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疗机构和学校联手为胖孩子建健康档案

2012年10月24日 17:13   来源:新民晚报   陆梓华

 

图说:通过做广播体操,让小胖墩动起来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干睿扬,金山小学四年级女孩。一年前,她身高136cm,体重超过35公斤,胖乎乎的她很郁闷,很多好看的裙子都没法穿,小时候喜欢的舞蹈也跳不动了;一年过去了,她长高了7cm,体重却轻了足足5公斤,如今,她每天跑上半小时轻轻松松,还准备重新开始学跳舞。她的同学、男孩徐思成也尝到了“减肥”的甜头,“以前我只能绕着操场跑三圈,现在可以跑五圈,跳绳原来一分钟跳130个,现在可以跳170个!”

    他们都是本市中小学“学生营养干预工作”的受益者。

    2009年,市教委、市卫生局、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联合组成课题组,对本市6所中小学校学生进行肥胖伴慢病的体检、筛查,结果发现在校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24.6%。更令人担心的是,孩子们开始患上成人病——脂肪肝在体重正常组为0.2%,超重组9.8%,肥胖组高达36.9%;高血压体重正常组5.8%,超重组10.3%,肥胖组21.7%。

    从去年起,课题组在试点学校金山小学对孩子们开展了一年的营养干预,成效显著。全校245名肥胖伴慢病学生中,48.2%的肥胖学生得到了有效改善,脂肪肝和高血压干预有效率分别达到59.4%和86.7%。记者从昨日召开的现场会上获悉,营养干预工作将首先在本市17个区县选择初中和小学各1所展开,并将逐步推广至全市中小学校。

    多管齐下

    为胖孩子建档案

    课题组负责人、仁济医院临床营养科万燕萍教授介绍,造成孩子超重、肥胖的原因很多,例如喜欢洋快餐、糕点、甜食、饮料等高能量、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进食速度快,边玩边吃,在外饮食多;“屏幕时间”多,运动少,上下学私家车接送增多……“胖乎乎”还可能引起血管病变、脂肪肝、骨骼变形等多重病症。很多胖孩子皮肤上会长小疙瘩,家长切莫忽视,那是体内胰岛素升高导致的“假性黑棘皮病”,会对孩子身体造成危害。

    干预工作多管齐下——课题组在学校布置“营养角”,用食物模型和图片形象生动地展示怎么吃更营养、更健康,哪些是“红灯”食物,哪些是“绿灯”食物。每个胖孩子每天要完成一份“饮食日记”,定期接受专家点评,医院营养师和学生午餐配餐公司沟通,建议午餐中减少高热能半成品食物(如香肠)、减少油炸食物,多让学生食用含钙及蛋白丰富食物,如鱼、虾、紫菜等。对肥胖伴慢病学生进行长期医学体检,与学校共建健康档案,巩固疗效。

    管住嘴巴

    不一定要饿肚子

    有家长觉得,孩子减肥,运动可以,但是管住嘴巴有点难,而且孩子要长身体,难道让他们饿肚子?

    仁济医院营养师蒋晓敏支招——摄取同样热量,选取更容易产生饱腹感的食物。在金山小学教学楼底楼的营养角,一张图表显示:同为90卡热量,豆浆可以喝两杯半,酸奶只有半杯;63克猪肉、980克西芹、两片西瓜、一片切片面包的热量同为90卡。减肥一年,徐思成不再每顿大吃红烧肉,肯德基一个月才能去一次,还发现猕猴桃也很好吃;干睿扬爱吃鱼,一个人能吃一整条一二公斤重的红烧鲤鱼,浓油赤酱的烧法让热量不知不觉就上去了;现在,家里做鱼改成了清蒸,鱼的个头也小了很多,加上每天跑步,小姑娘还养成了每天2000毫升白开水的好习惯。

    孩子减肥

    家长也有任务

    课题组编写了《儿童肥胖及其慢性疾病的防治》手册,告诉家长和老师,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

    ■纯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

    ■给孩子准备富含钙的食物(200-400毫升/天)。

    ■让孩子养成每天吃早餐习惯。

    ■按照不同年龄性别,依据膳食营养素摄取量来调整总热能的摄入。

    ■平衡饮食中三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比例。

    ■每天为孩子准备充分的蔬菜和水果。

    ■多和孩子一起吃饭。

    ■限制孩子喝含糖饮料。

    ■限制每份食物大小。

    ■限制摄入高能量密度食品。

    ■控制外出就餐次数,尤其是快餐厅。

    ■限制电视和其他屏幕时间,不要在儿童卧室摆放电视机和其他屏幕。

    ■提醒孩子每天进行至少60分钟中等强度或较强身体活动时间。

(责任编辑:秦静)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