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江苏省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江苏省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03月27日 11:33   来源:中国政府网   


    三、保持经济稳定快速增长

    坚持扩大内需与结构调整相结合,坚持速度与效益相统一,努力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好势头。

    继续贯彻扩大内需的方针。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形成双向拉动,是在当前条件下促进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充分调动各方面投资的积极性,拓宽社会投资和企业融资渠道,保持投资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加500亿元左右,超过4300亿元。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更多的国债项目。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构建高标准水利设施体系,今后五年水利建设投资达到260亿元,今年基本建成淮河入海水道,加快建设南水北调一期、海堤达标、城市防洪、苏南地区水环境整治工程。进一步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今后五年,新建成高速公路15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超过3200公里,密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今年建成高速公路300公里。加快在建的10条高速公路、润扬大桥、苏通大桥、南京三桥、宁启铁路、太仓港一期工程建设。启动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拓宽工程。加快苏南区域供水工程、南京地铁1号线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做好苏南轻轨交通、南京地铁2号线等项目前期工作。努力建立稳定的能源保障体系,按照统一规划、有序推进、合理布局、满足需求的原则,加强电源点和电网建设,今后五年新增电力装机容量1200万千瓦。加快田湾核电站、常熟二电厂、电力过江通道、西气东输江苏段等能源项目建设,新开工建设一批电源点项目,防止出现新的“瓶颈”制约。立足增强产业竞争力,继续加大技改投入力度,今年技改投资1600亿元,开工建设100个重点项目,确保竣工100个项目。大力推进扬巴一体化等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清理影响消费的不合理规定,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改进消费服务,培育壮大住房、旅游、汽车、非义务教育、文化和信息服务等消费热点。大力拓展城乡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组织力量开拓北京奥运市场和上海世博市场,提高江苏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全面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要求,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培育壮大农业主导产业,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加大体制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乡镇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认证体系,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加快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逐步实行市场准入制度,推进农产品全程质量监控。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体系,深入实施农业品种、技术、知识三项更新工程,办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商资本开发农业,拓宽农业投资渠道。加强苏南、苏北地区劳务协作,为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创造有利条件,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重点支持农业结构调整,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农产品质量、农业服务体系、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搞好综合开发,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开展以疏浚河道、提高农田排灌标准、节水灌溉、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选择优势领域重点突破。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产业,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的群体优势。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着力培育集成电路、计算机及配套产品、现代通信产品、数字音视频等重点产品群,加快发展软件产业,建设软件产业基地。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继续抓好数字化城市试点,全面提高经济发展、城市管理、公共行政和社会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重点项目,抓好信息化示范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装备现代化水平。积极引导生产要素向支柱产业集聚,提高电子信息、纺织、机械、石化、汽车、冶金等产业的竞争力。依托重大技术改造和重点工程项目,加快关键技术装备的引进、吸收和开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着眼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主动承接和吸收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加快国际制造业基地建设,保持江苏制造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积极拓展国内外建筑市场,提高建筑业发展水平。

    加快发展服务业。以扩大总量、提升水平为目标,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  从业人员的比重。在继续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把现代物流业放在突出位置,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推进综合物流园区建设,培育壮大一批物流企业。大力推行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方式,鼓励连锁企业跨区域发展。实施大旅游战略,整合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新品,提升配套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发展社会中介服务和会展业。稳步发展房地产业,放开搞活房地产二级市场。积极拓展社区服务业。深化服务业市场化改革,推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

    深入实施城市化战略。按照“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总思路,加快推进城市化。做强做大做优做美中心城市,进一步完善功能,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加强规划引导,提升文化品位,理顺管理体制,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风景名胜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推进南京、苏锡常和徐州三大都市圈建设,有效整合各类资源,促进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择优培育重点中心镇,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乡镇工业向工业小区集中,走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之路。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和城建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改革。做好行政区划调整后续工作,进一步解决市县同城问题。继续撤并少数布局仍不合理和规模偏小的乡镇村。

    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加强分类指导,推动三大区域各展所长,优势互,共同发展。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加快苏北大发展。紧紧抓住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推动苏北工业化进程。重点扶持资源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到苏北投资创业。基础设施投资和能源项目安排向苏北倾斜。鼓励苏南纺织、轻工等产业向苏北转移,支持苏南企业向苏北延伸产业链。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把产业建设和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努力把苏北建成生态农业、绿色食品基地,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抓好滩涂开发,推进徐连经济带建设。进一步落实产业、财政、科技、劳动力“四项转移”措施,加大对苏北的扶持力度。支持苏北地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落实扶贫优惠政策,增加扶贫资金投入,拓宽南北挂钩合作领域,巩固和扩大扶贫成果,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以沿江开发为突破口,促进苏中快速崛起。支持苏中与苏南联动发展产业,联动开发产业园区,联动建设基础设施,加快与苏南一体化的步伐,形成南北呼应的发展态势。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重化工、造船、医药等支柱产业。千方百计扩大招商引资,力争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突破。抓紧制订沿江产业布局、港口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研究实施相关扶持政策,营造沿江、沿海共同发展的局面。支持苏南增创新优势,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全面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信息产业高地和现代制造业基地,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继续走在全省和全国的前列。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发挥优势,增强活力,走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大力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在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产业分工、能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等多方面进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加强与各省市自治区的交流与合作,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四、加快改革创新步伐

    继续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环节,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经营。推进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完善土地征用制度。按照“巩固、完善、提高”的要求,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围绕减人、减事、减费和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落实各项配套改革措施。建立减轻农民负担新的监督管理机制,完善涉农收费公示制度,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确保义务教育必要的经费投入,确保基层政权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继续深化粮棉流通体制改革。按照明晰产权、搞活经营权、放开投资权的要求,推进水利、林业、农机和国有场圃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重点扶持一批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培育壮大农业市场主体,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程度。推进农村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改革,合理调整布局结构。

    加大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力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造,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鼓励引导外资、民资和社会法人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组,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按照抓大放小、有进有退、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要求,通过市场和政策引导,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加快形成大中小企业优势互补、专业化分工明确、社会化协作紧密的发展格局。稳妥地做好劣势企业破产关闭工作。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大力推进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以上市公司、进入上市辅导期的企业和骨干企业为重点,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按照既有利于保值增值,又有利于政企分开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探索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经营体制和方式。

    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大力开展增收节支。加强税收征管,堵塞税收漏洞,积极培植新的财源,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规范财政供给范围,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次序,保证重点支出需要。认真贯彻《政府采购法》,建立健全政府采购体系。加强对财政收支的监督,充分发挥财政、监察、审计部门的职能作用。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创新金融业务,改进和拓展金融服务,增加对技术改造、中小企业和“三农”的信贷支持,增加个人消费信贷投放。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做好企业债券发行工作,支持更多具备条件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明确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为农服务功能。规范发展证券、保险、信托市场。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坚持政企分开,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调整完善政府机构设置,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规范审批程序和行为,完善审批责任和监督制度,推进行政综合执法。切实解决政府职能越位、错位、缺位的问题,真正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集中精力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富民安民的生活环境。按照政事分开原则,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鼓励和规范发展各类社会中介组织,大力培育符合市场经济要求、体现江苏发展优势的行业协会。

    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继续按照思想上放心、放胆,工作上放手、放开,政策上放宽、放活的要求,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群众自主创业的良好氛围。营造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释放个体私营经济的增长潜能,推动个体私营经济做大规模、提升发展水平。鼓励个体私营经济进入高科技领域,促进科技型民营企业发展。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领域,选择一批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采取转让经营权、股权等形式,向社会投资主体开放。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保护个体私营经营者合法权益,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

    继续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快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进一步发展资本、产权、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市场,加强市场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突出重点,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走私贩私等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工作,形成综合治理市场经济秩序的长效机制。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平等竞争、诚实守信、文明法治的市场环境,树立“诚信江苏”形象。

    五、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进一步做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应对工作,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的竞争力,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继续保持外贸出口快速增长。千方百计扩大外贸出口,今年预期出口增长12%。大力实施市场多元化、以质取胜和科技兴贸战略。深度开发美国、日本、欧盟等传统市场,积极拓展各类新兴市场;扩大纺织、服装、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大宗商品出口,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积极培育出口名牌产品,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充分发挥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的作用,办好民营外贸创业园。进一步放开经营主体,支持更多的企业取得外贸经营权。认真落实促进出口的各项政策,充分调动企业扩大出口的积极性。加强口岸和“大通关”建设,推进税贸、关贸、银贸和检贸合作。抓紧建立反倾销应诉快速反应机制,有效规避、破解贸易壁垒。优化进口结构,着重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进口紧缺原材料。

    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抓住国际资本和产业加快向长江三角洲转移的重大机遇,继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确保今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以上。加强与跨国公司及其研发机构的合资合作,更多地引进龙头型、基地型大项目。在继续扩大制造业利用外资的同时,引导外资投向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经营性基础设施和城市公用行业。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积极做好金融、保险、商贸、物流、旅游业等领域的利用外资工作,加快建设南京、苏锡常、连云港三个区域性国际商务中心。鼓励外资企业以跨国并购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到海外资本市场融资,争取具备条件的大企业、大集团或重大项目直接对外发行债券和股票,鼓励和吸引国外风险资本、产业投资基金进入我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建立有利于吸引外资的高效服务体系。继续搞好各类开发区建设,完善功能,形成特色,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采取多种方式“走出去”。加强服务和引导,实施鼓励和扶持政策,支持有条件的各种所有制企业以多种形式扩大境外投资与合作,建立生产基地,设立贸易和研发机构,带动商品、技术和劳务出口。选择投资环境好、有合作基础的国家和地区,建立相对集中的投资区域。积极开拓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加强服务监管,保护外派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六、努力改善人民生活

    坚持把富民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民群众在经济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切实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使收入分配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在推进城乡建设的同时,大力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在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政策引导,创造良好环境,支持广大群众自主创业,进一步拓宽致富渠道。根据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放手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取缔非法收入。规范工资支付行为,落实最低工资保障制度。高度重视提高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完善对低收入者的救助制度,建立廉租住房制度,对城镇生活困难较大的家庭,在就医、子女入学、住房等方面给予优惠和照顾。加强社区公共设施建设,为居民提供更多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和公共休闲场所。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争取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农村改水、草危房改造任务,基本建立起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共同创造生态良好、文明和谐的幸福家园。

    认真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建立健全促进就业的政府责任体系,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广开就业门路,今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80万个以上。积极发展社区服务、商贸流通、餐饮、旅游等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加大对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投入,确保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等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加大再就业援助力度,对就业困难群体搞好跟踪服务。完善就业再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统筹城乡就业,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完善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和服务工作。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衔接工作,健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继续提高社会保险费征缴率,养老、失业保险应参保对象基本做到全覆盖。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扩大困难群体参加医疗保险的比重。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苏南等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增加各级财政对“两个确保”和“低保”的投入,提高省级社会保障调控能力。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加强基金管理和监督。广泛开展扶贫济困工作。发展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保险和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事业,完善多层次保障体系。

    七、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文化大省建设,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进一步强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着眼于把科技、人才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关键技术攻关,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建成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和主题科技园区,加快沿江火炬产业开发带、苏北星火产业带建设。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鼓励骨干企业建立自主创新的研发机构,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巩固发展应用型科研院所改革成果,稳妥推进公益型科研院所改革。健全技术产权交易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重视和支持社会科学发展,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在继续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调整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加强大学城和重点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形成高等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和中外合作办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加快人才高地建设,推进人才机制创新,强化重点领域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引进工作,营造吸引、集聚海内外高素质人才的政策环境,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良好条件。

    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围绕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文化创新,繁荣创作,多出精品。完善文化公益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各类群众文化。加快南京图书馆新馆、江苏国际图书中心、江苏广电城、江苏现代美术馆等重点工程建设。落实文化产业政策,支持发展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省级文化产业集团,完善出版、广电、报业、演艺集团法人治理结构。全面保护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精心扶持优秀民间艺术。加强对文化市场和电视节目传输播出的管理。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优化重组卫生资源。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建立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努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推进体育强省建设。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全面启动承办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快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体育场馆建设。办好第六届全国残运会。放宽体育经营活动从业条件,发展体育产业。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工作,深入开展拥军优属和军(警)民共建活动,认真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关心和支持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加强民族、宗教工作,继续做好外事、侨务、对台事务、参事等工作。

    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措施。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类自然资源,健全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加大苏锡常地区地下水管理力度,按计划完成地下水封井任务。十分注意保护和节约土地,推进土地复垦整理产业化,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对征用农村集体土地依法进行补偿,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大力实施“绿色江苏”行动计划,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生态省建设。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抓好太湖、淮河和南水北调东线为重点的水污染防治,搞好海洋环境监测。全面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争取更多的城市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标准,更多的县(市、区)达到全国生态示范区标准。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大力推进依法治省,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各级政府要严格执行国家法律,严格执行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作出的决定,自觉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联系,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完善村民自治、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加强政府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积极开展法律援助。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积极化解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加强国家安全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防范和惩治邪教组织的犯罪活动,坚决扫除社会丑恶现象。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改进社会管理,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加强安全生产和职业危害的监督管理和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八、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按照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和水平。

    牢记宗旨,勤政为民。人民政府的全部任务和责任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要把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揽政府工作,把“三个代表”要求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全过程,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去。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使一心为民、勤奋工作,成为政府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和自觉行动。

    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努力把握新形势下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问题的研究,不断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完善人民建议征集制度,完善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积极推行电子政务,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坚持依法行政,自觉运用法律手段调节、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提高政府法治能力。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提高依法行政工作水平。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既要勇于探索、敢于攻坚、善于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又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坚韧不拔,扎扎实实地把各项事业推向前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搞虚报浮夸,不做表面文章。坚持把抓落实作为转变作风的关键环节,各项工作都要细化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务求实效。

    艰苦奋斗,从严治政。在经济发展、生活改善、社会安定的形势下,必须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把有限的财力用到群众直接受惠受益的事业上去,坚决反对贪图享乐、挥霍浪费的奢靡之风,坚决不搞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树立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需要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团结一致,与时俱进,奋发图强,开拓创新,加快富民强省进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黄楠)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