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江苏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全文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江苏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全文

2012年04月18日 15:13   来源:新华日报   

    三、全力推动经济强省建设

    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最根本的是发展先进生产力。要坚定不移把科教与人才强省作为基础战略,把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全力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战,推动江苏加快向经济强省跨越。

    (一)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努力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时研判和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走势,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大力实施转型升级工程,把产业优化升级作为主攻方向,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强化市场规模优势和技术领先优势,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抓好生产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和比重。运用先进技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全面提高工艺、技术、装备、管理水平。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重点,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在保持投资、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加强供给管理,优化消费环境,推动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使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把推动集约发展作为重要途径,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做强做大企业集团,全面提高投入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产业竞争力。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要支撑,大力推进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

    (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显著增强核心竞争力。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为抓手,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使江苏成为创新型经济蓬勃发展、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创新活力充分释放的地区。加大产业技术创新力度,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潜力,推动产学研更加紧密结合,突破更多重大关键技术,培育更多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创新型企业,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打响“江苏创造”品牌。构建科技多元化投入机制,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创业投资、风险投资,促进政府引导性投入稳步增长、企业主体性投入持续增长、社会多渠道投入大幅增长。优化区域创新体系,推动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升苏中苏北科技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支持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专利战略推进与服务(泰州)中心建设,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能力。

    (三)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增创江苏长远发展的战略优势。落实人才优先投入的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十大人才工程”,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形成适应“两个率先”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以推进人才国际化为引领,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模式,在全球范围引进科技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着力提高本土人才国际化素质,打造江苏人才高地。引导创新创业人才向企业集聚,注重培养优秀企业家和一线技术创新人才。进一步营造尊重人才、支持创业、鼓励创新的环境,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真正让人才优势成为江苏科学发展的第一优势,人才竞争力成为江苏的第一竞争力。

    (四)在更高层次上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着力提高发展协调性。推进“两个率先”,必须把“三农”放在重中之重位置,坚持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同步推进,健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机制,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着力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水平。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断提高防洪保安、水资源保障、水环境保护和服务民生能力。大力实施美好城乡建设行动,持续推进农村实事工程,重点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显著改善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加快建设沿江、沿海和沿东陇海线城市带,积极推进南京都市圈和宁镇扬“同城化”建设,提高苏锡常都市圈要素整合与互动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徐州都市圈在淮海经济区中的带动作用,促进大中小城市和重点中心镇协调发展。继续抓住用好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叠加机遇,加大统筹区域发展力度。支持苏南转型升级,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继续当好全省科学发展的排头兵。支持苏中加快崛起,更大力度推进江海联动开发和跨江合作开发,促进苏中尽快融入苏南经济板块。支持苏北全面振兴,继续推进财政、产业、科技、人才“四项转移”和南北共建开发园区,实行“一市一策”,支持宿迁发展实现更大突破、徐州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确保2015年苏北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把沿海开发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深入实施《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积极推进连云港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和盐城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支持南通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在港口建设、产业发展、城镇建设、滩涂开发上取得更大突破,使我省沿海地区尽快成为我国东部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继续做好对口支援新疆、西藏、青海工作。

    (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科学发展的动力与活力。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加强统筹设计和整体配套,在行政管理体制、经济体制和社会领域改革上取得更大进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更大力度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深入推进南京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抓好省直管县与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农村改革试验区等国家试点工作,大力推进苏州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无锡“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等试点工作,为全省改革积累经验、提供示范。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入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积极发展服务贸易,鼓励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重要能源资源进口。大力引进国际高端产业、智力、人才和技术,推动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发展服务外包,稳步开放教育、医疗、体育等领域,扩大地方友城务实交往。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辟国际化经营新空间。充分发挥各类开发园区的示范、辐射作用,增强在全球范围内吸纳优质生产要素的能力。建立大通关电子口岸统一信息平台,促进电子口岸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四、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旗帜。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省有机统一,扩大民主,健全法制,巩固发展江苏民主团结、政通人和、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一)进一步健全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有效实施党对各个领域的政治、思想、组织领导,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坚决贯彻落实。改进和完善党委决策机制,健全决策公开、决策咨询、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决策失误纠错和责任追究制度,使各项决策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充分发挥他们在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坚持党管武装根本原则和制度,积极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坚持走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大力支持驻苏部队建设,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

    (二)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使立法、监督、决定重大事项和人事任免更好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更好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把扩大基层民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基础,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提高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水平。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权益。积极推进基层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丰富基层民主形式,拓宽基层民主渠道。

    (三)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大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政治协商和合作共事,支持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加大党外代表人士培养力度,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选拔和推荐优秀党外干部到各级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深化与港澳台交流合作,加强与海外侨胞、归侨侨眷联系,为推动江苏发展、促进祖国完全统一赢得更广泛力量支持。

    (四)深入推进法治江苏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引领、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秩序为目标,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提高法治江苏建设水平。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重点推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立法,完善与国家法律法规相配套、与“两个率先”相适应的地方性规章。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强化行政问责,推动法律法规正确实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促进公正廉洁执法。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扎实推进“六五”普法工作。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制度。继续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深入实施法治惠民实事工程,提高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满意度。

    五、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实现“两个率先”,物质是基础,精神是导向,文化是灵魂,改革创新是动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工程,牢固确立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是党的工作一条主战线、践行科学发展观一个主阵地、推进“两个率先”一支主力军的地位,加快建设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省,更好地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文化的凝聚力引领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教育群众,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两个率先”宏伟目标凝心聚力,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大力弘扬“三创三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巩固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面向科学发展实践的理论创新。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营造健康向上、生动丰富的主流舆论,提高舆论引导的有效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建设,运用和管理,注重网络民意,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全省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二)全面提升文化事业发展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普遍实行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完善政府购买重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的长效机制,加快公共文化资源数字化,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加强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主流网站等重要媒体建设,大力发展新兴媒体,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构建技术先进、传输便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加快城乡文化发展一体化,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向农村覆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创作生产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和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精品力作。加大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对江苏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使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先进文化交相辉映。支持南京市承办好亚青会和青奥会。

    (三)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江苏文化竞争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积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加强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推进文化与科技、旅游、金融深度融合,使文化产业成为江苏的支柱产业。着力培育大型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支持重点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和上市融资。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扩大对外文化传播和交流。拓展文化服务消费,提高基层文化消费水平,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加强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文化流通组织形式,强化文化市场监管,营造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

    (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充分激发文化发展活力。全面推进文化事业单位各项改革,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增强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能力。深化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推动转制企业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和资产经营责任制,增强发展活力。引导社会资本有序进入文化产业领域,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参与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加大公共财政投入,落实文化经济政策,健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激发文化战线创造活力,努力造就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德艺双馨的文化拔尖人才和领军人才,造就一批懂文化、会经营的文化企业家,造就一批热爱文化、精通文化的文化管理工作者,形成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

(责任编辑:尹彦宏)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