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全文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贵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全文

2012年04月24日 10:15   来源:贵州日报   

    三、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努力走出符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后发赶超之路

    今后五年,我们要把推进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的目标任务转化为全省上下的发展规划、政策措施、具体项目和实际行动,逐步缩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与全国的差距,为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坚实基础。

    (一)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我省发展落后,从根本上看,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不同步、不协调。差距在“三化”上,出路也在“三化”上。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省扩大社会就业靠“三化”,城乡居民增收靠“三化”,壮大财政实力靠“三化”,缩小城乡差别靠“三化”,破解二元结构靠“三化”,从根本上扶贫脱贫也要靠“三化”。对于推进“三化”同步,我们要始终不动摇、不放松,动摇了必将又耽误,放松了必将更落后。

    “三化”同步发展,工业化是动力,城镇化是载体,农业现代化是基础。通过工业化提升全省经济实力,增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通过城镇化孕育更多产业,吸纳更多的农村人口在城镇就业生活,解决山区贫困人口脱贫和缩小城乡差别问题;通过农业现代化一方面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支撑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都离不开产业支撑。要把培育发展产业作为首要,提高城乡产业关联度和经济融合度,使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深度融合。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推进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打造产业园区,充分发挥工业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坚持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协调发展,加快建设旅游大省、旅游强省,尽快壮大我省现代服务业。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坚持走山区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发展条件,把更多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规模推进种植业、养殖业结构调整,大幅度提高经济作物、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加快构建符合喀斯特地区实际和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要求的山地现代农业体系。

    “三化”同步发展,基础设施要先行。今后五年,我们要坚持统筹兼顾、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加快推进连接周边省份的快速铁路体系建设,完善省内高速公路骨架,加强民航、水运建设,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成1600公里以上铁路、300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5个民航机场建设任务,实现县县通高速和基础设施向下延伸。以大中型骨干水源工程为重点,大中小微并举,努力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和省内成品油、天然气输送管道建设,保障省内能源供应。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走出破解资源环境制约难题的新路子。把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坚持在扩大总量中调结构,在扩大增量中优存量,重点提高二产、快速发展三产、大力加强一产,促进三次产业结构与发展阶段相适应。大力调整产业内部结构,坚持高端引领、高头嫁接、高位切入。不是“压”传统产业,而是既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更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是“压”重工业,而是既要继续发展新型重工业,更要大力发展特色轻工业;不是“限”资源开采业,而是既要科学开采,更要拓展精深加工;不是不能发展载能产业企业,而是既要把耗能、排放严格控制在标准范围内,更要多上低耗能、无污染、清洁安全的产业企业;不是不要粮食产量,而是在提高粮食单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大规模地实施结构调整,更多地发展经济作物和产业化经营,更多地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调整区域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抓紧制定和实施黔中经济区、贵安新区、黔北经济协作区、毕水兴能源资源富集区、贵遵毕“金三角”、“三州”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规划,加快形成区域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贵州资源丰富,但毕竟有限;生态景象良好,但生态基础脆弱,迫切需要破解资源环境制约难题。要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科学的开发观,努力做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切实摆脱“资源路径依赖”,避免掉进“资源优势陷阱”。大力实施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三位一体”综合规划,切实扭转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扩大趋势。实行环境保护区域责任制,加强节能减排,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转变发展方式、破解资源环境制约,根本上要靠科技创新。我省不是科技资源大省,但越是科技资源不足,越要重视发展科技。今后五年,要坚持以创新促转型,以转型促发展,推进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紧密结合,推动经济社会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加快建设创新型社会。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重点领域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把企业作为主体,把人才作为关键,促进科技资源向企业聚集,实现科技、人才与产业在高端的结合。

    (三)全面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我省是典型的内陆山区省份,开放带来的活力在某种意义上比改革带来的活力还要大。开放,不仅是对外开放,还要对内开放。对外开放主要是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大力吸引省外国外投资,引进先进的市场理念和管理办法;对内开放主要是消除行政性壁垒,消除地区市场封锁,鼓励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企业优胜劣汰。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促进进出口总额比2011年翻两番,实现以大开放促大开发大发展。“引进来”的重点是放宽市场准入,提高行政服务效能,落实投资优惠政策,完善投资环境测评机制,把贵州建设成为创业氛围深厚、发展空间广阔、投资回报丰厚的开放热土,大力提高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利用内外资水平。“走出去”的重点是加快出口能力建设,积极争取国家赋予我省口岸签证权,推进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出口贸易基地;着力培育和壮大外贸流通企业,加快培育特色出口产品,促进出口贸易多元化,不断增加工业制成品、高新技术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绿色食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扩大对外投资,改变我省外向型经济水平过低的状况。

    (四)增强改革的科学性、协调性,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机制障碍。强调开放的意义不是忽视改革的重要。我省许多方面的改革不到位,没有实质性突破。深化改革仍然是今后一个时期的艰巨任务,也是发展的动力、活力所在。我们要更加注重增强改革的自觉性、坚定性、创造性,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加快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

    我省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一方面,政府退出还不够,特别是在某些领域,政府仍然管了许多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另一方面,解决经济、社会的深层次矛盾又要求加强政府引导,以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纠正市场失灵现象。要着眼于提高政府工作效能,精简和完善政府机构设置,坚持依法行政,改进政府工作方法,建设服务、责任、法治、廉洁政府。着眼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培育和发展市场中介组织,不断完善社会管理网络,提高整体经济运行效率。重点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多元投资主体,普遍进行股份制改造,完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大幅度提高民营经济的比重。关键是加大配套改革。按照中央的部署,加快政府审批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和金融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劳动收入和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中央支持我省发展的文件明确要求我省在十多个方面先行先试、实施改革和探索,我们要一一做出改革方案,加快实施,力争尽早见效。继续拓展和深化毕节试验区改革试验内容,推进遵义、六盘水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责任编辑:尹彦宏)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