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科学院发布《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2012》,对中国50个城市上班路上的平均时间进行了排名,北京以52分钟居榜首,广州、上海以48分钟、47分钟紧随其后,报告一经发布遭到网友疯狂吐槽。昨天,记者随机调查办公室一族发现,约七成人表示“在路上”花费的时间与精力已经影响了他们的幸福感,“47分钟,不够!”
每天清晨6时,29岁的施小姐就要起床踏上上班的征程,经过2个小时的换乘才能到达单位。“家附近找不到合意的工作,所以只能每天折腾4小时了。”白领施小姐告诉记者。
晓云和丈夫分别在宝钢和浦江镇工作,而新房却在杨浦区,结婚后便做起了“周末夫妻”。 “我们两个人的单位都离家很远,每天从单位回到家要花一两个小时,筋疲力尽,早晨还要很早起床上班。”他们选择在周五结束了一周繁忙的工作后回家团聚。
随着交通日益拥堵,市区房价日渐高涨,“在路上”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已成为影响二三线城市白领人群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上班路上花费的时间过长,表明城市交通发展跟不上城市化步伐,也与当前城市规划普遍不够科学有关。我国一些大城市都是“摊大饼”式规划模式,服务机构、行政单位都集中在城市中心,而人们却居住得越来越远,造成上班向心式地涨潮、下班离心式地退潮,这也就加剧城市交通拥堵度,延长了城市上班耗时。可以借鉴国外部分城市“多中心、组团式”的发展策略,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缩短城市上班耗时。这是一个民生问题,解决好了,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也会提升。
七嘴八舌
抱怨:“50分钟已经相当幸福”
@Icy宁:没地铁的时候,开车曾经达到过三小时,当然拜修路所赐,地铁通了,全程还是要50分钟,已经感觉相当幸福。
@蓝品品:上班:周一要1小时,平时要40分钟,不堵车要25分钟。下班:周五要两个半小时,平时要1小时,不堵车要25分钟。距离是18公里。
质疑:调查数据如何得出
@Aaronforyou:怎么算出来的?依据什么原则?样本空间是多少?
@想念-天空:这时间水份相当大。50分钟是什么概念?地铁站才刚走到吧。
@邓文博:我在上海,我及周边一半以上的同事表示基本上不堵车的情况在1小时20分钟左右,要是堵车那只有天知道什么时候了。更有些同事表示没有两小时的预留空间是肯定迟到的。这充分的说明您的这份调查报告估计是1990年的吧?!
建议:可试行弹性工作时间
针对网络上对于平均耗时数据的“吐槽”,不少网友出谋划策。
@drinking41-我是小木头:我觉得这种统计应该按照收入阶段进行统计。
@大鹏史丹利:所以,弹性工作在京广沪十分必要,大家扎堆儿出门,能不堵吗?浪费时间和能源,说得不好听,全球变暖就是我们弄的。
@想念-天空:这时间水份相当大?50分钟是个什么概念?地铁站才刚走到吧。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