及时到位。在抓好防治非典工作的同时,我们按照省委提出的“三产损失一、二产补,对外贸易损失扩大内需补”的要求,切实抓好经济结构的适应性调整,加快开发和生产与防治非典有关的产品,及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和老工业基地振兴上来,取得了防治非典和经济发展同时推进的良好效果。

    第二,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重大机遇,以推进工业经济发展为重点,带动促进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全省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有了新的提高。2003年,全省 G D P实现6002亿元,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7%,一、三产业的增加值增幅分别列全国第三、第四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82亿元,增长29.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46亿元,增长15.7%。全省实际直接利用外资55.8亿美元,增长42.6%;实现进出口总额265.6亿美元,增长 22.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30亿元,增长1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41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2934元,增长6.7%。

    坚持工业强省方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发挥工业对经济工作全局的拉动作用,以建设先进装备制造和重要原材料两大基地为重点,着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技术改造,工业经济出现了加快发展的好势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764亿元,增长18.5%,实现利税530亿元,增长25%。加快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对丧失市场竞争能力的企业进行调整,依法破产关闭国有企业137户,以多种形式完成国有中小企业转制405户。努力做大做强优势骨干企业,重点支持大型国有企业加快发展,完成了辽宁特钢对北满特钢的重组,组建起目前国内最大的特钢企业集团。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分离辅助单位184个,精简企业富余人员29万人。围绕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加快进行技术改造,华晨宝马轿车、超大型油轮、朝柴3万台柴油机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建成投产,鞍钢、本钢等52个振兴老工业基地重点国债项目获得国家批准,为今后发展积蓄了后劲。

    坚持“一主三化”的发展思路,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按照“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主,加快推进农村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思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在遭受严重春旱的情况下,粮食产量达到1498万吨,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比例调整为61.2∶ 38.8。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新建水利设施增加有效灌溉面积50万亩,人工造林553万亩,及时复垦开发土地,保持了耕地占补平衡。全省具有较强实力的农事企业发展到2000家,乡镇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9%。筹措14亿元用于农村税费改革补助,全省农民人均减负52元。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坚持“放心、放开、放手”方针,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700亿元,增长14%,营业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到 388户。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信息咨询、金融保险、房地产和社区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以沈阳、大连等中心城市为依托的物流体系和区域性物流中心初步形成。大力开发旅游产品,促进了以沈阳为中心的三条旅游热线建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调整、促改造,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合作中求发展。赴美国、日本、韩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进行重点招商引资,举办了“台湾周”、“韩国周”、“海外学子创业周”等活动,成功承办了亚欧经济部长会议。加强同国内兄弟省份的合作,在福建、山东等省开展了内联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果。

    以阜新为重点,加快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在国家的支持下,阜新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工作取得了有效进展,全市 G D P增长率连续两年超过20%,23个重点转型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投资22亿元,同时兴办引进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实现就业4.5万人。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取得明显进展,阜新采煤沉陷区治理任务已完成70%,抚顺、本溪、北票等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正在加紧进行。

    第三,切实关心群众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取得新成绩。始终坚持把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多形式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全年实现就业和再就业96.6万人。积极探索建立经常性社会救助体系,广泛开展扶贫济困活动,救助困难群众300多万人次。努力为群众办实事,重点解决好住房、交通、供暖、医疗和就学等同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

    较好地完成了国家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经过三年的艰苦工作,累计实现“并轨”人数 175万人,累计做实个人账户基金88亿元,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688万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159.6万人,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去年,全省国有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全部关闭,51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并轨”,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40.9亿元。全省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全省改革发展和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国家提供了有益经验。

    第四,加强社会和公共事业建设,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省战略,教育和科技事业加快推进。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农村基础教育质量有所提升。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分别增长15%和18.5%,普通高校在校生达54.8万人。成功举办和承办了中国制博会、中国软交会和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开展同中科院和知名高校合作。引进外国专家9600人次。文化体育事业取得新发展。辽宁艺术城破土动工,歌剧《苍原》入选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工程。“一宫三陵”等世界遗产申报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全省广播电视宽带光纤网络开通,新闻出版事业更加繁荣。竞技体育和群众性健身活动蓬勃发展,我省运动员获得18个奥运项目世界冠军、29项亚洲冠军和75项全国冠军。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1.07‰。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了“东北大振兴,辽宁怎么办”的大讨论和“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第五,加快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可持续发展进程。人民群众居住、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有新的提高。加大了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治理水土流失的力度,生态状况进一步改善。循环经济试点建设取得新进展。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步伐加快。沈大高速公路扩建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将于今年9月建成通车。二期农村电网改造全部竣工,大伙房水库输水、丹庄高速公路和大连港大窑湾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第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维护了社会稳定。省政府坚持向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自觉接受监督。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群众团体的联系,广泛听取各方面对政府工作的意见,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机制不断完善。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32件,政协委员提案578件,办复率100%,满意和基本满意率98%。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取得新成绩,巩固和发展了军政军民团结。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了一批行政审批项目。坚持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大查办大案要案工作力度,坚决纠正行业和部门不正之风。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大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集中处理了一批长期积压的大案要案。加强隐蔽战线的斗争,依法打击“法轮功”邪教组织。认真调处信访案件,维护了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加强交通、消防安全管理,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国家关于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解放思想、励精图治、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团体,向驻辽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公安民警和中央驻辽单位,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做好新形势下的政府工作,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牢固树立发展观念、市场观念和创新观念,始终保持团结奋进、昂扬向上的气势;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目的,以改革为动力,以稳定作保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必须坚持“五个统筹”方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团结一致,扎实工作,形成促发展、谋振兴的强大合力。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加快振兴的任务十分艰巨。主要是结构性和机制性矛盾仍很突出,特别是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活力不足,竞争力不强;城乡、地区之间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县域经济发展不快,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困难人口较多,就业和社保压力很大;动迁征地、拖欠工资、涉法案件等社会热点问题较多。在政府自身建设中,机关作风有待改善和加强,行政执法水平亟待提高,不同程度存在着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不实、效率不高,甚至违法违纪等问题。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责任编辑:龙巍洋)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