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粽叶进北京 商贩每天批发20多万斤

2012年06月21日 15:46   来源:法制晚报   秦胜利

    

 

邵庄子村南码头的小树林里,等待装车的大批苇叶被浸泡在水池中 摄/记者高阳

 

    说话间端午节即到,粽子又成市场主角,其销量之大,从粽叶的消耗上便可见一斑。

    在北京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发地,近期每天都有十几辆大货车批发粽叶,而这些粽叶全部来自120公里外的白洋淀。据当地批发商统计,每天进京的白洋淀粽叶多达20万斤。

    为获取每斤一块四的收益,白洋淀的村民们起早贪黑地忙活着。而批发商从收购到发货进京,整个流程耗时一般不超过24小时。

    新发地白洋淀粽叶进京每天多达20万斤

    新发地,北京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这几天,只要是去那里的人都能看到,市场东北角显得格外繁忙,随时都有十几辆装满粽叶的大货车将这里挤得满满当当,商户们倚车而卖,批发生意一拨接着一拨。

    说起粽叶销售,来自河北省安新县的批发商老王说,新发地的粽叶全部出自120公里外的白洋淀,每天进京的白洋淀粽叶多达20万斤,其中六成在新发地销售。他每次带来的3万斤粽叶“都能卖完”。

    说起粽叶的种类,这位有着十多年粽叶批发经验的商人说,现在用来包粽子的叶子主要有两种,一是产自我国南方的竹叶,二是以白洋淀为主产地的北方苇叶。北京市场上常见的粽叶便是后者。

    他说,每年端午节前,正好是苇叶的采摘季,白洋淀苇叶的高产保证了北京市场的庞大供给。

    在老王眼里,竹叶不太适合包粽子。他说,竹叶的采摘期为每年的七八月份,这时端午节已过,采摘的叶子要留到来年再用。长时间的保存使竹叶极易褪色、变黄。

    白洋淀为防苇叶干裂采摘后用清水浸泡

    每年5月初,白洋淀苇叶进入采摘季节,采摘一直持续到端午节前夕。

    6月14日,记者来到河北省安新县圈头乡邵庄子村。该村位于白洋淀中,是苇叶的主产地之一,每天进京的20万斤苇叶中有五分之一出自这里。

    在邵庄子村南码头的小树林,记者看到4个用防水帆布搭建的水池,面积都在30平方米左右,其中浸泡着一袋袋苇叶。

    守候在水池旁的村民杨某说,这些水池是批发商存放苇叶所用,每个水池能浸泡两万斤苇叶,如今浸泡的苇叶都是头一天傍晚打包的。为了防止出现干裂的情况,苇叶采摘回来要马上装袋浸泡到池中的清水里,次日傍晚将全部装车发往新发地。

    在离水池不远处,记者看到一口深井,据说是村民专门为抽取浸泡苇叶所用的清水而打,深达百米。

    收叶发货进京用时不超过24小时

    下午3点左右,陆续有村民划着装满苇叶的小船停靠在码头,紧张的收苇叶、打包工作随即展开。

    当天的收购价是每斤一块四,而新发地的批发价是每斤两块三,若忽略运费,收购一斤苇叶可以赚到九毛钱。

    当天,村民张淑英(音)采摘了70斤苇叶,卖了98元。“今年的收购价比去年高了一毛钱。”张淑英说,她每天凌晨4点就划船进淀采摘。由于苇子都是野生的,加上淀里温度不低,所以叶子采摘下来一定要注意通风,否则容易被“捂”出霉味,那就只能扔掉。

    收苇叶、打包工作一直持续到傍晚。紧接着,大家便开始捞出水池中的苇叶,装车发往新发地。腾空后的水池又将浸泡新采摘的苇叶,周而复始。

    杨某说,记者见到的村民交苇叶、商贩收苇叶、打包、浸泡、装车就是白洋淀苇叶发货的全过程,算上运输时间,白洋淀苇叶进京用时一般不会超过24小时。

    消费提示三招辨别真伪别被“美色”所诱

    选购粽子,可别“以貌取人”。今天上午,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告诉记者,颜色过于鲜亮的粽子的安全性反倒没有保证。

    范志红说,粽叶在蒸煮后,其颜色会发暗,属正常现象。反之,蒸煮后颜色依然鲜亮的粽叶就有着不可告人的“隐私”。

    范志红称,为保持粽叶新鲜诱人,一些不法商贩采用化学染色手段,利用工业硫酸铜和氯化铜,将粽叶煮过后“返青”,使其色泽鲜绿。吃“返青粽子”自然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特别是过量或长期食用,会导致急性胃肠炎等疾病。因此,市民在选购时,首先应辨认颜色。同时,还可通过气味来分辨,“返青粽子”煮后会散发淡淡的硫黄味。

    此外,正常粽叶在煮过以后,水呈淡黄色。如果水呈绿色,可以断定粽叶被染色。
       

(责任编辑:耿敏)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