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百岁老人生存状况》报告出炉

2012年10月23日 09:49   来源:解放日报   孙刚
    据最新统计,上海目前有1156位百岁老人,“长命百岁”已成为普通百姓的生活现实。重阳节来临之际,《上海百岁老人生存状况》调研报告正式出炉。这项由严世芸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和丁氏内科严苍山支派临床传承研究基地开展的调研,从中医养生的角度解读了百岁人瑞的长寿秘诀。

    项目负责人、曙光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徐燕介绍,调研历时两年,选取了本市徐汇、虹口、黄浦、金山、闵行、静安和浦东新区等6区1911年以前出生的百岁老人,从医学和心理两个平台进行访谈和数据采集。老人中男性25人,女性75人,98%居住在市区,最高年龄108岁,平均年龄103岁。调研结果显示,女性拥有更优越的血管条件,可能是女性长寿的原因之一;同时,人瑞们心血管危险因素均相对很低,拥有正常的糖脂代谢。调查还发现,有80%的百岁老人白头发变黑;8%脱去老皮,长出新皮;还有1人萌出了新牙。

    项目组从中医养生的角度,归纳了这些百岁老人的共同特点——

    遗传禀赋,未病先防

    按世界卫生组织评价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生物遗传因素位列第一,占27%。调查发现,百岁老人中父母至少一方寿命超过80岁者占绝大多数,可见父母遗传对长寿有重要影响。

    先天遗传并非是长寿的唯一因素,有许多后天综合性因素更起到决定性作用。中医学自古重视未病先防。调查发现,在百位百岁老人中,至今没有明显疾病者达75.3%,80%以上无心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这与他们重视生活调养、预防疾病的发生有重要关系。部分老人仅有较轻的心脏病,这是由于他们重视

    “三分药物,七分调养”,能把疾病控制在早期轻微阶段。

    动静结合,饮食有节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要保持协调统一,做到天人相应,根据四时更替、季节改变及时调整作息及饮食,方可保证健康。

    调查显示,百岁老人大多睡眠质量良好,时间保持在6.6±0.7小时,作息规律,有午睡习惯。老人多数都有良好的运动习惯,只要身体允许,都尽可能保证户外锻炼、生活自理。目前还在坚持户外锻炼的占18.50%,生活基本能自理的占74.10%。

    从饮食看,这些百岁寿星的早年生活大多十分贫苦,形成了长期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多蔬菜、多杂粮的饮食特点,即使现在经济条件改善了,饮食嗜好依旧不改。百岁老人的食谱中,主食以大米为主占93.80%,平均每顿吃主食1.5两左右;经常吃新鲜水果占88.90%,经常吃新鲜蔬菜占87.70%,特别喜欢吃肉类荤菜占21%。

    可见老人们多数饮食清淡,营养摄入均衡。相反,曾经吸烟(3.70%)和饮酒的(8.60%)所占比例都非常少;目前尚在喝酒者仅2.5%,且以黄酒与低度白酒为主,每天1两左右。

    家庭和睦,恬淡虚无

    长寿很重要的一点是修炼内心。不良情绪刺激能使人体产生“毒素”,有时甚至比吸烟饮酒更伤害身体,而能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则疾病无处可侵。

    受调查的百岁老人几乎都性格开朗、平和、与世无争。大部分老人都与子女或亲人生活在一起(80.2%),子女对其非常孝顺是他们保持心情愉快的重要原因;调查还显示,与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老年人幸福感更强。

    徐燕说,从百岁老人的养生经验看,希望步入长寿行列的老龄人群应做到:顺应季节,规律起居;按时作息,坚持午睡;心态平和,清心寡欲;适当运动,形神合一;饮食多样,定时适量;远离烟草,适量饮酒;远离疾病,重在预防。由于脏腑功能衰退、气虚精亏是衰老的重要机制之一,百岁老人的中医体质分型多集中于阴虚及痰瘀质,占总人数58%,可进一步进补调养。

(责任编辑:秦静)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