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界的"另类小生"李小锋:我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秦腔

2012年07月02日 00:00   来源:陕西日报   杨小玲 李星棋

《周仁回府》演出盛况

李小锋现场示范,为戏迷们讲解秦腔的美学个性。

  他在秦腔界可以说有些另类:他主攻小生,却生旦净末丑,样样手到擒来;擅长演戏,却编、导、主持通通在行。在众多的荣誉和光环下,他原本可以高枕无忧,他却并不“安分守己”,他是秦腔界第一个研究生,还出过美学专著。他说,艺术贵在个性。他,就是著名秦腔演员——李小锋。

  做秦腔知识的传播者

  在李小锋心目中,作为一个戏曲演员,得奖固然是好事,但他认为荣誉只是一时的,只有把自己的毕生所学用之于民,自己的艺术生涯才会取得永久的辉煌。他一心一意把自己的艺术生命之根扎到广大群众中去,还戏于民。“该我得的一分不少,不该得的一文不要,对社会有益的事情贴钱也干”。抱着这种信念,多年来,他走遍了三秦大地的沟沟壑壑,并且远至宁夏银川、青海西宁以及甘肃兰州、天水、白银、会宁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等偏远地区,每到一处,都会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他常常要加唱好几段观众才会满足。在一些偏远地区,他还会向观众赠送自己的演出光碟,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戏曲。他形容自己是在“接地气”。他觉得:艺术源于人民,还得回到群众中去。任何艺术如果不能深入人心,都将是没有生命力的。不少戏迷看完演出后还专程发来了热情洋溢的信件。有甘肃戏迷在信中说:“秦腔伴随着我成长,能再次看到你我感谢上苍给我的厚爱,秦腔是属于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代表甘肃老家所有喜欢你的戏迷再次说一声谢谢你。你让整个舞台充满了勃勃生机……”

  在多年的演出实践后,他又有了新的思考:不能让观众只是看个热闹而已,还应有收获,得到一些额外的知识的熏陶。从去年开始,他尝试着在正式开演前给观众普及一些戏曲知识,像“唱戏的为啥叫梨园弟子、戏曲的人物扮相特点等等。”为了达到更佳的讲演效果,李小锋还自学了演讲与口才以及主持类相关书籍。所幸,一切辛苦没有白费。他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为观众边讲边唱做示范,观众非但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满,反而在演出时掌鼓得更加热烈了。他讲的一些戏曲知识甚至连同伴们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这更坚定了他“寓教于讲”的想法。尤其令他难忘的是前不久在渭南“一元剧场”的演出。当人们听说梅花奖得主李小锋要来演出,以往宽敞的过道都站满了热情的观众。在演唱前,他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来讲秦腔的美。在讲到化妆和服饰时,两名上妆的小旦和花脸演员还走到台上当起了模特,李小锋以他们为例一一给大家讲解,戏曲演员为什么要上妆?戏曲的装扮和话剧、电影有什么不同?它的一招一式又是什么意思?美在什么地方?通俗易懂的语言、幽默生动的例子,让现场掌声频起,笑声不断。此外,为了争取更多的年轻观众,他还多次到大学校园为学生举行秦腔讲座,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大家的热情让他感动又感慨。李小锋说:“虽然我个人能力有限,但只要能让哪怕多一个人了解秦腔、对秦腔感兴趣,我的努力就不算白费。”

  做秦腔实验剧的探路者

  2003年李小锋在第八届中国戏剧节上的精彩演出使他摘得第2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他也被北京专家誉为“中国戏曲界的一匹黑马”。他的才华引起了香港戏剧导演、香港当代文化中心主席荣念曾的关注,彼时荣导正在力邀复合型的戏曲演员作试验探索演出。给了他命题作文:在20分钟的时间里演绎他所理解的浮士德,并让他在半年时间交卷。经过半年绞尽脑汁的构思,李小锋创作了秦腔试验剧《浮士德与魔鬼》,并于2004年在台湾“独当一面”艺术节上,与京剧、昆曲、川剧、越剧等7个剧种的7个名角同台演出。李小锋一人分饰浮士德与魔鬼两角,分别以秦腔、眉户、碗碗腔进行演唱,并有“吐火”等秦腔特技的展示。演出大获成功,他的双面人物造型也被观众所津津乐道。这之后,李小锋又受邀参加了2005年5月和11月分别在澳门、香港举办的“粉墨登场·独角戏”和“诸神会·实验中国艺术节”,演出《浮士德与魔鬼》和实验剧《拾玉镯》,媒体赞誉一片。

  他的演出和创作才华为他带来了更多的机会,2006年,他又受邀参加德国柏林“实验中国文化记忆”。这一次,他带着自编自导自演的秦腔实验剧《路》,在柏林为观众做两场精彩演出。这一次,演出时间由20分钟变成了2个小时,演出地点也由国内转为柏林世界文化中心。李小锋极富创意地把传统戏剧形象陈勋、周仁、钟馗和小鬼四个人物变成了“自己演自己”的道具,通过四个人物的不同命运,表达角色对命运的抗争。李小锋倾其所学,“毕其功于一役”。生旦净末、唱念做打……为观众展示其全面才华。演出结束后,全体观众站起来鼓掌,谢幕20多分钟后观众才慢慢散去。李小锋成功地将秦腔推向了更宽广的舞台。

  李小锋说,他当时想,实验剧实验剧,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但只要能让更多的人关注到秦腔,他的目的也就算达到了。

  2010年底,《浮士德与魔鬼》与来自六个国家的“独角戏”汇聚北京东城国际独角戏剧节。他独创的“双面人”依然是媒体瞩目的焦点。

  做秦腔艺术的传承者

  为了让秦腔有更多的传承人,李小锋先后收了几十个徒弟,慕名而来的秦腔票友更是不计其数。他以身作则,对秦腔艺术的一丝不苟也要求徒弟们同样做到,如今西北五省都有他的弟子,有不少都已成了栋梁之材。票友李少东还在第五届陕西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他甚至对没有任何秦腔基础的秦腔爱好者也同样热情对待。2010年,台湾女大学生李佩颖在看了李小锋赴台的演出后,专程来到西安学习秦腔《周仁回府》。这个台湾歌仔戏的学生既不会讲陕西话,更不会唱秦腔。李小锋就对着剧本,将念白和唱腔一句句教给她,给她讲述人物的理解,传授表演技巧和理念。李佩颖则将每句话都用MP3录下来,经过一个月的勤学苦练,竟也学得有模有样。李佩颖甚至打算将《周仁回府》的谱子和剧本带回台湾,改编成歌仔戏。“秦腔在台湾也有了传承人”,这在业内一时传为佳话。

  虽早已过了不惑之年,但李小锋对秦腔的探索却丝毫没有停歇。他说:“秦腔不仅是我的事业,更是我生活的乐趣。我将为之而奋斗终生。”

  今年7月,李小锋还将参加香港戏剧节,演出全本戏《周仁回府》。届时,秦腔将又一次唱响香江两岸。让我们祈祷李小锋艺术之树常青,也期待秦腔能在更多有识之士的带领下,焕发出更大的生机!

(责任编辑:石兰兰)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