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福建省、广东省,以及厦门市、深圳市正式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这是继上海在全国率先实行“营改增”改革试点之后全国第四批启动试点的省市。今年7月,国务院宣布试点扩围,年底之前逐步扩大到9个省(直辖市)、3个计划单列市,这些城市的经济总量、服务业增加值和税收收入超过全国半壁江山。
这一天,上海“营改增”试点恰好“满十月”。截至9月底,上海试点企业的小规模纳税人税负减轻、一般纳税人整体减税,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因新增抵扣普遍减税;服务业实现10%以上快速增长,服务业利用外资增长20%以上;一批制造业企业实现主辅分离,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在这么短时间内,企业负担减轻,转型成效初显,经济活力增加,试点范围扩大,所有这些都传递出一个信号:“营改增”——这项“十二五”我国税收体制改革的重头戏,在上海实现了新老税制成功转换。
先试先行,为推广积累经验
“‘营改增’改革试点的扩围进度,比我们预想的要快很多。”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胡怡建的话,代表了许多专家学者的看法。而这个“快”,也是上海先行先试收获成功的印证。
快,得益于上海财税部门的充分准备和积极应对。在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下,一张“营改增”试点推进时间进度表,在去年10月国务院宣布上海试点改革之后就迅速制定,上面列着每个时间节点需要完成的工作,总共130多条。对照进度、步步推进,成就了试点平稳较快推进。
快,还在于对实践中企业反馈的迅速回应 财税部门通过组织召开政策解读讲座、重点企业专题辅导,不断倾听企业反馈、动态追踪试点效果。一张“加油卡”的推广,解决了交通运输企业普遍存在的异地加油抵扣难问题;过渡性财政扶持的政策安排,确保了试点行业和企业在试点初期税负基本不增加。新问题一旦出现,新对策即刻推出,高效推动配套实施方案不断完善,这些都成为改革扩围的经验基础。
快,也得益于试点企业主动作为。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有近60个单位涉及此次“营改增”,因为改革试点,需要新增380多台税控机,月开票量达到50万份之多。上港集团从战略高度进行部署,制定实施方案、三项管理办法和三个指导意见。其经验为之后的全国推广带来重要借鉴。
至今年9月底,全市共有14.9万户企业经审核确认后纳入了“营改增”改革试点范围,比年初增加3.1万户。其中新办企业15840户,新增试点项目企业15079户。与原实行营业税税制相比,90%的试点企业税负有所减少,少数在短期内增加税负的企业,随着配套措施的实施,税负增幅也在逐季回落,并且随着上下游企业抵扣链条打通,税负已出现“由升转降”趋势。
中小服务型企业是受益最明显的群体。上海汇青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是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营改增”试点后,税率从5%下降至3%,今年缴纳增值税较去年同期缴纳营业税,税负下降约40%。
服务经济升级,凸显深度效应
减税,显然不是这一国家重大税制改革的核心目的。如果说“营改增”上海试点之初,企业更多关注于税负的增增减减,那么时至今日,他们已经学会以战略眼光去捕捉试点机遇,加快调结构拓市场,促进服务经济升级。
对于近年艰难推进着主辅分离的华谊集团来说,“营改增”是个重大机遇。因为“营改增”消除了重复征税,让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业分离没有了后顾之忧,改革步伐明显轻快起来。今年以来,华谊陆续分离辅业服务功能,先后成立了物流公司、信息技术公司和工程造价咨询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服务业分离,可以更加聚焦主业,提升产业能级,而分离后的生产性服务公司不但能为母公司服务,同时也可面向市场,成为服务全行业的专业服务商。”主辅分离前,华谊集团相应服务收入仅为269.3万元,分离后三家“独立”企业基于更专业的服务,今年1月至8月增收34.2倍达到9489.7万元,实现利润876.3万元。而与原应缴的营业税相比,税收减少了116.3万元。
作为一家以软件研发和技术服务为主业的民营企业,上海起凡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今年也因为“营改增”有了全新变化——服务外包从无到有。对起凡来说,将部分服务外包出去,可以让服务更加专业化,同时也能让自身更集中精力强化研发。起凡还利用政策提高设备更新率,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也减负增效。今年前8个月,与按缴纳原营业税相比,企业税负减少了1230万元,而同时收入增长107%,利润增长150%。
“营改增”的“波及效应”,使上海对跨国公司总部设立更具吸引力。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共认定跨国地区总部40家、投资性公司19家、研发中心15家,总部聚集效应进一步显现;服务贸易出口也因为“营改增”的免税及退税政策而大受提振,成为上海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表示,“营改增”试点,特别是出口应税服务增值税零税率及免税政策,对他们是个利好消息,大大提升了企业对外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变革。”去年底,“营改增”试点消息明确的第一时间,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如此评价。而300多天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营改增”试点除了实现结构性减税政策效应外,更是一项与服务经济时代相适应的税制改革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大举措。
试点扩围,新起点上新作为
“十二五”期间,“营改增”将逐步到位,覆盖全国、全行业。站在新的起点上,上海深化改革的步伐如何迈进?
胡怡建指出,对上海而言,先试先行的政策使试点企业具有较大的先发优势。下一步如何保持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成为关键。在他看来,“营改增”试点第一阶段,企业关注的重点或是税收的适当性,而在试点新一阶段,企业则应更多考虑转型发展,组织结构调整,以提升竞争力。
上海市财税部门负责人表示,上海下一步的重点要在深化、完善、拓展上下功夫,不断加大改革试点的推进力度。
首先应该关注新纳入试点的省市的试点情况,尤其是在政策和操作方面上,考虑上海如何与之分享经验、共享资源,并做好对接工作。一是上海应该将试点初期出现的阶段性问题和矛盾,尽快总结经验,供新纳入试点的兄弟省市借鉴。二是上海应积极对接其他试点省市,尽快发挥试点从单个城市扩围至多个省市之后的协同、对接、联动效应。
其次是为进一步扩大改革试点范围进行深化研究。为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逐步实现充分抵扣,上海应继续进行专题调研、测算分析和科学论证,为明年国家选择部分行业在全国范围试点做好准备。同时,提出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业内专家认为,对上海来说,如何深化、完善和拓展试点期间取得的经验,加大改革试点推进力度,做好与新纳入试点省市的对接,从而进一步扩大改革的波及辐射作用,应该成为上海在试点新一阶段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责任编辑: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