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直机关干部体检预算高达3824万元

2012年07月19日 09:06   来源:都市快报   盛岚
    广州多家单位主动晒“三公经费”

    专家:敢公开是了不起的进步,与公众期望仍有落差

    7月6日,广州41个政府部门全部公开2010年“三公经费”,合计超过5.2亿元,车辆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占最大比例。

    昨天,广东媒体报道,不止这41个部门,广州市政协、市住房保障办公室等多个单位也加入到主动晒“三公经费”的行列。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说,广州的做法是了不起的进步,但和公众的期望值有落差,要进入正常化轨道,应在法律上尽快做出规范,还要看广州市领导、部门领导的魄力。

    “神秘”干部疗养院也晒账本

    广东媒体发现,不被公众熟知的广州市干部疗养院也在6月下旬主动晒出2010年“三公”账本,晒出经费支出决算合计136万元,还解释了为什么其中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最高:疗养院远离市区,所有客车和中巴车需多次往返采购物资。

    同时,广州市干部疗养院在3月晒出今年的财政预算报告:事业编制179人,今年支出预算额高达1.1378亿元,其中,市直机关在职干部和退休干部体检费用预算达3824万元,其中在职干部体检经费为2597.53万元。

    此前,广州政府部门和市直单位被要求公开“三公经费”。7月2日,广州市城管局晒出的“三公”账本显示,2010年,广州市城管局因公出国(境)费用总支出达114万元,其中,2人赴日本、俄罗斯培训学习花费12.87万元,18人赴东欧、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考察学习花费100.71万元。

    面对网友质疑,城管局、广州市财政局均作出回应,“未发现违规情况”。

    广州市物价局的公务接待费,只有“大型活动及外省市学习交流接待、会议餐费等”一句解释;广州市规划局的出国费用,也只有“主要用于工作人员公务出国(境)的各项费用支出”的解释字样……

    现代快报评论说,这种“一句话明细”,无人能看出是否合法、是否必要、是否浪费,等于是婉拒外界的监督。

    怎么晒,财政局有明确规范

    “三公经费”,指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为什么广州今年对部门“三公经费”穷追不舍?

    今年3月25日,广州市政府办公厅印发《2012年广州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要求各区(县级市)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要主动公开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等信息。

    今年2月,广州市财政局印发了《关于做好市直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公开工作的通知》(穗财编〔2012〕156号),明确了市直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公开的口径及参考格式。

    不久前,7月10日召开的建设廉洁广州动员大会上,领导小组和广州市纪委下发《廉洁广州建设测评指标体系(区县实行版)》,并明确指出“三公经费”公开将设考核评分标准。

    什么时候公开“三公经费”?广州市财政局说:“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应当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不依法公开“三公”情况,将依法对责任人员予以处分。

    广州财政局重申“公务招待费不超过当年单位预算中公务费2%”的标准。公车方面,广州市财政局给出了2012年公车购置和维护标准,但强调广州“不存在安排超编车辆的情况”,且“各单位的车辆运行维护费存在差异是正常的”。

    在最难“标准化”的出国费用方面,广州市财政局说:“由于各部门工作职能差异,对因公出国(境)经费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因此,财政部门根据单位当年度工作任务,按国家开支标准严格审核确定其因公出(境)经费预算。”

    宽容、理性推动进一步公开

    人大代表曾德雄认为,事后的追问总比不上事前的审计。公众就是最好的审计员。政府机构做到预算公开、预算民主,才能从源头上保证“三公经费”的公开透明,从源头上做到对“三公经费”的监督。

    “三公经费”公开不能流于简单的形式,不能只是公布一个大而化之的“粗线条”账目。广州市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建议,广州可以做出相关的指引,对“三公经费”需要公开的数据统一规范,同时建立问责机制,对超标开支的部门追究到底。

    针对广州市财政局出台的“三公”标准,中山大学财税系主任林江认为,这些标准缺乏惩罚措施:公务接待费突破2%,只需“解释说明”?公车维护费超标,只是“财政不予额外追加,缺口资金在公用经费中调剂解决”?……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说,按照预算法,财政部门对“三公”有监管责任,但是通过什么样的程序去监管、监管对象如有不满如何申诉、是否有第三方审计,都没有明确。“三公”超支,就算预算内资金不能解决,也可以找下属事业单位解决;还有“专项经费”这个大口子,几乎无法监管。

    相关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向中国青年报坦承,公布简略的部门反而不引人注目,公布详细的部门却容易“费力不讨好”,招来骂声一片。

    “对已经公开‘三公经费’的政府部门,我们也要宽容、理性地推动进一步公开。”质疑“三公经费”的知名网友“厦门浪”说。

(责任编辑:宋雅静)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