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随迁子女难入公立小学:深夜排队未报上名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农民工随迁子女难入公立小学:深夜排队未报上名

2012年10月12日 11:37   来源:中国青年报   谢洋 沈洁

  开学1个月了,每天能在离家不到10分钟路的鸡村第一小学接送儿子,周平(化名)感到特别踏实和满足。

  3年前,周平从广西崇左市扶绥县的一个小乡村来到南宁一家单位做保安,跟千千万万个进城务工的家长一样,为了孩子在城里读书他没少发愁。幸运的是,经过近半年的不懈努力,周平最终为儿子争取到了在暂住地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但其间的艰辛,也让这个漂在城市的中年男子深深体会到“教育公平”这几个字,实现起来并不容易。

  至少也该给我们一个排队的机会吧

  7月2日是南宁市兴宁区公办小学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报名的第一天。两天前,该辖区刚结束地段生的报名。

  深夜两点多,在床上一直没合眼的周平悄悄地翻身下床,出门直奔鸡村第一小学。到了凌晨5时左右,他的身后已经排起了一百来人的长队。排在队伍最前头的周平紧紧捏着装有报名资料的塑料袋,为了能帮孩子在公办学校报上名,他提前3个月就开始准备相关的手续材料了,为了办齐“六证”,他还专门回了趟崇左老家开具婚育证明。

  5时20分左右,学校保安突然贴出一张《通告》,给校门外熬夜守候的家长当头泼了盆冷水。《通告》上写着:因学校招生名额已满,无法接纳更多学生,请没有报上名的学生家长予以理解,并及时携子女到附近学校报名。

  “不是吧,怎么就报满了?”顿时,人群嘈杂起来。显然,这些辛辛苦苦赶来为孩子报名的农民工家长对这一解释并不满意。往年多少都有十来个农民工子女能报上名,可今年为何空不出一个名额?大家开始怀疑,学校今年招收的这90名孩子真的都是地段生吗?

  直到上午9时,学校始终大门紧锁,没人出来给个说法。守候在外的家长按捺不住愤怒,打电话向当地媒体反映了他们的遭遇。10时左右,在媒体记者的监督下,周平和数十名家长代表来到兴宁区教育局质询,该局基础教育股的工作人员解释说:“教育局向校方了解的情况是,已报名的地段生有68人,材料不全正在补办的地段生有16人,剩余的6个名额是为那些因故未能按时报名的地段生预留的。”

  “谁能保证这些都是地段生呢?”家长们提出,必须公开报名学生的信息,才能服众。

  一番争论后,兴宁区教育局决定,让几名家长代表亲自到学校查验新生的报名材料。当天中午,在鸡村第一小学办公室里,周平和另两名家长代表进行了分工,将已经报名学生的信息登记表,以及家庭户口簿、房产证的复印件等材料拿出来一份份地进行审核。

  “哎,看来真没名额了。”一个多小时后,周平等人心情沉重地走出学校办公室。听到这个结果,等候在校门外的家长才各自散去。

  看到周平仍不死心,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告诉他,区内还有其他几所公办学校可以报名。按照教育局的指点,周平赶到鸡村附近的华强路小学澳华分校,招生老师要求他必须提供澳华小区的房产证才能报名;随后他来到鸡村第二小学,学校以他的暂住证不在附近为由,拒绝了他。

  “当时澳华分校的老师建议我去他们总校报名,可华强路离得太远了,去了也不一定报得上,我也就没去试了。”周平说,他也想过实在不行的话,只能送孩子去附近的民办学校念书。可曾经做过乡村教师的他身上有股倔劲儿,“国家不是说外来务工人员和城市居民平等地享有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吗?学校招生优先地段生的原则我能理解,可至少也该给我们一个排队的机会吧!”

  在周平的争取下,兴宁区教育局的工作人员答应他,等8月5日他可以再去鸡村一小问问,也许还有机会。

  为了不错过一个月后的报名时间,周平特意在手机日历项中设置了闹铃提醒。8月5日,他按照之前学校留给他的号码打过去,可始终无人接听。他请假跑到学校去问,学校负责人告诉他,地段生还没报完呢,让他过一段时间再等通知。

  “我估计没什么希望了。”周平感到有些沮丧,但又不甘心。此后,每隔几天,他都会打电话到学校问问报名情况,“还没开学,就不能放弃”。

  8月24日,离开学只有一周了,周平突然接到鸡村一小打来的电话,通知他把材料送过去,可以给他的孩子进行新生注册。递交材料时,学校负责招生的老师突然抬头对周平说:“上个月那么多家长来报名,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你。”

(责任编辑:石兰兰)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