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西藏第八次党代会报告全文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西藏第八次党代会报告全文

2012年04月18日 14:56   来源:西藏日报   

  七、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兴起全区文化建设新高潮,努力实现由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发展强区的转变。

  (一)提升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全过程,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全区文化建设,推进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 发展观进基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转化为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的自觉行动。坚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唯物论、无神论和新旧西藏对比教育,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坚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老西藏”精神,凝聚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强大精神力量。坚持加强对西藏重大理论、历史和现实问题的研究,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研究的繁荣发展。

  (二)提升意识形态领域的战斗力。针对西方敌对势力和达赖集团不断加大对我进行反动思想渗透的新情况,要旗帜鲜明、针锋相对,强化措施、掌握主动,确保西藏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的绝对安全。阵地要占领,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广泛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掌握涉藏舆论斗争的话语权和主动权。揭批要深入,深入揭批达赖集团的“三性”分裂本质,打牢反分裂斗争的思想基础。覆盖要全面,推进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全覆盖,确保没有盲区、没有空白点,使党和政府的声音覆盖全区12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域,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有效地传播到千家万户。管控要严格,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有效净化舆论环境。防范要到位,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分裂分子进藏入境进行反动宣传,坚决清缴“藏独”反动出版物及宣传品,筑牢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的铜墙铁壁。

  (三)提升主流舆论媒体的传播力。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始终坚持党管媒体不动摇,贯彻正面宣传为主、团结鼓劲的方针,在全社会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人民军队好、各族人民好的主旋律。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新闻立报立台立站,做大做强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和出版社,实施党报党刊赠阅工程,增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针对性和时效性;加强和改进手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建设与管理,加强舆论引导,规范信息传播,维护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推进汉藏“双语”传播,全区新闻媒体全部实行汉藏“双语”编印、播发,支持藏语音像制品、书报刊的出版发行,提高广播影视节目藏语译制能力,使各族群众都能看得到、听得懂、入头脑、受教育。切实强化对外宣传,加大西藏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在国际社会树立社会主义新西藏的良好形象。

  (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辐射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把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健全自治区、地(市)、县(市、区)、乡镇、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经过2-3年的努力,实现地(市)全部有图书馆、群艺馆、数字电影院,县县有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电影院、新华书店、民间艺术团,乡镇(农林场)有综合文化站,村村有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电影放映;大力推进先进文化进寺庙,在每个寺庙建设一个文化书屋,尽快实现报刊、广播、影视寺寺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改陋习、讲文明、树新风”,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城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五)提升特色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一方面,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加大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加强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整理,建设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一方面,加快文化改革发展。以确保文化安全为前提,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和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文化旅游、影视制作、演艺娱乐、出版发行、民族手工艺、高原极限运动等西藏特色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旅游、科技、生态产业相结合,力争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以上、逐步成为全区新的特色支柱产业。

  (六)提升社会主义精神文化产品的供给力。认真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实施“五个一”工程为龙头,建立社会主义文化精品创作激励机制,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和谐稳定为主题,创作更多讴歌新西藏、新发展、新变化、新生活的好作品,占领城乡文化阵地,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西藏文化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八、以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为载体,构建高原生态安全屏障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西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在发展中重保护,在保护中求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一)加强重点生态保护。抓好大江大河源头区、草原、湿地、天然林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大水土流失、土地草场沙化综合治理和污染防治力度,力争“十二五”期间植树造林26万公顷以上,退牧还草480万公顷以上,治理沙化土地18万公顷以上,综合治理水土流失3万公顷以上,主要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核定范围内。

  (二)提高环境监测能力。加强主要江河、重点区域水质、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加强森林草原、水土流失、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等监测网络建设,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做到情况早知道、防御早准备、应急早处置。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森林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生态效益补偿长效机制。大力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生态建设,切实保护好雪域高原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造福国家、人民和子孙后代。

  九、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突破口,打造改革促动、开放带动新优势

  深化改革开放,是实现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推进体制改革上实现新突破,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上迈出新步伐。

  (一)继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持农牧区“三个长期不变”的基本政策,完善落实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二)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坚持政治上放心、思想上放开、政策上放宽、发展上放胆、工作上放手,完善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做到低门槛、零注册、轻税赋、强支撑、少检查、重激励,推动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快发展、大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非公有制骨干企业达到100个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上缴税收翻一番以上,年均分别增长15%以上。

  (三)努力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同内地特别是对口援藏省市的交流与合作,加快融入大西南经济圈。加快连接南亚地区陆路大通道和口岸建设,加大对边境县特别是边境乡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充分发挥地缘优势,积极发展边境贸易,力争到“十二五”末进出口总额翻一番以上。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吸引区内外、国内外企业进藏投资兴业,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四)切实做好涉藏外事工作。按照党中央的要求,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外交、宣传等多种手段,做好周边国家、重点国际组织的友好交流工作,扩大境外藏胞爱国统一战线,努力营造有利于西藏发展稳定的国际环境。

(责任编辑:尹彦宏)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