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和市场差不多,但来这里买更加放心一些。”昨日上午,为期5天的首届广东(佛山)安全食用农产品博览会(下称“农博会”)在顺德区陈村花卉世界盛大开幕,开门首日就受到市民热捧,接待客流超过6万人次。农博会甚至还吸引了来广州出差的外地人前来购买特产。农博会组委会主任、佛山市长刘悦伦更一度站在展馆门口,向入场市民推荐“绿色蔬菜”:“多买点,价格便宜,安全有保障。”
市民排队抢购绿色蔬菜
上午10点半,农博会B馆展销区入口处就已人声鼎沸,由于前来参观购物的市民太多,不得不增派人手在现场维持秩序,并在入口处放置围挡,让人流分批入场。
作为展销区,B馆分为农产品采购区、食材交易区、品尝区、粮油干货区等多个区域,各种生猛海鲜、瓜果蔬菜、养生保健产品让人目不暇接。
“哎呀,总算买到了。”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婆婆刚从一个蔬菜摊位前提着两袋蔬菜出来,长吁了一口气。记者在佛山市供销合作平价商店专区前看到,前来选购绿色蔬菜的市民将摊位挤得水泄不通,一些市民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尽力往前挤。销售人员提高声音分贝和顾客交谈,但很快就被现场嘈杂的喧嚣声所淹没,不得不多次重复。
“主要是这里的蔬菜品质更好,更让人放心,食品安全能够得到保证,而且价格还比较便宜,菜心和豆角也才2.5一斤。”手里提着两大袋蔬菜的佛山市民黄永洪先生笑呵呵地告诉记者,他今天8点多特意从禅城开车来到农博会现场,除了买一些绿色蔬菜外,他还打算买几袋米和几瓶油回家。
“这里的蔬菜价格平均要比市场价低到10%到15%,而且是不打水卖的。”佛山市供销合作社主任杨广南告诉记者,目前,他已经在禅城开了5家平价商店,今年计划开到10家。
佛山市三水利达隆蔬菜种植有限公司绿色食品配送中心总经理丁耀隆表示,他们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一旦断货他们会及时补充新鲜蔬菜,并计划每天上下午各进一次。
记者注意到,在场馆正式开放的短短一个小时内,佛山市供销合作社平价商店专区已经卖出了20箱绿色蔬菜。杨广南给记者算了一下,平均每框的重量为30斤,一小时卖了将近600斤蔬菜。
出差广州者到农博会“扫货”
让市民可以大饱口福的是,展馆区还提供了各种试吃食品,有葡萄酒、冒着热气的香肠腊肉以及各种香喷喷的有机米煮成的粥等。在尝过“现煮现卖”的化州绿田紫红米后,尽管觉得21元一公斤的米有点贵,但市民刘女士还是买了一袋。她告诉记者,她比较喜欢喝粥,由于广东的工业比较多,平常会担心重金属超标,这次提供的无污染有机米正符合她的“胃口”。
记者在该店的产品宣传单上看到,上面醒目地印着“承诺不添加任何色素和食品添加剂”等的字样。“这是野生稻培育出来的,粳米煲饭味道很香软,一碗米需要加四碗水,煮出来的味道很不错。”该店副总经理袁豪泽说。
来自湖北的刘晓丹女士两手提着满满几袋广东特产。她告诉记者,她这几天出差经过广州,得知有这个农博会后,她特意赶到佛山。“这次我买了8斤桂圆肉,都是朋友委托让我买的,我还会送一些给朋友。这个很能够拿出手。”
在养生保健区的一家销售西藏特产店里,从事酒店生意的禅城市民杨启平正在选购特产。他告诉记者,出于职业关系,他很注重食品安全,有时会专门买一些原生态的材料,而农博会的产品都是经过检验了的,因此他比较放心。杨启平指着一盒西藏野生松茸说,野生松茸在佛山还比较少,得经常跑去广州买,但广州的要贵480元。
此外,杨启平还买了一条哈达,标价为26元。“西藏对我来说,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那里空气很好,民俗风情也很特别,但是去一次西藏不容易,我就会经常注意收藏一些比较有民族特色的东西。”杨启平表示,在西藏特产店里还可感受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准备了50多种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产品,大部分都是由野生原材料制作的,包括雪域茶极、义贡砖茶、野生灵芝、天麻、阴阳子等等,此外,还有一些具有民族风情的手工绘画唐卡、建筑物画等等。
“广东本身是经济大省,佛山又有相当多的企业,企业老板和白领等一些高端人士、高收入群体是我们的主要目标客户。”西藏林芝地区义贡茶场的援藏干部林永望表示,在此前一周,曾有媒体采访过他,后来就有一家汽车公司向他一次性采购了32万元的特产。
“我估计此次展览期间的销售额将超过80万。”林永望说,他对这次的展销会非常有信心。
餐饮店入场采购生猛海鲜
“以后谁还敢称呼虾为‘虾米’?这明明比猫还大。”在生猛海鲜区的美国波士顿龙虾摊位前,一位来自潮州的年轻姑娘张大了嘴,直呼神奇。她赶紧掏出手机进行拍照,并把照片上传到了微博。“这个很少见,我在海南也没见过这么大的,真是大开眼界。”记者注意到,在加州蚌等其它海鲜展区内,也有不少市民不停地拍照。
顺德一家酒楼的采购经理柯贵强当场提了七八条南沙群岛的大东星斑,记者注意到,一斤大东星斑单价在200元以上。他告诉记者,以前经常在水产市场采购,但质量不稳定,只能按需购买,农博会现场的野生大东星斑鱼色泽要更鲜红,这次一买就是十六七斤重。为保证更好的货源,柯贵强和卖家互留了联系方式,下一步将可能展开更广泛的合作。
据现场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这些鱼全部都是来自南沙群岛,每周都会有专人去南沙群岛提货,每次提货量在一二万斤,其中有将近10%是运往顺德。
“我们还开通了网上订购,或者只需要一个电话就可送货上门,我们会通过实体店免费送货上门。每一条鱼或者龟都买了保险的,所以顾客不用担心出现问题。”国通金钱龟文化中心的业务经理陈永汆表示,所有的鱼和金钱龟都是从韩国、越南等地进口。由于目前还是刚起步,今后将逐步扩大销售范围。
农博会汇聚省内外“奇珍异果”
【新品类】
本次农博会A展区内广东省21个地市、西藏、新疆、台湾和韩国的展位依次排列,参展商都带来了各自的优势产品。
在韶关展位,由当地农民发明的水力平锯、水磨水碓微缩之后制作的仿古模型吸引了不少市民好奇的眼光。
据该展位的负责人李先生介绍,“本次农博会实际就是‘安博会’,安全是最重要的,此次带来参展的农产品都是产自韶关的农场或者合作社,采用现代化的加工和配送链条,保证农产品的安全,接到参加此次农博会的通知之后,当地的许多厂家都十分积极,今天带来的产品每一件都取得了相关部门的检验检测合格证书,每件产品都是优选优质的。例如此次带来的石斛是《本草纲目》中就已经记载过的一味药材,曾经大多生长在石崖上,到现在已经可以普遍种植,市民购买后可以当盆栽种植,石斛可以生吃,其加工产品也有养颜滋阴的功效,十分符合此次农博会的主题”。在记者与负责人交流过程中,几位韩国参观嘉宾已经前来问询厂商合作情况。
在茂名展区,参展方带来了农业合作社的地理标志产品,化橘红干品、龙眼、水东芥菜琳琅满目;湛江展区则应景地摆上了经过绿色食品认证的月饼,吸引了许多市民上前品尝;“一豆六瓜”是肇庆的特产,为了将新鲜的苦瓜、芥菜、茄子摆在市民面前,参展商们将清晨采摘的蔬菜赶集送到会场;此外还有新疆喀什伽师县的伽师瓜;西藏易贡茶厂带来的茶叶、虫草、藏红花等多种特色农产品。
市民们还可以看到那些长得像人形的何首乌,看似高原红的山茶果,韩国特制的农产品护肤品,远近闻名的惠州梅菜。来自禅城的一位郭先生说:“在电视上看到要开农博会了,我很好奇,想来看看有什么特别的产品,一饱眼福、口福。不过转了一圈,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农产品真的可以很安全,但是我希望以后能够真的做到实处,不仅仅是办农博会期间。”
新型设备让食品安全更有保障
【新技术】
本届农博会与一般的农产品博览会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特点,就是突出“安全”两个字。为此,博览会开辟了食品安全监管与保障展示区,重点展示保障食品安全的高新技术、新型设备,以及质量体系认证等先进管理手段。记者在现场看到,检测瘦肉精、农药残留、陈旧大米等一批与市民生活紧密相关的设备成为众人关注的热点。“这次展区弄得不错,能让大家了解到食品安全的常识。”现场一市民说。
在广州达元食品安全技术有限公司的展区,记者看到市民正在“围观”一个检测卡,该卡可用于动物尿样中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纱锭胺醇的检测,奶制品中的三聚氰胺、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B1等的检测。而这些恰好是“瘦肉精”的成分。
国内外的相关科学研究表明,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对身体产生危害,常见的有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特别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长期食用则可能导致染色体基变,诱发恶性肿瘤。近些年来,瘦肉精事件在国内外影响甚大,得到多方关注。
姚姓服务人员介绍,目前,在佛山,购买这类产品的市民不多,想通过农博会让更多的市民认识食品安全。
针对市民关注的农药残留检测问题,广州绿洲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推出农药速测卡,该卡用对农药高度敏感的胆碱酯酶和显色剂做成的酶试纸,可以快速检测蔬菜中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的残留情况,而这这两类是蔬菜中用量最大、毒性较高的杀虫剂的主要成分。这类卡抗干扰性强,操作简便,不需要仪器设备和配置试剂就能单独使用,也不需要任何专业的技术培训。
“在菜市场可以带去多方便呀!在买菜前测一测,时间短,很方便。”一市民说。来自顺德姓利市民也表示:“这类产品不错呀,很方便携带,自家也是种地的,在电视上看到这类广告,顺便过来看看,买一些回家试试。”记者获悉,这类产品在佛山销售,在淘宝上也可购买。
快速化学试剂是利用化学反应原理(显色法)进行快速检测。市民可将检测试剂已固化在检测试纸上,再与试纸反应,就会产生颜色的变化。据了解,市民可根据颜色的变化来判定其中是否掺有毒有害物质。其检测时间短、操作简单方便。
目前,在检测试纸方面已推出蛋白质快速检测试纸、甲醛快速检测试条、二氧化硫快速检测试条、铅快速检测试条、汞快速检测试条、表面卫生快速检测试条等10多种产品,还有新品种在进一步研发。
记者在展区内还发现有检测甲醛、二氧化硫等常见化学添加剂的快速检测盒,以及针对食用油、米面制品、蜂蜜、乳制品和豆制品安全的快速监测盒都受到了市民的热捧。
老婆婆学习上网买“放心菜”
【新生活】
“你教教我怎么在网上买菜啊?”昨日,农博会“智慧菜篮子”体验区人头攒动,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婆婆挤到人群里向工作人员好奇地询问如何在网上买到新鲜果蔬,“我不会用电脑,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不出门也可买到蔬菜?”在昨日的博览会上,佛山“智慧菜篮子”体验馆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目光。
下单4小时内即可送货
佛山的“智慧菜篮子”工程运用物联网技术,提供生鲜产品从食品生产基地到小区的电子商务与智能提货相结合的新购物方式。“上网,打电话,电视购物都可以下订单,‘智慧菜篮子’就是给广大不方便买菜的老人、上班族、孕妇、残障人员提供便捷,解决大家买菜难的问题”,工作人员一边解释,一边拿着平板电脑,打开网址,点开页面演示下单过程,旁边投影仪配合播放,一些市民也在供演示用的笔记本电脑前好奇地敲打键盘。
“了解到上班族、养老族等的买菜、做饭时间相对集中,我们给市民下单时有两个取货时间段供选择,一个是上午10点至12点,一个是下午4点至6点,市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时间段,商家会采用就近原则配送货物,一般产品从下单到配送过程的时间会控制在4小时之内。现在公司会给实体店和提货柜每天送4次货物,非生鲜产品一般2、3小时就会运送一次,保证货源充足,及时发货。”站在只能提货柜旁边的工作人员小杨一边解释,一边拿着临时购物卡,在绿色的提货柜刷卡区刷卡后,一个放着红色手袋的门立刻自动弹开,引得围观的市民一阵赞叹。
冷链运送确保农产品新鲜
“那怎么保鲜呢?能不能下单后马上取货?买到过期、不鲜活的鱼肉就不好了。”站在一个摆满各种日常果蔬和粮油品的绿色迷你专门提货店前,市民王女士皱眉头问到。
“许多市民都害怕生鲜产品腐烂,希望能够下了订单之后马上取货。但是这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因为蔬菜的采摘都是在前一天的下午、晚上,肉类是在凌晨屠宰,当天订货容易缺货,所以生鲜产品一般需要提前一天下单,收到订单之后商家会联系供货商将汇总信息进行处理,通过冷链(冰块、冰柜包装,温度设定在1℃—4℃)运送到货柜或者提货店,市民收到取货短信之后一般要求在一小时内取货,产品从采集、配送、取货都有时间限制,尽最大可能保护生鲜产品的新鲜度和美味度。”工作人员小李称:“公司会有存货,但是不会轻易库存,如果未能按时提货,公司会发送一条最后提货警示时限通知,而如果在规定时间内仍未提货,物流工作人员将对产品收回、销毁。”
农场直供货源确保品质
“如何保证网上买到的东西是便宜的?”坐在体验区中央的沙发上,看着现场播放的电视,似乎就像在家里……刚刚从B区(展销区)来到A区(展示区)的张女士问到,“不用去菜市场,在家等货上门是很好,但是怎么保证不会缺斤短两,万一配送错误了呢?”
工作人员小陈解释到:“公司已经建立自有基地采摘以及完全竞争的供货超市来降低产品成本,其次以销定产,根据消费者的订单定量,不盲目订货。全封闭式的销售渠道也减少了中间的流通链条,降低了整个物流环节的成本,提高了产品价格的竞争力。商品的货源都直接来自农场、生产基地或者一级批发市场,供货商及其商品都是经过严格筛选,按照品类提供农残检验,肉制品合格等证明文件,市民可以对农产品的安全放心。”
“智慧菜篮子”还采用折中方式,如果在购买中发现多1两则不算多出来的钱,但是少1两则将1两的价钱退还市民。下单时,市民会看到产品的重量误差范围,如果出现欺诈,市民可以凭单申请双倍退还”。
本月全面铺开试点
能够足不出户就买到新鲜蔬菜当然便民,但是这项工程现在进展如何以及普及程度如何?许多市民对此表示关心。
工作人员介绍,博览会后“智慧菜篮子”工程将全面铺开,将于9月份纳入试点的小区有七八个,今年8月份,佛山“智慧菜篮子”项目首批智能提货柜已经进驻禅城汇银奥林匹克花园等3个居民小区。
据了解,今年4月初,佛山首个“智慧菜篮子”体验中心已经正式启动,根据每个社区约500户的定额供给。由于试点期间暂时还没有根据佛山五区的情况分区,今后将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更改分配额。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