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少年流浪重庆 8名好心人接力收留他

2012年11月12日 10:55   来源:华龙网   

 

昨日,江北区,小刘拿着凭记忆画出的家乡地图。 记者 龙在全 摄

 

    华龙网讯 2004年,17岁的聋哑少年小刘,辗转来到了重庆,过着乞讨生活。幸运的是,他遇到了好心人钱雪珍等8人。在经济能力的限制下,钱雪珍等8人接力收留小刘。如今,8年过去了,25岁的小刘也已长大成人,他凭记忆画出了家乡的地图,希望能找到失去联系8年的家人。

    流浪少年遇好心人收留

    昨日,在江北区观音桥野水沟社区,记者见到了高大帅气的小刘。据收留他的失聪男子王庆介绍,遇到小刘时,他正在流浪,他也不知道自己叫什么名字,更不知道自己家住何方,于是大家就给他取名“小刘”。

    2005年3月17日,56岁的聋哑老太钱雪珍在菜园坝火车站送朋友回成都。当时,她和另外5个残疾人聚在一起比划手语。一个脏兮兮的,身高约1.6米的小刘走到了她们身边,笑着和他们打招呼。钱雪珍见小刘很乖巧,也懂事,便将他带回家。

    钱雪珍家不富裕,收留小刘一年半后,其他聋哑朋友就找到她,希望能帮上忙。2010年7月,报道了失聪男子王庆帮“养子”罗鸿举找到家人的新闻,小刘得知后便跑到王庆家,希望王庆帮他找到家人。

    “他已经来重庆8年多了,包括我,先后有8位好心人收留过他”,王庆介绍,目前小刘已经1.83米。

    花三年时间学会了手语

    8年来,小刘都是在聋哑婆婆爷爷、叔叔阿姨和好心的邻居帮助下度过的。

    小刘一直都很乖巧,不想给好心人添麻烦,但因为没有身份证,有一次逛商店时不说话也不买东西,被误认为是小偷。为了让他更好地融入社会,避免不必要的麻烦,2006年,钱雪珍等人开始教他手语。王庆介绍,大家教得十分费力,只能指着字和图案,一个一个地教。最后,小刘用了3年时间,终于学会了手语。

    每年元旦、春节,聋哑婆婆爷爷都会带着小刘一起聚会、走亲戚,甚至外出游玩也带着他一起耍,“就连楼下小卖部的刘婆婆也宠着他,经常塞棒棒糖给他”,王庆说。

    凭记忆画出了老家地图

    年龄越来越大,小刘的思家情结也越来越重。2006年,他用了2个月时间,凭着记忆,画出了一张家乡的地图。记者看到,这张保留至今的地图左下角,被红色笔勾画出的地方就是他的家。小刘记忆中的家是红色外墙的房子,地图的正中间是派出所,地图的右边还有一所小学和中学,两个学校之间隔着一条河。

    去年,聋哑大学生刘青青根据小刘的手语,翻译出小刘记忆中的事。根据这份翻译书,记者了解到小刘的父亲2001年因意外去世,家中还有健全的大哥、聋哑的二姐以及母亲。2004年,小刘随母亲到广州打工。当年3月,他外出去看人家玩赌博机时被当地警方误抓拘留所。3天后,民警根据其他人的口供,以为他们是一起的,就为小刘买了火车票,并将他送到火车站。之后,小刘试图回去找母亲,却迷路了,还丢了火车票。最后,他回到火车站,悄悄爬上运煤的火车。2004年7月,小刘辗转来到了重庆,和流浪汉一起生活,直到被好心的钱雪珍收养。

    “他经常边喝酒边哭,喝得胃出血,让人痛心”,王庆表示,根据小刘的生活习惯,大家猜测他家可能是山东或河南的,“我也向一些外地媒体寄去了信件,希望能帮他找到家人”。

    记者代庆实习生陆娟珏    

(责任编辑:王姣雁)

商务进行时