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河北省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河北省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03月27日 11:21   来源:中国政府网   


    对今后五年和2003年政府工作的建议

    新世纪头二十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也是我们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努力开创河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奋力争先,团结拼搏,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全省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并在此基础上加快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迈进。

    今后五年,是完成“十五”计划,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五年。力争发展得更快更好一些,加快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创造更加富裕的美好生活,是全省人民的共同企盼,也是各级政府的重大责任,我们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入实施科教兴冀、两环开放带动、城镇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加大市场取向的改革力度,优化发展环境,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党的十六大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今后五年,我们要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力争到2007年使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年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翻一番,接近或达到1万亿元。迈上这样一个新的台阶,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将大为增强,人民群众将得到更多实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迈出重要一步,同时也将为全国大局做出更大的贡献。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把前进中的问题和困难估计得充分一些,做好应对复杂局面的准备;又要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努力保持经济发展的好势头。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破除影响改革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抢抓机遇,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目的,围绕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两大任务,推动全省经济和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走新型工业化路子,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有选择有重点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面发展服务业,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

    ————繁荣农村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农业,壮大县域特色经济。

    ————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环节的各项改革,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转变政府职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和信用体系。

    ————发展开放型经济,全面提高开放水平。发挥环渤海和环京津优势,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提高利用外资规模和质量,扩大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促进对内经济联合与协作,增强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大力实施科教兴冀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加强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推进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加快城镇化进程,优化生产力布局。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调整优化城乡结构,努力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加快城市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步伐。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加强污染源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做到经济发展与改善生态环境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总量,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也是落实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财政收入同口径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建议重点抓好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坚持扩大内需方针,发挥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双重拉动作用

    扩大内需是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要切实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积极增加投入。项目是投资的载体,投资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决定性因素,是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必须把项目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切实加大投资力度,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围绕壮大优势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加强重点项目的开发建设。继续抓好一批水利、交通、通信、能源、环保、城镇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大项目,确保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60亿元以上。加快水库除险加固和骨干河道治理,做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段的开工准备,推进港口和高速公路建设。着力抓好一批技术改造项目,唐钢热轧薄板等50个项目要按期竣工投产。抓紧谋划一批关系经济发展全局的大项目,强化前期工作,力争青银和京承高速公路河北段、黄骅电厂、邯钢冷轧薄板、龙腾纸业、沧州大化TDI扩建等一批项目尽早开工。争取更多的国债项目,增强对全社会投资的带动作用。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开展银企合作,推动企业上市,扩大直接融资。加强对国债资金使用、招投标和工程质量的监督。既要注意扩大投资增量,又要注意激活资产存量和加强项目管理,搞好科学论证,防止滥铺摊子,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效投入,切实提高投资效益。

    全面促进社会投资。因势利导,在投资准入、金融支持、税费征收、土地使用等方面营造更为宽松的环境,充分释放社会投资的巨大潜力,加快形成社会投资稳定增长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降低门槛,简化手续,强化政策支持,广泛吸引省内外民间资本投资创业。进一步放开社会投资领域,推进经营性基础设施和经营性社会事业向社会各方面投资主体开放。

    努力扩大消费。继续保持和增强消费的拉动作用,培育和完善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不断改善消费环境,拓宽消费领域,改进消费服务。扩大住房、汽车、旅游、体育健身和非义务教育等消费,拓展服务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继续清理限制和阻碍消费的政策规定,引导居民转变消费观念,完善个人信用消费担保抵押制度,扩大消费信贷规模。

    充分发挥财税、金融的调节作用。继续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大力增收节支,依法加强税收征管,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需要。首先要保工资发放、社会保障资金,加大对农业、科技、农村义务教育、环保的投入和对困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坚决制止铺张浪费,压缩会议费、招待费、出国考察费等一般性支出。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从省级财政开始,规范各级财政收支管理,严格预算外资金管理,推行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制度,加快建立公共财政运行体系。集中有限财力,办成几件大事。综合运用预算、税收、补贴、贴息、担保等手段,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强化财政监督,严肃财经纪律。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推进地方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改革。扩大贷款规模,优化信贷结构,改善金融服务,加大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

    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和农村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好。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改良品质,提高单产,增加效益。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结构。重点发展畜牧、蔬菜、果品3条龙型经济,力争畜牧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3%以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项目补贴和贷款贴息,重点支持100家省级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打破所有制、行业、地区界限,通过兼并、收购、重组、上市等形式,尽快上规模、上水平。扶持一批带动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培育名牌产品。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发展设施农业,引进和推广组培、工厂化育苗、新型温室等先进技术,稳步发展蔬菜生产。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增加农产品出口,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商资本投资开发农业。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重点建设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认证体系,加快省市县三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和速测站建设,推进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和产地认证,切实抓好农产品市场准入,强化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发展县域特色经济。科学规划,完善政策,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充分发挥县域特色经济示范县、农村现代化示范乡(镇)和示范村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培育清河羊绒、辛集皮革等一批特色产业群体,做大做强三鹿、华龙等一批龙头企业和白沟箱包、安平丝网等一批专业市场,增强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强劳动力培训,扩大劳务输出,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稳定和落实各项政策,继续深化配套改革,建立减轻农民负担新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农民负担明显减轻,确保乡镇机构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正常需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引导和鼓励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以转包、转让、入股、租赁、互换等形式,实现农用土地有序流转。继续推进粮棉流通体制以及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

    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用好“绿箱”政策,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重点支持农业主导产业培育、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加工、农业社会化服务和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抓好以节水灌溉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县乡公路建设、水电电气化县建设和县乡电网改造,推进农业机械化,努力提高对农村和农民的服务能力。

    高度重视改善欠发达地区和革命老区生产生活条件。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扶贫措施。推进社会帮扶和对口帮扶,深入开展定点扶贫和协作扶贫,确保年内解决90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探索标本兼治、综合开发新路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努力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使农村贫困人口逐步过上小康生活。

    三、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路子

    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路子,是加快全省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要坚持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地区结构,在调整中加快发展,在发展中推进调整。

    促进工业结构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突出河北半导体材料、河北软件和石家庄国家医药等三大重点产业基地,培育生物工程与现代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环保产业、电子信息等产业群体,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化10大重点工程和100个重点示范项目建设,确保20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年内建成投产。广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老工业基地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振兴制造业,推进食品、钢铁、医药、机械、化工、建材、纺织等七个优势产业的改造升级。抓紧组建钢铁集团、煤业集团和药业集团,做大做强一批重点企业。强化质量管理,争创名优产品。加强企业技改项目的谋划实施,抓好重点企业的系统改造和工业结构调整标志性项目,全年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单位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1%以上。淘汰落后技术设备,依法关闭产品质量低劣、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

    大力推进信息化。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电子政务先行,以政务信息网络平台和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各级政务部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和电子社区,推动信息技术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辐射、渗透。建设“数字河北”,搞好基础地理、市场信息、科技信息、政务信息和公共数据等五大数据库建设,发展石家庄、廊坊燕郊、保定、秦皇岛四大软件产业基地,培育壮大凯华通信、海湾公司等一批软件企业和信息企业集团。加快计算机、通信、广播电视三大网络的改造升级,优化网络结构。

    积极发展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努力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强对旅游资源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开发,构筑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大旅游格局。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引导民资、外资兴办旅游项目和旅游企业。以秦皇岛、承德、石家庄为龙头,搞好8条旅游主线路建设,进一步开发休闲度假、生态旅游、自助旅游。深化商贸流通体制改革。在改造提高传统流通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态,发展会展经济,培育区域性商贸中心。拓展面向一般居民家庭和个人的社区服务。支持发展金融、保险、会计、律师、咨询等服务业,逐步建立健全现代服务体系。

    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必须把城镇化作为主体战略之一,加快实施,大力推进。集中力量建设好大中城市,切实增强中心城市的聚集辐射功能。努力发展经济基础较好、人口聚集度较高的县城和一批建制镇,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树立经营城市新理念,完善和落实推进城镇化的政策措施,消除体制和机制障碍。以产业兴市,把城镇化与工业化结合起来,与发展县域特色经济结合起来,重点办好工业园区,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

    推动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层次,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经济发展规律办事,加强分类指导。沿海及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要抓住机遇,率先发展,在扩大对外开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城镇化等方面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特别是沿海城市要整合港口资源、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和海洋经济,能快则快,能富先富,成为全面实现小康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先行区。干线铁路、高速公路沿线地区,要发挥优势,加快发展,壮大沿线产业带和区域特色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尽快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对欠发达地区要继续实行倾斜政策,加大支持力度。这些地区要突出重点,走出跨越发展的新路子,用好扶持政策,加快开放开发步伐,夯实基础,积蓄后劲,培育和形成后发优势。

(责任编辑:黄楠)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