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四川省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四川省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02月17日 11:40   来源:政府网站   
   
    二、200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和省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遵循中央提出的“稳定政策、适度调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把握全局、解决矛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思路,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做到“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继续实施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战略,进一步把工作重点转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进一步加大推进“三个转变”的力度,努力做好西部大开发的“五篇文章”,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培育壮大六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繁荣各项社会事业,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做好2004年的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本世纪前20年是我国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目前,世界经济出现了回升势头,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周期的上升阶段,我省也面临加快发展的大好时机。西部大开发开辟了加快发展的新空间,推进“三个转变”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新活力。我省资源开发前景广阔,支撑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增多,经济自主增长能力增强。我们完全有条件、有信心发展得更快、更好。另一方面,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从国际上看,国际贸易保护趋势抬头,对我省产品出口造成不利影响。从国内看,建设性国债资金逐步减少,金融政策调控力度加大,各省市区的竞争更加激烈。我们要增强机遇感、紧迫感和忧患意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用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坚定不移地推进“三个转变”,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200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全省生产总值(GDP)增长9%,力争突破6000亿元大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84‰以内。

    (一)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确保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着眼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关系的全面调整,把农业发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循环中统筹考虑,把农村繁荣放到整个社会的进步中统筹规划,把农民增收放到国民分配的总格局中统筹安排。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支持农户在承包期内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农村税费改革配套措施,农业税税率平均降低1个百分点,除烟叶外取消农业特产税。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把通过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改为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省级财政在上年增加4000万元的基础上再增加4000万元,市(州)、县财政也要增加投入。

    以农民增收为中心,着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0元以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完善农村信息、科技和市场等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化供销社改革,发挥助农增收作用。重视农业标准化工作,从良种抓起,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搞活农产品流通。重点抓好优质粮油、水产品、中药材、茶叶等优势特色农产品,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发挥川猪优势,发展草食牲畜,壮大畜牧产业。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防治和检疫,减轻对养殖业的影响。突出抓好劳务开发,加强技能培训,保障合法权益,切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促进乡镇企业调整改造提高。继续化解乡村不良债务。

    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做到“一个保护、三个提高”,即严格保护耕地,提高粮食质量,提高粮食单产,提高粮食效益。今年粮食播种面积要比去年有所增加。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今后未经国务院批准,不准占用基本农田。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抓好都江堰等七大灌区的水利设施建设,办好“六小工程”和户办工程,搞好旱山村治理,加大病险水库整治,实施“通乡通村公路工程”,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工业经济竞争力。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水电、机械冶金、医药化工、饮料食品支柱产业,保持工业快速增长势头,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净利润分别增长13%。

    加快国有大中型企业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切实转换经营机制。推进国有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妥善分流安置富余人员。搞好军工企业改革脱困试点,基本完成22户军工企业破产和7户军工企业债转股工作,加快军工民品发展。深化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积极引进各种资本进入国有重点优势企业,在股权多元化上求突破,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增强上市公司活力,充分发挥上市公司的融资扩张功能。做好争取新上市工作。

    大力支持攀钢、五粮液、长虹、东方和二重等企业集团做强做大,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团。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在有条件的市州建设各具特色的制造业基地,搞好成都东郊工业布局结构调整,抓好德阳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抓紧自贡、南充、内江、攀枝花等老工业基地改造,加快资阳车城建设。改造提升建筑建材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建设眉山启明星电解铝、攀钢集团三期改造和340毫米轧管机组、泸天化40万吨甲醇、达州天然气煤电综合开发等一批重大项目,积极支持英特尔芯片封装测试厂、乐山菲尼克斯四期、新光硅业1000吨多晶硅等高技术产业项目。继续做好四川60万吨乙烯等项目的前期工作。

    加强工业运行的预警预测,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和指导制度,有效指导企业适时调整经营策略。搞好电力、煤炭、天然气供应的综合平衡,督促落实“三有一不”企业流动资金和重点企业技改资金,协调好公路、铁路、航空、水路运输。

    (三)大力发展服务业,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快实施“中国第一山”国际旅游区、大九寨国际旅游区等五大精品旅游区规划,大力推进西环线、南环线以及攀西阳光生态旅游、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嘉陵江旅游区的规划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重点旅游城镇配套功能,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继续做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申报和管理工作。办好旅游文化频道,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大力开拓入境游市场。抓好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开展“警民共建安全文明旅游区”活动,树立四川旅游健康、文明、安全、诚信的良好形象。做强做大旅游企业,积极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抓紧筹建四川旅游大学。确保实现旅游总收入480亿元,增长14.3%,力争达到500亿元。

    大力发展信息、通信、金融、证券、保险、咨询、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改造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经营形式和服务方式。举办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提高四川产品市场占有率。着力发展会展经济,扩大糖酒会影响,逐步把西博会、花博会等办成知名品牌。进一步扩大住房消费,重点发展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房,规范房地产建设项目收费和物业服务,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继续清理取消制约汽车消费的各种不合理收费,改善汽车消费的配套设施。鼓励居民扩大体育健身和文化消费。改善农村消费条件,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加快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步伐。发展和规范中介组织。确保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0亿元,增长9%。

    (四)保持投资稳定增长,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债支持,千方百计扩大民间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安排2380亿元,增长10.3%。

    按照“四个一批”的要求,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和储备,抓好“4433”工程。建成南广高速公路、双流机场北指廊等40个项目,加快建设紫坪铺水利枢纽、西攀高速公路、遂渝高速公路、瀑布沟水电站等40个项目,争取武都引水二期、亭子口水利枢纽、广巴高速公路、乐宜高速公路、康定机场、广安电厂三期和福溪电厂等30个项目开工建设,积极做好雅泸高速公路、巴郎山隧道、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和毗河引水工程等30个项目的前期工作。认真做好一批项目的储备工作,保持投资的持续稳定增长。

    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建立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融资方式多样、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改革项目审批制度,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对符合产业政策、不使用政府资金的项目,一律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加强规划和产业引导,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论证和管理,坚决查处违规违纪行为,提高投资效益。

    (五)加大经营城市力度,加快城镇化进程。巩固扩大经营城市成果,确保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充分发挥成都等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以规划为龙头,提高水平,突出特色,打造品牌,防止盲目扩大城市规模。试行派驻城市规划督察员制度,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进一步清理整顿土地市场,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防止政府土地收益流失。严格依法征用农民土地,严禁截留、挪用、拖欠土地补偿费用,积极解决好失地无业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切实做好拆迁安置工作。加快城市公用事业体制改革,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的市场化经营。切实加强城市管理,扩大城市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搞好城市净化、绿化、亮化和美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清除农村人口转移的体制和政策障碍。拓展社区功能,完善社区服务。搞好城乡结合部的建设和综合治理。重视小城镇建设,培育支撑产业。继续抓好新村建设工程,逐步改善人居环境。

    (六)提高服务水平,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坚持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增强我省经济活力的战略举措来抓,把发展民营企业作为加快民间资金向民营资本转变的关键来抓,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增长。以民营经济为主,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认真落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对民营企业实行同等待遇。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改组、改造。支持政协开展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民主评议工作,落实好民营企业评价政府工作制度。改进对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的服务。严肃处理阻挠、刁难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发展的行为。引导民营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把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四川。以企业为主体,以特色项目为载体,依托国家和省级各类开发区招商。积极开展专业化招商活动。加大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与周边省市区的交流与协作。密切与重庆的合作,联合打造长江上游经济区。抓好“四川—香港合作发展周”等活动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提高招商实效。争取实际利用外资10.5亿美元,引进省外到位资金330亿元。

    适应国家出口退税机制改革的新形势,引导企业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支持外贸流通公司以合资、合作办厂等形式建立出口生产基地。深度开发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市场,积极开辟俄罗斯、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加强与香港、澳门、东盟的贸易往来。推动有比较优势的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完善协调机制,推进“大通关工程”,搞好港铁联运。组织、支持企业搞好反倾销、反补贴应诉工作,保护出口企业合法权益。确保出口增长8%。

    (八)加强财税工作,搞好金融服务。稳步推进税收制度改革,大力培植税源,坚持依法治税,增加财政收入。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继续改革和完善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逐步理顺各级政府间的财权和事权关系。调整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加强资金监管,提高使用效益。切实保证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按时足额发放。加大对民族地区、丘陵地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山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新增的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投入主要用于农村。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拟安排348亿元,同口径增长11%;一般预算支出609.5亿元,增长7.5%。加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强化审计监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切实加强银企合作,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入,优化信贷结构。鼓励社会资金参与中小金融机构的重组改造。加快省属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的整顿和改革,搞好农村信用社改革。大力发展保险业,支持银行盘活不良资产。继续开展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责任编辑:龙巍洋)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