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居民收入增幅为全国前列

2012年10月12日 00:00   来源:合肥晚报   吴奇
    


○幸福滨湖郑成功/摄


 

     放眼今年各类全国性的幸福城市评选,合肥屡获殊荣被世人持续关注。下半年,先是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的201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中,全国有100个城市入选,合肥排在第27位。随后,在西藏拉萨举行的“2012幸福城市市长论坛”上,央视公布的2012省会城市幸福感排名中,合肥位列第三。9月,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和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在人民网联合进行了中国幸福城市排名的发布,合肥摘得头名。“上榜反映合肥城市在发生喜人的变化,已经把固有的区位优势,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直至形成老百姓幸福生活的优势。”曾去拉萨为合肥领回幸福城市奖项的合肥市委常委江洪这般认为。

    “前几年,身边的人喜欢漂去南方打工,因为有钱赚,现在回来的人却是越来越多。”时近深秋,肥东人陈磊在瑶海区一家工地干泥瓦匠活已经接近半年,这位36岁的汉子认为,返乡工人的增加是看到合肥建设项目多,工资保障也跟得上,生活有滋有味当然还是家门口好。

    幸福生活是什么样?在陈磊的眼中,对比以前在南方奔波的多年经历,他认为现在过得应该算比较幸福的。“老婆孩子热炕头,每天挣得不少能及时拿到,还有工伤保险,这些是以前没想到的。”陈磊说,自己过得充实和踏实,小家庭更是其乐融融。

    幸福合肥这个词近两年来越来越热,关注的人是日渐增多,缘于合肥在国内各大幸福城市榜单上频频上榜,这也让不少合肥人内心油然而生自豪感。回顾合肥近些年的发展,从“滨湖时代”到如今逐渐跨越到“大湖名城”时代,合肥大发展的根本落脚点在于如何改善民生,在于让发展成果惠及百姓的幸福指数提升。

    经济强了改善生活“底气”足

    对于幸福的定义,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诚然,各家具体评判标准有所差异,但合肥能够多次荣获“幸福城市”头衔,可见并非偶然。网友“女孩怀夏”就感叹:“来合肥五年了,看这里生活日新月异,而消费还是蛮低的,对穿货和吃货来讲是最幸福的!”

    人们都说一个城市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人民的幸福感,那如何实现快速提升,增加民众的幸福感呢?作为中部富有影响力的省会城市,合肥给出的答案就是快速发展经济,现如今合肥平均一天上牌300多辆车,卖出400多套房的消费热潮缘于强劲的经济底气。

    经济强市是幸福城市的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就业才能进一步扩大、财政收入才能增加、才能投入更多的资金改善民生。“十一五”时期合肥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平均增速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2011年人均GDP51652元,超出全国水平16569元。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GDP1751.7亿元,增幅居全国省会第3、中部省会第1。日益殷实的家底,支撑了“民生财政”的发力,筑牢了“最幸福城市”的基础。

    截至去年底,合肥市的投资、出口、地方财政收入三项指标已率先进入省会城市十强行列。同时,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合肥坚持富民优先导向,更加重视改善民生,以民生工程为抓手,加大新增财力倾斜力度,从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努力提高保障标准,不断提升教育、体育、医疗卫生水平,积极推进社会建设,让全市人民更快、更多、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提高百姓幸福感。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因为从我国现阶段国情来看,幸福感很大程度上由收入情况决定,收入预期对幸福感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今年上半年,合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358元,增长14.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505元,增长19.3%,两项收入增幅均位居全国前列。

    文娱多了精神享受乐滋滋

    的哥老袁,在合肥马路上跑了近十年出租,他的感受是过去出了一环就到了郊区的感觉,而现在很多再次来合肥的乘客无不说变化真大。“合肥龙虾节全国出名,宁国路有娱乐一条街,会展中心一年还有那么多的大型展会和各类演出,生活真是越来越享受。”老袁喜欢乐呵呵地和外地客人呱蛋。

    生活改善快,让合肥人生活压力扛得住,勇于去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感。“十一五”合肥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今年7月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物价上涨得到遏制,今年7月CPI涨幅1.8%创30个月以来新低。住房条件不断改善,房价保持平稳运行,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总建筑面积28.4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拥有住房面积33.7平方米。

    合肥市在加快发展经济、提升百姓收入的同时,还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目的,以加大投入为保障,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一批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设施,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2131”工程建设。大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生活,认真承办各类明星演唱会等重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引导百姓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导广大市民用健康正确的方式感受生活、体会幸福,大大提升了生活舒适度。

    与此同时,合肥教育资源日趋均衡,“十一五”期间新建配套学校超过前十年建校总和,2009年获“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医疗能力显著增强,2011年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95%以上,患者次均门诊费、住院费下降1/3以上。社会保障全面覆盖,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87.1万人。

    今天的合肥,可以满足人们更多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闲来无事,到合肥大剧院去欣赏一幕经典芭蕾舞剧;逛街之余,到城隍庙大戏台看看原汁原味的特色庐剧……如今的合肥,宜居宜业更体现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让在合肥工作和生活的人们倍感惬意。“在我看来,幸福就是人们在较多物质生活基础上,享受着更高的精神文化生活。”合肥市委常委江洪表示。

    环境好了青山碧水度悠闲

    合肥虽是全国唯一环抱五大淡水湖(巢湖)的省会城市,长期以来只是县城格局,底子比较薄弱,1952年确立为省会时仅是一个5平方公里、5万人的小城市。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特别是去年8月份区划调整后,合肥总面积达1.1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50万人,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环境变化快越来越宜居是很多百姓的切身感受。“很喜欢合肥的生活和自然环境,有亲切感所以就不想走了。”河南人刘志道在合肥经商四年多,现在已经举家在滨湖附近买房定居下来。

    近年来,合肥的政务环境不断优化,大力开展“效能革命”,制定“超时默认制”、“缺席默认制”、“全程代办制”等举措,因此合肥可是不少客商心目中的“2012中国最佳投资城市”,目前世界500强中就有50多家企业落户合肥。此外,合肥的法制环境不断净化,坚持大力加强“平安合肥”建设,群众安全感和社会治安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0%以上,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两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荣誉“长安杯”。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合肥以“绿”、“水”、“山”为主要载体,大力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扎实推进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全面展现青山碧水蓝天的生态美景,为市民百姓创造一个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现如今,合肥城市绿地率40.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5平方米,全年空气质量良好率超过300天,两次荣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今年以来,合肥大力开展巢湖综合治理,实施巢湖综合治理“八大工程”,强化巢湖的生态修复能力。“除了长丰,现在合肥周边都有山了,水和公园也更多了,真可以说是山清水秀。”一位老合肥发出这样的感慨。 

    

(责任编辑:吴肖叶)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