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市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今后五年完成100万套保障房建设,努力实现“住有所居”。
“不仅要完成硬件建设工程,还要建立可持续的住房保障体系。”市住建委主任杨斌表示。
本市还要履行对中低收入群众住房保障的职责,发展公租房,增加土地供给,加大财政投入,对符合保障条件的申请家庭“应保尽保”,引导群众以租赁形式解决住房问题。
报告实录
过去五年,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使广大群众得到实惠。今后五年,推动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的奋斗目标之一是:完成100万套保障房建设任务,努力实现“住有所居”。完善住房保障政策,健全符合北京实际、可持续的住房保障体系。
百万套保障房 公租房成主力
北京明确要大力发展公租房。记者从市住建委了解到,今年北京将新开工、收购各类保障房共16万套,其中6万套为公租房,力争在“十一”前全部开工。
到2015年,北京将建设、收购100万套保障房,对符合条件的申请家庭做到“应保尽保”。其中,在公开配租配售的50万套保障房里,公租房占比将超过60%。同时,本市还将发放租金补贴家庭10万户。
居住方式咋变?
根据老少群体需求“量身定做”
市住建委表示,公租房均统一规范建设、设计标准,并根据青年、老年等不同群体的需求“量身定做”,设计单身宿舍、青年和老年公寓等多样化的房屋。朝阳区汇鸿家园公租房项目首次采用这种划分。
往远看,一些新城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人群结构发生变化,公租房也将由小户型变身大户型,以便继续为当地人口服务。
房屋可“变形” 为未来留余地
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保障房的设计要考虑长远,这一理念在顺义区望泉寺公租房设计方案中得到了体现。根据“变形”方案,居民楼东西两侧的2户为两室一厅,可变成三室一厅;中间4户为一室一厅,可变成2户两室一厅。
最终,小区内的7115套小户型住宅,可缩减到5000多套。同时,以50平方米为主的公租房,可扩展成80平方米的两居甚至100平方米的三居。
设计单位北京清尚环艺建筑设计院相关负责人王忠表示:“房屋如果不能改造,会给以后留下一批不好用的建筑。”
据透露,这是一个为未来数十年保障房发展“留余地”的设计。
地铁上方建租赁住房成新方式
“地铁15号线马泉营车辆段项目”透露一个讯息,北京正孕育发展的地铁上盖开发,首次尝试建设租赁型住房。
利用不可多得的交通便利的空间,尽可能为更多有需求的人提供住房是北京市正在向香港学习的经验。据了解,在香港等土地稀缺的城市,利用轨道交通停车场来建房已很普遍。而且对租赁房承租对象来说,交通非常便利,远比远郊项目具有吸引力。
本版数据来源市住建委
115
592
803
938
1200
1660
单位:万平方米(年)
保障房套型面积
(上限)
2
2
2
2
2
注:深色为改后面积,保证更多人入住
定向安置房
公租房
其他
公租房
其他
定向安置房
单位:套
四种公租房居住形式
老年房
考虑老人喜欢挂东西的特点
床边放置
考虑老人喜欢存放物品的习惯
进深加大,利于养花、休闲、晒太阳,保证4小时以上日照
便于服务人员及时救助
使用电磁炉等,防止煤气泄漏伤害
变形房
采取软隔间方法,两室一厅可变三室一厅,一室一厅可变两室一厅
地铁上盖开发
在新建的地铁线列车库进行上盖开发,交通便利
北京保障房发展历程
1998年
首批经适房诞生
2007年底
2009年
2010年底
2007年-2011年
截至今年
实现申请廉租房租赁补贴家庭“应保尽保”
公租房制度建设开始起步
廉租房家庭实物配租
建保障房70万余套
登记被保障者全覆盖
青年房
标准间为“两间合为一套”,也可理解为两人合租一套房。图为其中一间
(责任编辑:耿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