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社会,这是新一届浙江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目标追求,是浙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进方向。
一、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学说的基本要义,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一以贯之的目标追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首先要求“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其次是人们身心的改变,“不但客观条件改变着……而且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恩格斯指出:“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实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设想,未来的社会物质财富将极大丰富、人们的精神境界将极大提高,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们党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我们党对此进行了长期的艰辛探索和实践。1954年,毛泽东同志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宣告,我们的总任务就是要“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同志鲜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命题,并构想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他还特别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
江泽民同志发展和深化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突出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他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深刻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经验,强调“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30年来,我们既重视物的发展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重视人的发展即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面向未来,他进一步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综上所述,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具体体现,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符合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基础上,我们所要进行的现代化建设,既要促进生产力大解放、大发展,也要推动人的大解放、大发展,努力创造比资本主义文明更为高度的社会主义文明,使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二、建设现代化浙江的核心要义是实现全省人民物质富裕、精神富有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当前的浙江,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目标,开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建设现代化浙江,其核心要义就是实现全省人民物质富裕、精神富有。
实现全省人民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贯穿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和社会活动各环节,体现在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各方面。这既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也是一个需要经过长期努力才能实现的战略目标。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而言,我们所说的物质富裕,就是要使城乡居民就业比较充分,收入普遍提高,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完全消除,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日臻完善,人人享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我们所说的精神富有,就是要使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受到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民主法治素养、思想道德素养和生态文明素养,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项权益得到切实保障,过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拥有共同的精神家园。
这一目标追求着眼于哲学的高度,概括了物质和精神两个社会生产生活最基本的层面,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部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扎实推进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创造更加丰裕的物质财富,又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切实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和社会建设,努力创造更加丰富的精神财富,从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使人与社会和谐相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一目标追求立足于富民的广度,强调富民不仅要做到物质上富裕,而且要做到精神上富有,贯穿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现代化的核心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和民生优先,既要围绕物质富裕惠民生,使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难有所助;又要围绕精神富有惠民生,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心愉悦,过上健康和谐的幸福生活。
这一目标追求致力于覆盖的程度,最终要实现的是全省人民物质上共同富裕、精神上共同富有,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加强调共建共享和全民普惠,既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注重先富带后富,切实改善低收入群众生活,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既要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表率作用和先进模范人物示范作用,又要着力提高全体人民的素养,教育、引导和带领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三、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具有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富民强省”放在首位,大力弘扬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江精神,与时俱进地提高富民标准,走出了一条“创业富民、就业惠民、社保安民、藏富于民”的特色道路,浙江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改革开放以前,浙江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省份,实现温饱是广大人民群众最操劳的生计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省委、省政府确立富民强省的目标,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和加快培育商品市场,城乡居民收入迅速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大致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全省基本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
(责任编辑:编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