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阅更多2004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04年2月24日 卫留成)
一、2003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海南发展史上重要而不同寻常的一年。全省各族人民在中共海南省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同心同德,积极进取,取得了抗击非典重大胜利,圆满完成了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全年各项任务。
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全省生产总值完成698.30亿元,增长10.5%,这是自1995年以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1.61亿元,同口径增长17.8%。农业稳步增长。全省农业增加值完成257.12亿元,增长9.0%。无公害农产品比重提高,畜牧业规模扩大,海洋渔业快速增长,蔬菜、干胶产量和效益创历史新高。工业增长明显加快,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全省工业增加值达到123.05亿元,增长23.1%,在全省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17.6%,提高了1.1个百分点。汽车、医药、化肥等主要工业产品大幅度增长。旅游业摆脱非典严重影响,实现恢复性增长。
扩大需求取得成效,经济发展后劲增强。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投资自主增长机制逐步形成,投资结构优化。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6.26亿元,增长22.4%。海汽二期、东方1—1气田、洋浦电厂改造、富岛化肥二期等重点工业项目相继竣工投产。洋浦港二期、琼州大桥、世纪大桥等重点基础设施工程顺利建成。60万吨木浆、60万吨甲醇等重大项目动工兴建。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村教育和公共卫生事业条件有所改善。消费品市场渐趋活跃,住房、汽车、通信等消费升温,居民消费价格止跌回升。土地市场整顿和处置积压房地产工作取得新成效,商品房销售大幅度增长。
各项改革继续深化,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坚持“以存量换增量”,引进战略投资者重组省属国有企业取得新进展。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按同口径计算,全省农民人均负担由79.3元减少到31.7元。省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以旅游市场、食品药品市场为重点的专项整治深入展开。成功举办了2003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第53届世界小姐总决赛、第四届中国海南岛欢乐节和冬交会。开放第三、第四、第五航权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全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81亿美元,增长13.5%。全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22.79亿美元,增长22.1%,其中出口8.69亿美元,增长6.1%。洋浦开发区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贯彻《中共海南省委关于海南经济特区体制创新的若干意见》,全省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生态省建设取得新成效。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259元,增长6.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88元,增长6.8%。城镇新增就业岗位8.40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36万人,实现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的目标。加强社会保障工作,“两个确保”得到较好落实,“低保”水平普遍提高,初步建立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险种的城镇社会保险体系。积极开展社会帮困和社会救助工作。实施开发式扶贫,全省贫困人口由7.3万人减少到6.1万人,低收入人口由61万人减少到58.2万人。省委、省政府确定的12项为民办实事事项全部完成。新建文明生态村1100多个,新建沼气池3.3万户,农村新增自来水受益人口18.93万人。生态省建设力度加大,退耕还林103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4.5%。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省大气、水体质量继续保持全国一流水平。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绩,社会事业发展逐步加快。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以“告别陋习、珍爱健康、保护家园”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有效组织抗击非典斗争,确保海南无疫区,初步形成了海南“健康岛”品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初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已经建立,“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高等教育规模继续扩大。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力度加大,组织实施国家科技项目68个、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12个。文化“精品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果,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和新闻出版等事业取得新进步。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到9.16‰。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得到加强。统计、外事、侨务、史志、民族、宗教、档案、气象、防震减灾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继续推进。制定和实施了关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决定,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组织开展“行政优质服务月”活动,解决了一批基层和群众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审计、监察工作力度明显加大。加强法制建设,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全年起草法规、颁布规章14件。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度和向政协通报情况制度。全年办复人大代表建议243件和政协提案321件。基层民主继续扩大,公民的法制观念增强。公安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严打”整治斗争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禁毒工作得到加强,切实抓好安全生产,维护了社会稳定。
各位代表!我省过去一年取得的新成就,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中共海南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向驻琼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司法干警,向中央驻琼单位,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海南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们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面临着体制性障碍,所有制结构不合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低,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不足;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就业再就业压力增大,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政府职能转变没有到位,投资环境有待改善,社会治安方面的问题还不少;有些政府工作人员思想不够解放,缺乏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精神;有的地方和部门存在办事不公、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腐败行为时有发生,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是今后政府工作所面临的艰巨任务。
二、2004年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今年是海南实施“十五”计划,在创新中加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全面分析、正确把握形势是做好省政府工作的前提。纵观国际国内形势,全球经济出现复苏趋势,国际产业转移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内在活力增强,物质技术基础有利于支持经济增长,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我省经济发展环境继续趋好,经济自主增长机制逐步形成,新增生产能力将发挥重要作用。海南经济经过前几年的平缓增长特别是去年加速增长后,今年有望继续实现工业快速增长,农业稳定增长,旅游业加快增长。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世界经济增长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全国物价指数偏低,消费需求仍然不足,国家采取适度调整的宏观政策,将对我省产生一定影响。总体上看,海南目前仍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特别是产业基础比较薄弱。我们既要看到我省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增强信心,也要看到自身存在的困难和国内区域经济竞相发展的态势,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乘势而上,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根据中央的总体要求和省委的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四届四次全会精神,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推进改革开放和体制创新;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培育和壮大优势产业;坚持扩大内需,培育和引进消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环境特色、产业特色和体制特色,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让全省人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左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左右;城镇新增就业7.4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实现上述目标,将为本届政府任期内实现全省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趋近3:3:4和全省地方财政收入逼近100亿元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更加注重“三农”工作,走“城乡互动、三次产业联动”的协调发展道路。更加注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民族地区共同繁荣进步。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改变我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发展相对滞后的面貌,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继续推进生态省建设,打造海南环境优势,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更加注重发展外向型经济,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三、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特色经济
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为了实现我省农业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目标,今年要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着力培育和壮大农业经济增长点,采取综合措施,增加农民收入。以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为品牌,加强动物防疫和检测体系建设,要坚决打好预防禽流感阻击战,防止外来物种侵害。创新养殖模式,引进和培育大公司,走“公司+农户”、“沼气+养猪”的路子,大力发展养猪、养鸡为重点的畜牧业,逐步扩大海南畜禽产品出口。发挥我省海洋渔业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强中心渔港、外海补给、冷藏、加工和运销船队建设,增强外海生产能力,扶持水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扩大海淡水优势品种的养殖规模和水产品出口,提高海洋渔业经济效益。充分利用热带光温资源,做精做优反季节瓜菜、做大做强热带水果和橡胶等特色产业。推广超级杂交稻,提高粮食单产。打好绿色无公害品牌,以质取胜,提高市场占有率。调整森林布局结构,提高林业效益。正确处理造林育林、森林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巩固和扩大热带经济林,加快热带花卉、竹藤和药材产业的发展。
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运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用工业化理念抓农业产业化发展,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管理的现代农业生产格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着力引进、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农民共同致富。抓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认证体系,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加快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营销网络,搞活农产品流通,增加农民的现金收入。
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提供体制保障。今年农村改革的重点是,依法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依法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对进入农村非农产业、进城务工和征地搬迁的农民,不改变其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征收、征用制度,建立符合农民利益的土地流转机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妥善解决农村土地纠纷问题。进一步落实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各项政策,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切实组织好农民外出务工,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形成支农财政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多渠道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和补贴。农村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整体素质。要突破一切妨碍农民增收的思想观念,取消一切限制农民增收的政策规定,革除一切束缚农民增收的体制弊端。
继续推进中部开发和扶贫工作,改善贫困地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没有中部地区、民族地区及贫困市县的小康,就不可能实现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今年要将中央财政下拨和省财政安排的支农资金、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以及新增国债资金,重点用于我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市县。把中部开发和扶贫工作结合起来,按照“三集中”的扶贫工作新思路,集中不同来源和渠道的扶贫资金和支农资金,集中向中部地区、民族地区倾斜,集中用于加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兴建和改造县乡公路、发展农村沼气、改造茅草房、实施易地扶贫。全省财政新增加的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支出,主要用于改善农村的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实施到村入户的具体扶贫措施,对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人口实行社会救济并按政策适当提高救济标准。
努力提高旅游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围绕建设旅游强省的目标,逐步实现由观光旅游为主向休闲度假为主转变、由低档次消费向中高档次消费转变、由不注重规划的粗放型开发向严格规划高水平开发转变。认真落实《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指导市县和重点旅游景区搞好规划,制止旅游资源盲目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三亚要做好做活海上旅游文章,推动旅游产业向海洋延伸,加快推进三亚和周边市县旅游资源的整体规划和综合开发。海口要加快精品景区建设,努力把西海岸建成琼北休闲旅游度假中心、海上运动中心和高尚娱乐中心。搞好博鳌水城建设,高水平地办好2004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促进会展经济发展。办好中国海南岛欢乐节、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等大型活动,巩固和扩大国内游客市场,加大对港澳台、韩国、日本、俄罗斯和欧美等客源市场的促销力度。扩大旅游业的对外开放,引进国际知名的旅行社、酒店集团参与我省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提高旅游业发展档次,更多地吸引国际游客。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大旅游市场整顿力度,创造规范有序、服务优良的旅游市场环境。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升第三产业水平。
积极发展海洋经济。海南是海洋大省,要向海洋要资源、要产品、要效益、要优势。今年要组织专家研究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对海洋渔业、海洋油气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工业等产业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政策。当前的重点是加快发展海洋渔业、油气化工业和滨海旅游业。争取经过几年的努力使海洋经济在全省经济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
(责任编辑:龙巍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